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嚴開祺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他和團隊研制出能抵擋萬米深海壓力的新型浮力材料,為深海征程貢獻青春力量。
這個國慶假期,嚴開祺和團隊對剛剛取樣回的深海浮力材料進行結構分析和數據采集。
深潛器在水中上下自如,浮力材料功不可沒,“奮鬥者”號結構中七成為浮力材料。
這瓶看上去像是牛奶的物體其實是由100億顆固體的空心玻璃微球組成,它們的直徑和人的頭發絲直徑差不多,空心玻璃微球和聚合物基材組合在一起便成為耐高壓的浮力材料。
服務大國重器,嚴開祺要保證每一顆微如發絲直徑的玻璃微球都穩定可靠,他要挑戰的是讓“奮鬥者”號頂得住萬米深海的壓力,這個壓力相當於2000多頭大象壓在人的身體上。
歷經數千個日夜的奮戰,其間,面對玻璃微球抗壓實驗兩年的停滯期,嚴開祺和團隊沒有放棄。
調整參數,從頭再來。為瞭檢驗實驗室結果和實際應用場景的差異,嚴開祺還三次前往海南,在海上漂瞭40多天,收集到實驗關鍵數據。
為瞭國傢需求敢於扛下難題,是求學時期的嚴開祺就在心中埋下的“種子”。
從參與“深海勇士”號的浮力材料的研發,到擔當“奮鬥者”號結構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嚴開祺一次次接受挑戰。在他看來,新時代給瞭青年更廣闊的舞臺,面對科研挑戰,青年人要勇當先鋒、不負眾望。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