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鄭州一位65歲的阿姨在短視頻平臺上,曬出瞭自己8年騎行12個國傢的經歷,被廣大網友贊道“打開瞭退休新方式”。隨後,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上這位阿姨,她叫李冬菊,曾患抑鬱癥,退休後愛上瞭騎行。這位隻會4句簡單英語的阿姨,竟靠著用手比劃和翻譯軟件,順利騎行瞭12個國傢。“我的夢想是等我騎不動瞭,就把在世界各地騎行的經歷寫成書,如果能出版獲得稿費的話,我想把這些錢捐助給山區的孩子和孤寡老人,將這份正能量傳遞下去。”李冬菊笑著說。

  想不到

  她退休後愛上騎行,兒子贊助輛山地車

  李冬菊今年65歲,河南鄭州人,退休前是一名紗廠倉管員。2013年,退休後的李冬菊意外接觸到瞭騎行,“我在馬路邊看見一支騎行車隊疾馳而過,覺得他們特別威風。”

  回傢的路上,恰好經過一傢自行車專賣店,李冬菊就進去看瞭看,買瞭一頂騎行帽。“當時傢裡隻有100多塊錢的自行車,我就搭配著騎行帽先騎著玩瞭幾次,感覺到瞭一種久違的快樂,就這樣愛上瞭騎行。”

  李冬菊告訴記者,自己早年因為和丈夫離婚,患上瞭抑鬱癥,但是騎車的時候,感覺特別放松。“後來我兒子回傢看到瞭這頂騎行帽,我告訴他自己想要嘗試騎行。兒子覺得騎行能分散我的註意力,讓我的病情緩解一點,就自己掏錢給我買瞭輛一千多元的山地車。”

  拿到瞭漂亮山地車的李冬菊十分開心,每天空瞭就出去騎車。在傢附近騎車玩瞭一段時間後,她萌生瞭出國騎行,看一看外面世界的想法。李冬菊隨口和兒子提瞭下,沒想到把兒子嚇壞瞭,“因為在這之前我很少出遠門,更別說去國外騎行瞭,兒子起初並不贊成,但我一直堅持,最後他還是妥協瞭,但反復叮囑我,一定要註意安全。”

  得到瞭兒子的支持,李冬菊興沖沖地準備起瞭自己的出國旅程——辦護照和簽證、選路線、買裝備、找騎友,那段時間她忙得不亦樂乎。

  完全想不到

  “半工半騎”攢錢,走遍西藏新疆

  2014年11月,李冬菊和兩個騎友向東南亞出發。剛開始,三人還互相照應著騎車,但騎瞭一段時間後,由於三人的騎行速度不一樣導致走散。

  這讓沒有經驗的李冬菊吃盡瞭苦頭,“當時想著有隊友,所以很多事情沒有考慮周全,比如沒有提前換電話卡,導致後面和隊友失去瞭聯系。”另外當時李冬菊出國帶的還是老人機,很多功能都沒有,這讓她犯瞭難。

  李冬菊急壞瞭,甚至在國外的大街上不住地抹眼淚。“幸運的是我遇到瞭一名中國小夥子,他問瞭我的情況後,還派車把我送到瞭河內讓我坐車回國。”第一次失敗的出國騎行之旅,雖然意外重重,但她感覺到瞭同胞伸出援手帶來的溫暖。

  回國之後李冬菊沒有立馬回傢,而是直接騎行到瞭雲南麗江,“都說麗江風景很美,就想去看看。我當時的退休金不太高,眼看著錢快花完瞭,我就在麗江的一傢客棧應聘保潔工作,給自己攢騎行的費用。”攢瞭一些錢後,李冬菊先後騎行瞭雲南、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看到瞭很多美景,心情好瞭很多。”

  在積攢瞭一定的經驗後,為瞭彌補第一次出國失利的遺憾,李冬菊再次組瞭個三人騎行團從南寧一路騎行到東南亞,去瞭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後來我買瞭智能機,學會瞭用手機導航和翻譯軟件,光在泰國就騎行瞭44天,為瞭省錢沒住酒店,累瞭就找合適的空地紮帳篷休息,還和當地人一起體驗生活,讓我收獲到瞭很多。”

  隻會4句英語,就單車騎行歐洲

  2019年4月,李冬菊又開始瞭騎行生涯新的挑戰——孤身一人騎行歐洲。李冬菊笑著說,自己隻會“sorry”“ok”“no”“thank you”四句英語,沒想到在歐洲之旅中也夠用瞭。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在俄羅斯轉機的時候,她下飛機先去瞭衛生間,出來後發現迷路瞭,隻能求助工作人員,她一邊用手比劃著,一邊重復著她僅會的四句英語。“沒想到工作人員看著我的比劃,明白瞭我的意思,之後,一位好心人帶我去瞭附近咖啡館蹭瞭無線網,我把下一個目的地城市的路線,快速地保存下來,後來順利騎行到瞭城裡。”

  李冬菊說,在城裡她還遇到瞭一位年輕的男同胞,好心地帶著她遊玩;又遇到一位河南女孩,因為是老鄉的緣故,女孩熱情地收留瞭她一晚。李冬菊告訴記者,那個女孩說,李冬菊比她母親年紀還大,竟然能夠一個人出國騎行,特別敬佩她的勇氣,覺得她活得很瀟灑。這讓李冬菊十分感慨,“其實我沒告訴她,我還得過抑鬱癥呢!不過大概是騎行的經歷讓我的整個精神狀態變得好起來瞭吧。”

  此後,李冬菊又輾轉騎行去瞭新西蘭、澳大利亞,還在澳洲騎行時遭遇山火,“當時我在樹林裡推著車,突然遇到一陣煙把眼睛熏得視線模糊,再往樹林裡走,發現有火苗,我趕緊拍瞭照片,騎到最近的服務區報瞭警,帶著服務區的幾個小夥子來到瞭失火地點,成功阻止瞭火勢蔓延,這個我還挺自豪的。”

  到如今,李冬菊已經騎行過越南、柬埔寨、泰國、老撾、塞爾維亞、波黑、黑山、克羅地亞、摩納哥、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12個國傢。

  關於未來

  準備開啟環球騎行,想把經歷出版成書

  李冬菊坦言,離婚之後自己患上瞭抑鬱癥,那幾年,獨自在傢閑著無人陪伴的她隻要抑鬱情緒一上來,就會給兒子打電話,“兒子即使在上班,也會馬上回傢來陪我,怕我想不開。”

  騎行的這8年,李冬菊的病情慢慢得到瞭緩解,“我把註意力轉移到瞭沿途的風景上,轉移到瞭很多新認識的朋友身上,不再去想以前的事情瞭。”

  李冬菊介紹說,兒子給她買的一輛山地自行車和後來自己買的兩輛折疊自行車,都是她的寶貝,“最貴的一輛3000元,是這些自行車陪伴瞭我,讓我從一個膽小怕事、依賴性很強的人,變得獨立瞭,心胸開闊瞭。我現在每騎行到一個地方,都會寫日記,我想把一路上遇到的美好的事情都記錄下來。”

  今年3月,李冬菊開始瞭新的騎行之旅——從老傢鄭州騎行到瞭廣西著名的長壽村巴馬,她想先在這個風景宜人的村子裡把身體調養好,再開啟自己的環球騎行夢,“我的夢想就是等我騎不動瞭,就把我在世界各地騎行的經歷寫成書,如果能出版獲得稿費的話,我想把這些錢捐助給山區的孩子和孤寡老人,將這份正能量傳遞下去。”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徐韶達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