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何蒙

  ■ 黃顯斌

  近期,某單位組織瞭一次職工健康體檢,結果顯示:頸椎健康問題幾乎全員覆蓋,尤其是頸椎強直;還有很多人癥狀比較嚴重,已經紛紛開始預約掛號,準備進一步治療。

  “新冠三年,人們的生活節奏被打亂瞭,就總體而言,鍛煉的時間少瞭,居傢的時間多瞭,這肯定會對一部分人的健康造成影響,頸椎病大概就是其一,盡管缺乏具體的數據,但從疫情過後的脊柱骨科門診看,頸腰痛的患者明顯增多,這需要引起大傢的重視。”解放軍總醫院骨科醫學部派駐第三醫學中心骨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寶淦近日在接受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指出,伴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頸椎病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且發病人群呈年輕化趨勢。頸椎病會帶來疼痛及運動、感覺、心理等多種功能障礙,而疾病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逐漸的加重過程,所以大傢一旦出現持續、反復的頸部疼痛、不適就應該積極就醫,以免在導致病情加重。

  頸椎健康問題因為普遍而常常被我們忽視,從最初的頸部不適,發展到較嚴重的全身癥狀,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體檢查出頸椎有問題究竟該如何應對,大傢心中存有許多疑問: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頸椎出瞭問題?頸椎疼痛不那麼嚴重時,不就醫行不行?使用頸椎枕、頸椎按摩器等保健器械能不能代替醫院治療?對此,彭寶淦主任進行瞭詳細解答。

  全球第二大慢性頑固性疾病,頸椎病分四種類型

  頸椎病是骨科和康復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在WHO公佈的全球十大慢性頑固性疾病中,頸椎病排名第二,目前全球頸椎病患者已攀升至9億。2016年我國一項大樣本全身慢性疼痛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頸痛是排名第二的疼痛性疾病。“在當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長期加班、熬夜、缺乏鍛煉,使頸椎甚至整個脊柱及其周圍的軟組織處於緊張勞損的狀態,時間久瞭,肯定會造成不可逆的退變損害。然而像頸椎病這類疾病由於太常見,以至於很多人已經見怪不怪瞭,就很容易導致潛在的病情出現加重情況。”彭寶淦說。

  彭寶淦說,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診斷:1.頸椎椎間盤退變或椎間關節退變;2.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3.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4.有相應的影像學改變。

  目前,對頸椎病的分類主要包括: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和其他型。其中頸型頸椎病最多見,脊髓型頸椎病最嚴重。“頸型頸椎病患者往往有枕部、頸部、肩部疼痛等異常感覺,可伴有相應的壓痛點,影像學檢查即顯示為頸椎退行性改變。”彭寶淦說,“最嚴重的當屬脊髓型,會產生頸脊髓的受壓變性,進展到一定程度會引起頸部以下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的癱瘓,上下肢活動障礙,一旦出現,對患者本人、傢庭和社會都將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可能是災難性的。所以出現頸椎病早期癥狀要及早治療,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頸椎病的發展進程是持續、逐漸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為主要病因

  在很多人的體檢報告中,頸椎影像一項都顯示為“頸椎生理曲度消失變直”。但頸椎曲度的改變會對健康造成哪些影響,大傢並不瞭解。“各種影像學征象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但僅有影像學檢查所見的頸椎退行性改變而無頸椎病臨床癥狀者,不應診斷為頸椎病。”彭寶淦認為,具有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而影像學所見正常者,應註意排除其他疾患。

  彭寶淦對於頸椎曲度的講解,引導我們從醫學的角度認識自己:正常頸椎關節是有一定的活動度的,包括前屈35~45度,後伸35~45度,左右旋轉60~80度,左右側屈45度。在我們人體直立、雙眼平視時,從側面觀察,正常頸椎應該保持輕度前凸的狀態,這在側位X光片上看得更加明確,大概有20~40度左右的前凸角度,這種角度對於維持人體脊柱的整體力線平衡非常重要,沒有正常的頸椎前凸角度,在臨床上一般稱為頸椎變直或頸椎後凸,病人會覺得頭、頸、背部非常不舒服,頸椎喪失正常的活動度,也可被稱為頸椎強直。

  “造成頸椎強直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頸部軟組織的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彭寶淦表示,現在大傢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參加各類體育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包括滑雪、遊泳、登山、輪滑、戶外、駕駛、健身等,這些運動在活躍我們日常生活、增強體質的同時,如果準備不足或技術不熟練,也可能會帶來潛在的急性損傷風險。“而慢性勞損更是司空見慣,手機、電腦的日益普及和生活化,使很多人片刻難以離開,長時間低著頭,會造成頸部軟組織長期勞損,影響頸部功能,造成局部強直表現。”彭寶淦介紹,以上兩種情況,基本都屬於功能性的,尤其是後一種情況,適當註意是可以避免的。

  “頸椎病的發展一般是一個持續、逐漸的加重過程,因為頸椎病的診斷需要一定的影像學檢查和醫生的綜合判斷。所以,當我們在體檢時發現有頸椎問題後,一旦出現持續性或反復出現的頸部疼痛、不適,就應該積極就醫,免得在不知不覺中導致病情加重。”

  中年人患病率是年輕人的1.5倍,年過四十更要重視身體變化

  “從醫院脊柱骨科門診情況分析,腰痛最多,其次是頸肩痛,後者很多可以歸為頸椎病。”彭寶淦介紹,頸椎病就診人群中,女性稍多,年輕人、辦公族、低頭族、開車族也越來越多。特別是老年人多以退變為主,很多因為出現神經根癥狀或脊髓癥狀而需要手術治療。

  “45~65歲的人頸部癥狀的患病率大概是18~25歲人的1.5倍,這可能代表瞭人體的退變老化與慢性勞損的累積性過程,所以說,人過40歲,就像車輛到瞭需要大修的日子,需要更加關註自己的身體,遇有不適情況不要大意,應該多到醫院看看,聽聽醫生的意見。”彭寶淦說。

  彭寶淦認為,頸椎病的危害往往被人們低估瞭,有些人病情到瞭需要手術的地步,卻不信醫生,迷信偏方或保守治療,不但浪費瞭金錢,還耽誤瞭病情治療。

  彭寶淦提醒廣大患者,有病不可怕,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方法有多種,首選保守治療。如果3個月保守治療無效,手術的可能性會增加,手術也並不可怕,目前臨床手術的方法很多,大多屬於微創型或類微創型,創傷不大,恢復也快,也不影響美觀。

  現在頸椎枕、頸椎按摩儀等保健器材在網絡商城售出非常多,但專傢並不建議患者盲目使用。“類似頸椎枕、頸椎按摩器、頸椎保健器等都屬於保健類用品,治療作用有限,主要適合頸部勞損癥狀比較輕的人,具體情況可以先去醫院瞭解一下自己的病情,聽聽醫生的建議。”彭寶淦說,明確診斷這一點很重要,這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來完成。

  對於已經患上頸椎病的人,彭寶淦給出如下建議:第一,影像學檢查是必不可少的,比如X光片、CT、核磁等,必要時還需要肌電圖檢查;第二,診治頸椎病是個復雜的、需要多學科協作的過程,所以一定要去正規的專業醫院,不要迷信小診所的虛假宣傳;第三,頸部按摩和針灸要慎重,曾經出現過按摩後骨折和針灸後癱瘓的病例;第四,手術是最後的選擇,除非是急性的骨折脫位、椎間盤急性突出、脊髓損傷等特殊情況,一般應從非手術治療開始,如無效果,再考慮手術治療;第五,作為預防,養成良好的日常工作、生活習慣非常重要,少做低頭族,多做頸部伸展鍛煉,增強體質,勞逸結合,會對頸椎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相關鏈接

  頸椎按摩不當會非常危險

  針對頸椎病的按摩不是隨便就能做的,有時候盲目按摩會使病情加重。特別是有些類型的頸椎病,按摩不當會非常危險!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分手術和非手術兩種,包括藥物的內服或外貼、靜脈點滴、頸椎牽引、針灸理療、手法按摩等。其中,手法按摩最為大眾接受。但是,頸部是大腦與四肢軀幹連接的唯一通道,裡邊有非常重要的組織結構,肩負著“上傳下達”的重任,倘若胡亂折騰就會“上下失去聯絡”,嚴重的會導致癱瘓,甚至死亡。

  手法按摩不隻是按摩肌肉使之松弛,還包括瞭關節復位等“重手法”,因此不能隨便按。在接受手法按摩前,先要做CT、MRI等相關檢查,搞清楚頸椎病的類型。在頸椎病的類型中,神經根型、部分椎動脈型和交感型頸椎病,手法按摩效果好,是適應證范圍。

  但以下情況的頸椎病患者禁止進行手法按摩:1.脊髓型頸椎病;2.有明顯的頸椎節段性不穩定;3.頸椎病伴有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4.強直性脊柱炎;5.頸椎結核、腫瘤;6.頸椎病伴有骨折,嚴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7.頸椎病伴有急性傳染病、急性化膿性炎癥、皮膚病。

  即使是適宜手法按摩治療的頸椎病,也要“該出手時才出手”,如果在急性期或炎癥滲出期,也就是腫脹疼痛比較厲害時,也不可以手法按摩,因為此時按摩會令癥狀加重,反過來影響以後的治療。炎癥滲出期,首先要用藥物控制炎癥,待急性期過後,才能按摩,否則會越按越痛。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嶽劍寧)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