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晚間新聞):幾層樓高的盾構機,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下挖隧道,不但不能迷失方向,還要把精準度控制在毫米級。這個“穿針引線”的技術活兒是誰在做?又是怎麼做到的呢?接下來,一起去認識老中青三代“穿越者”。

  25歲盾構機長:眼疾手快 把沉降值控制在毫米級

  隧道貫通前夕,記者見到瞭“京華號”盾構機最年輕的機長——25歲的王虎然,他正在 駕駛著盾構機以每天20米的速度往前掘進,為隧道高精度貫通做最後的沖刺。

  中鐵十四局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盾構機長 王虎然:我們的掘進方向控制是通過我們這塊屏幕上的一個導向系統,然後時刻地進行微調。

  盾構機究竟是怎麼挖掘隧道的呢?首先要靠前方的巨大刀盤“開疆拓土”,密密麻麻的刀頭像牙齒一樣旋轉切削泥土,同時通過向前方註入泥漿,掉落的土體與泥漿混合後,再由管道泵送到地面。挖土的同時,通過控制多組液壓油缸頂推設備前進,每掘進2米,拼裝一環管片,這樣邊挖邊拼裝,像拼積木一樣,環環相扣,盾構機走過的路就是隧道瞭。

  中鐵十四局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機電部副部長 炊立成:如果說把盾構機比作鋼鐵蚯蚓,那麼它的刀具就是“牙齒”,用來咬碎前方的泥土沙石。現在在我身後的就是它的“牙齒”,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單獨的一把,其實在整個刀盤上,有上百把這樣的刀具。

  眼前的這些刀頭,重量從80多斤到300多斤不等。當刀頭磨損到一定程度,就要更換瞭。在幾十米深的地下換刀不像在地面作業這麼簡單,因為要面對的是地下高壓環境,相當於不帶任何防護裝備下潛到幾十米深的海裡。由於高難度、高風險,高壓換刀技術一度被國外壟斷。

  高壓換刀第一人 江底換刀 突破核心技術

  直到2009年,這張照片裡的中國人趙斌,經過萬裡挑一的選拔和高強度體能訓練後,完成瞭首次高壓環境下的換刀作業。

  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掘進中心副主任 趙斌:當時我們在南京長江隧道的時候,帶壓部分的刀具出現磨損,然後我們盾構機正好處在江底下60米的深度。我們壓力大概要達到6公斤左右,就是相當於水下潛水60米的深度。

  趙斌說,高壓作業在一分鐘之內,壓力會從0上升至6公斤,溫度也從常溫飆升到50多攝氏度。40分鐘緊張的換刀作業後,接下來是長達4個多小時的減壓過程。如果快速減壓,體內的氮氣沒有及時排出,身體會有爆炸的風險。

  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掘進中心副主任 趙斌:當時我的心也是撲通撲通的,(想著)我們自己也要掌握這門技術,想著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安全高效穿隧道 老鐵道兵終圓夢

  此後,我國自主研發的常壓換刀技術取得突破,作業風險大大降低,“安全、高效穿越隧道”終圓夢。今年68歲的周先民在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擔任顧問,他曾經是一名鐵道兵,參建南疆鐵路、京九鐵路、南京長江隧道等工程。

  中鐵十四局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顧問 周先民:當年我們的施工主要是靠鋼釬、大錘、鐵鎬、鐵鍬、小推車,現場上經常出現塌方、湧水、泥石流,當時就是想什麼時候能安全穿越隧道?有那麼一臺機器像穿山甲一樣。這條隧道讓我特別感慨,我們減少瞭人的勞動強度,完全實現瞭機械化和智能化。

  隨著盾構技術不斷創新,一個個大國工程建設也實現瞭“加速度”。

  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掘進中心副主任 趙斌:截止到目前,我們現在中國大盾構施工水平也可以說是位居世界前列瞭。

  中鐵十四局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顧問 周先民:我們真正有瞭國之重器,中國的大盾構,從現在這個真正意義上講,這條隧道才真正圓瞭我安全穿越隧道的夢想。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