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期間,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天氣。6月22日8時至16時,京津冀、山東、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以及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等地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

  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東北部等地氣溫上升迅猛,最高氣溫升至40℃以上,北京懷柔和天津濱海局地達41.8℃。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共17個國傢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6月23日9時的全國氣溫排行榜,低於35℃都難以上榜。

  “太熱瞭!”不少在假期出行的遊客在網上直呼。

  經綜合研判和應急會商,中國氣象局於23日09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四級應急響應。中央氣象臺在今晨繼續發佈高溫橙色預警,北京市氣象臺也在今早升級發佈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北方此輪高溫異常嗎?如此火熱的天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將持續多久?七八月份是否還會更熱?6月23日下午,國傢氣象中心專傢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回應瞭這些熱點。

  北京觀象臺建站以來首次連續2天超40℃

  受暖氣團和強太陽輻射影響,北京22日大部分地區出現39℃以上高溫天氣,觀象臺最高氣溫為41.1℃,突破6月歷史極值(6月觀象臺極端最高氣溫為40.6℃,出現在1961年6月10日)。全市556個氣象監測站中有454個測站最高氣溫39℃及以上,265個測站最高氣溫41℃及以上。

  23日截至下午14時,觀象臺氣溫已達40℃ (出現在13:36),全市556個氣象監測站中有305個測站最高氣溫39℃及以上,158個測站最高氣溫40℃及以上。

  “觀象臺建站以來首次連續2天超40℃。”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迎新說,受強暖氣團控制,23日至25日高溫天氣持續,大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至40℃;其中,23日至24日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北京市氣象臺已於6月23日07時升級發佈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張迎新說,北京此輪高溫強度強、持續時間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21日開始京津冀地區受暖氣團控制,暖氣團強度比較強,且影響時間長;二是在高壓脊形勢控制下,天空晴朗少雲,沒有雲層遮擋,輻射增溫更加有利,促進瞭升溫;三是目前剛進入夏至節氣,白晝最長,長時間日照有利於高溫出現和維持;四是空氣濕度小,天氣幹燥,也有利於氣溫升高。

  6月以來全國46個國傢級氣象站破歷史極值

  今年6月以來(截止到22日),全國共有183個國傢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月極值,46站突破歷史極值,華北地區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均出現在6月22日。

  今年6月以來(截止到22日),華北地區高溫日數6.4天,較常年同期(3.3天)偏多3.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5位,僅次於1972年、1968年、2005年、2022年。北京(7.9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河北(7.8天)為次多,天津(6.1天)為第三多。

  目前才處於六月末,七八月份的氣溫是否會更高?

  對此,國傢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向澎湃新聞表示,6月以來(截止到22日),全國35℃高溫天氣主要分佈在華北、華南中西部以及新疆大部等地。其中華北地區高溫日數大多為6~10天,河北西部地區高溫日數達到10天以上,與常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區高溫日數偏多3~5天,北京、河北西南部等地偏多5天以上。

  高輝說,我國各地高溫集中時段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對華北地區來說,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現高溫天氣,連續數天的高溫在6月也比較常見。這段時間主要是幹熱型高溫為主,表現為氣溫高濕度小。

  進入7月後期,隨著副高北跳和夏季風往北推進,水汽輸送和大氣濕度增加,雲量也會增多,會出現悶熱天氣,也就是濕熱型高溫。就最高氣溫而言,前一時段氣溫最高值通常高於後一時段。但也需要說明的是,人體體感溫度不僅和氣溫有關,還受到濕度影響,往往這種濕熱型高溫會加重人體體感溫度。

  全球變暖背景下高溫打破歷史極值概率更大

  高輝表示,全球變暖背景下,無論南方還是北方,極端高溫發生的頻次都快速增加。根據國傢氣候中心的預測,今年夏季我國華北和黃淮等地氣溫偏高,與之相伴隨的是高溫日數也會增多,所以今年夏天北方比常年更熱具有較大的概率。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測站打破歷史極值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今年是厄爾尼諾事件的發展年,此次北方的高溫是否與厄爾尼諾事件有關?高輝向澎湃新聞回應說,目前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但初夏時段北方高溫的影響因子復雜,不能簡單歸咎為厄爾尼諾影響。“比如去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區高溫更為極端,但去年是拉尼娜年份。再有,已有的科研成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溫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溫以及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影響。”

  國傢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張芳華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近期以來,華北、黃淮等地出現兩次高溫天氣過程,此次高溫強度大,持續時間長,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首先華北、黃淮等地受到較強盛的暖氣團的控制,它影響的時間也比較長;第二是在高壓脊的控制下天空晴朗少雲,太陽輻射的增溫更加有利,也促進瞭升溫;第三目前是夏至節氣,白晝時間比較長,即白天太陽光照的時間較長,長時間的日照有利於氣溫的升高以及高溫的出現和維持;第四在華北、黃淮等地,空氣濕度小,天氣幹燥,這也有利於氣溫的升高。

  張芳華說,此輪高溫過後,預計在27日至30日,華北、黃淮等地還將會出現高溫天氣。

  高溫天需謹防中暑

  端午假期又逢高溫天,這給公眾健康會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公眾服務首席柳艷香說,高溫天氣對健康帶來最直接的不利影響是高溫中暑。在出現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癥狀時,會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註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如果及時轉移至陰涼地方,補充水分,癥狀就會緩解。但如果出現重癥中暑時,可能引發心律失常、昏迷、驚厥、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低血壓、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腫和腦水腫。重癥中暑,尤其熱射病造成死亡的風險很大。

  熱射病也有2種類型,一種是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於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導致。常見於夏季戶外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參訓的官兵、運動員、消防員、建築工人、快遞員等。另一種是經典型熱射病,主要由於被動暴露於熱環境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常見於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另外,悶熱不通風的室內、未開空調的車內也是經常發生中暑的場所。

  柳艷香提示,高溫天氣下人體大量汗出,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速度減慢,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促發風險也隨之增大。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