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003年6月,習近平同志依據紮實的基層調研,立足浙江省情農情和發展階段特征,基於綠色發展與協調發展等規律性認識,作出瞭實施“千萬工程”的戰略決策。20年來,浙江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推動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逐步迭代升級至“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和“千村未來、萬村共富”,形成瞭具有浙江特色、全國影響、與時俱進的生動局面。“千萬工程”是在浙江省城鎮化高速發展時期,以推動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探索,奠定瞭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的思想基礎。本文以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為視角,循跡溯源習近平總書記對“千萬工程”的重要論述,感悟真理偉力。

主要做法與規律性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對“千萬工程”既繪藍圖、明方向,又指路徑、教方法,到中央工作後繼續給予重要指導。20年來,浙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謀劃推進,初步探索出瞭以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村地區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徑,形成瞭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推進綠色發展與協調發展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揭示瞭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一致性,指明瞭農村地區培育“美麗鄉村+”農業、文化、旅遊等新業態的轉型路徑,探索出瞭農村地區依托生態環境稟賦優勢“接二連三”的產業鏈發展模式,試點出瞭農村地區綠色發展與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即推動生態“綠富美”條件下的高質量發展。例如,浙江麗水建立瞭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出瞭山區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效益與共同富裕相協調的有效路徑。

  (二)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促進不同地區順應比較優勢差異化發展

“千萬工程”立足山區、平原、丘陵、海島等地形差異,區分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城郊村莊和純農業村莊,結合地方發展水平、財政承受能力、農民接受程度開展工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標準有高有低、不搞整齊劃一。基於農村現有的產業基礎、要素稟賦、地理環境等設計產業轉型路徑,充分體現瞭順應比較優勢的差異化發展思路,有助於提升鄉村建設中的資源配置效率。例如,浙江寧波普陀區出臺普陀水仙和普陀佛茶等產業扶持政策,實施普陀佛茶核心示范基地主體能力水平提升項目。

  (三)堅持黨建引領原則,落實黨政主導抓鄉村振興

“千萬工程”是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承擔領導責任的“一把手”工程,形成瞭黨政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每年召開“千萬工程”高規格現場會,省市縣黨政“一把手”參加,地點一般選在工作力度大、進步比較快、具有典型意義的縣(市、區),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濃厚氛圍。堅持政府投入引導、農村集體和農民投入相結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機制,確保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全國推廣的政策建議

浙江“千萬工程”取得的突出成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力的集中體現,具有深刻的理論性、時代性、普遍性。在總結“千萬工程”經驗做法的同時,不斷轉化為推進新時代中國農村地區實現共同富裕的思路辦法和具體舉措。

  (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發展作為鄉村振興主題

“千萬工程”對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進行瞭戰略定位和政策部署,從頂層設計上明確瞭城鄉協同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發展理念,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瞭重要的實踐基礎。當前,繼承和發展“千萬工程”關鍵在於以系統觀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一是要堅定以綠色發展作為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農村地區人力資源相對稀缺,生態環境稟賦相對優越,應根據要素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生態旅遊等環境代價小、增加值高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城郊型特色產業,積極打造符合歷史溯源和時代精神的獨特IP創意產品,推動農林文旅康體商等產業城鄉聯動。二是要堅定以協調發展理念作為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全面帶動廣大農村地區共同富裕,建立“小城鎮+中心村+一般村”聯動發展新模式,重點突出縣域城鄉規劃、發展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推動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推動農村地區產業鏈供應鏈有效鏈接,推動農村特色產業高效分工協作。三是堅定以共享發展理念作為農村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共享發展首先表現在推動農村共享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依托森林資源、空氣資源等探索建立森林碳匯交易和生態補償機制。推動“數字+鄉村文化”等現代智慧共享鄉村文化產業建設。共享發展還表現在農村發展的普惠性,需要激發全體人民的熱情和創造精神,推動農村居民共建共享和人人奮鬥的良好局面。

  (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以農村發展促進區域協調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大量紮實的地方調研,對浙江農村地區做出的分層分類政策安排,即部分中心村實現示范引領,一般村普遍提升優化。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不是齊平性、一致性的,而是走先富帶動後富的差別化發展路徑。一是要堅持以中心村高質量發展作為農村建設的“增長極”。選擇部分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中心村,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的聯通性和承載性,擴大數字基礎設施的覆蓋面和建設質量,合理強化中心村商業、社會服務、培訓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支持部分較為發達的中心村建設商業綜合體。二是要堅持以一般村整合優化發展作為農村建設的“增長點”。適度提升一般村人口集中度,突出傳承優秀文化及融合鄉村旅遊等順應比較優勢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數字+”“旅遊+”“生態+”等新模式、新業態率先發展,集成各類建設項目資金,促進政府基金與社會資金聯動,助力農村地區實現要素稟賦的動態升級。三是要堅持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經濟的基本原則。註重發展的差異性和特色性,深入挖掘資源稟賦和突出抓好農產品加工,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新格局。

  (三)堅持市場的資源配置地位,充分發揮黨政戰鬥堡壘作用

“千萬工程”的成功實施充分說明,推動農村共同富裕,關鍵在於發揮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效應,讓黨政領導負責的政治優勢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優勢形成合力。一是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帶頭作用,引導基層黨員幹部幹在先、走在前,團結帶領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產業發展、項目投資等方面的帶動作用。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首先是要分層分類推進農村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增強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有效性,積極探索實現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的實現形式。三是推動政府與市場高效協同。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聚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立穩健的政府與市場主體的“利益共享”機制,通過長期持有和市場化經營,有效平衡農村地區投資回報期較長的現實問題。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

審核:李建軍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