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本報記者 王海欣
“這臺三角鋼琴閑置時間比較長瞭,除瞭調音還要做些修理。另外兩臺簡單一些,咱們爭取這一個下午都調好。”一個周末的下午,東城區一所小學的教學樓裡,盲人調律師王穎科正在和同事討論著今天的工作安排。隨後,他們各自卸下身上的工具包,投入工作。鋼琴是一臺精密的機器,每按下一個琴鍵都會有100餘個零件配合聯動,才能彈出一個音,哪一處壞瞭都會影響整臺鋼琴的演奏。再加上季節不同,溫度濕度的變化等,一般來說,鋼琴每半年就要進行一次調律。
王穎科(中)和兩名同事在商討修理方案,鋼琴調律師的工作不僅是調音準,還包括機械結構調整和維修等內容。
有一個機械結構比較復雜,王穎科與同事用手指比劃著研究。
鋼琴調律課對環境要求高,每間琴房隻能一架鋼琴一個學生。一次課半天時間,王穎科在十餘間琴房間不停穿梭,這樣已堅持瞭9年。
在學校裡,王穎科的實操課非常受歡迎。
王穎科出生在北京海淀區香山腳下,從小患有遺傳性眼病,視力很弱。他七歲學習琵琶,初中時就通過瞭琵琶九級考核。因為有瞭音樂的基礎,進入職高後,王穎科順理成章選擇瞭盲人調律專業。上世紀90年代,社會上對盲人調律還不認可,王穎科師從中國盲人調律第一人李任煒,經過三年刻苦學習,又考入瞭聯大特教學院鋼琴調律專業繼續深造,最終取得瞭高級鋼琴調律師資格證書。
2003年,王穎科正式進入鋼琴調律行業,曾為郎朗等知名鋼琴傢調琴。事業成功,擁有瞭“國傢鋼琴調律師資考委專傢、鋼琴調律師考評員、全國鋼琴調律競賽裁判”等諸多頭銜,然而王穎科並不滿足。他覺得,一個人的成就不算什麼,如果能讓整個社會相信盲人能做好鋼琴調律師,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緩慢按下琴鍵時,鋼琴的弦槌向琴弦靠近到一個點就停滯瞭,這個點至琴弦的距離(斷聯距離)通常是3毫米,健全人可以用肉眼看清,而盲人隻能通過手摸判斷距離,王穎科則可以用手摸出0.5毫米的偏差。
對於盲人調律師來說,安全準時抵達客戶傢是有些困難的。王穎科憑借微弱的視力和聽微信語音可以克服困難,有時則需要協助全盲的同事一同前往。
為方便教學,王穎科研制瞭一臺三角鋼琴機械調整測定儀,按鈕都配瞭盲文,學生自己就能操作。
王穎科接替自己的老師,進入北京聯大特教學院擔任鋼琴調律外聘教師,每周三次,每次半天,多年來一直在培養盲人學生。鋼琴調律是一項艱苦工作,既要懂得樂理知識,又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而對於盲人學生來說,求學之路是艱難枯燥的。88個琴鍵,200多根琴弦,十幾種主要工具,全靠耳聽手摸,難度可想而知。“盲人和視力健全的人比起來,是看不見,但是咱們的聽覺、觸覺使用的就更多,時間長瞭就是優勢……”王穎科經常在課上分享多年來的工作和生活經歷,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學會調律技術隻是一方面,如何跟客戶打交道?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艱難?王穎科盡力多方位地為學生的求職就業打好基礎。
2015年,王穎科成功註冊北京市第一傢殘疾人法人的民辦非企業社會公益組織——北京博愛盲人調律發展中心。多年來還積極配合中國盲人鋼琴調律師委員會開展工作。今年初,他還作為香山街道殘疾人代表參與所在地區事務。為的就是讓更多有音樂天賦的盲人都能學習鋼琴調律,讓盲人成為匠人,實現人生價值。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