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2月2日電 (蔡敏婕 黃睿)心臟移植手術是終末期心衰患者的最佳治療手段,但由於供體稀缺,“人工心臟”成為新手段。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2日公佈,一名患者植入中國產人工心臟,現恢復良好,已達到出院標準,目前在院進行社會化訓練。

  該名患者早前因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到醫院就診。經過診斷,他整個左心功能低下,普通的藥物治療和手術的作用已不大,心臟移植是首選。然而,自然心臟供體極度缺乏。在綜合評估患者右心功能良好的情況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治療團隊與傢屬商量,決定開展持續6個小時的人工心臟植入術。

  人工心臟被譽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臟泵血功能,維持患者的血液循環。全球人工心臟技術共經歷瞭三代技術路線的演變創新與發展。近年來,人工心臟開始進入中國的臨床試驗,給心力衰竭患者帶來瞭重獲新生的希望。

  該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鄭俊猛稱,此次為患者植入的是中國產人工心臟,於2019年8月獲得中國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復上市,是一個可以替代心臟工作的裝置,血泵一端連接心臟,另一端通過一根人造血管縫合在大動脈上。機械動力替代心臟收縮吸出血液後,再泵出輸送至全身,主泵頭塞在心尖的位置,通過轉子運轉進行泵血,外置一個顯示屏,可持續觀察人工心臟轉速及電量。

  目前中國心衰患者約在500萬名。近年來,人工心臟成為治療終末期心衰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

  “植入人工心臟後,一年的生存率可以提高至90%以上。”鄭俊猛說,人工心臟可以通過人工泵頭增加血流量、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部分非器質性病變患者,可通過人工心臟短期植入恢復心臟功能,後期甚至可摘除人工心臟恢復心臟自主泵血功能。

  鄭俊猛認為,要讓人工心臟惠及更多的患者,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降低材料等成本。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