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題:推動科學技術更好造福各國人民——習近平主席致2023中關村論壇的賀信激勵各界攜手促進科技創新

新華社記者

“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持續推進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進一步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

5月25日,國傢主席習近平向2023中關村論壇致賀信。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引發與會人士和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大傢表示一定要在習近平主席賀信精神的指引下,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

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嚴峻挑戰,創新發展、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充分體現瞭對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發展大勢的深刻洞悉。”在開幕式現場聆聽瞭賀信,國傢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董進十分振奮。他表示,中關村論壇將展示中國科技創新最新成果,讓世界瞭解創新開放的中國。與會嘉賓通過論壇深入研討、充分交流,將有利於促進各國共享全球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

“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應成為埋在山洞裡的寶藏。”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對賀信中提到的“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深有感觸,“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科技創新隻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

中國科協副主席、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院士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再次強調瞭“合作”之於創新的重要性,這為我們進一步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提供瞭途徑和方法。我們將肩扛“國傢責”,用好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金鑰匙”。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習近平主席的賀信精神為指引,構建起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求相適應的國傢創新體系,有效發揮科技創新對國傢發展和安全的支撐引領作用,最大限度提升創新效能,以科技強國建設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加速實現。

“攜手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中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近年來,中國堅持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深入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主動發起全球性創新議題,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日益重要的一極。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為新時代科技創新事業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也對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提出瞭更高要求。”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趙長山表示,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問題,加強同各國科研人員的聯合研發。

“創新能力是買不來的,隻能自建。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堅持開放合作,與全球頂尖人工智能機構和組織通力協作,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應對共同挑戰。”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更加堅定瞭我們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更多國傢和人民的信念。

從最初的“電子一條街”發展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中關村開創瞭改革開放史上的一段傳奇。

“中關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賀信讓我們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論壇是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傢級平臺。我們將不斷提升論壇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水平,積極參與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

“持續推進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進一步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

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強調,北京要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持續推進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進一步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在前沿技術創新、高精尖產業發展方面奮力走在前列。

2022年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第一,300多傢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設立瞭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多年來,北京市特別是中關村始終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開放合作格局不斷完善。

北京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沿著賀信指引的方向,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持續推進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進一步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在前沿技術創新、高精尖產業發展方面奮力走在前列,充分發揮排頭兵作用。

“作為中關村的發源地和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海淀區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我們將牢記賀信精神,充分發揮中關村論壇國傢級平臺作用,增進共識、促進合作,使科技創新更好服務於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推動世界科技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北京市海淀區委書記王合生說。(記者陳芳、胡喆、溫競華、張漫子、吳文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