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傢、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中19日在北京勉勵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的青年學子們指出,不要盲從專傢的結論,做基礎研究要對自己有信心,做認為正確的事。

  繼3天前作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高能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後,87歲的丁肇中院士又應邀到訪國科大北京懷柔校區,並在“雁棲湖名傢大講堂”上做“我所經歷的現代物理與我的體會”主題報告,他以自身親歷的六個科學實驗,與國科大學子們分享六個體會。

  丁肇中介紹說,第一個實驗是在德國DESY測量正負電子對的實驗(1966),體會是“不要盲從專傢的結論”。

  第二個實驗是20世紀70年代,在德國DESY加速器做瞭一系列測量光子和重光子的實驗,體會是“對於物理實驗者來說,設計精密的、多重測量的儀器是至關重要的”。在他的實驗以前,所有關於重光子的實驗都沒有確切的結果。

  第三個實驗是發現新物質,他領導的實驗證明,重光子和光子很相似,它們可以相互轉化。不過,“這個實驗不受物理學界歡迎,一是理論物理學傢都認為,找高質量的重光子物理意義不大;二是實驗物理學傢都認為,沒有人能完成如此困難的實驗”。

  丁肇中強調,他對這個實驗的體會,就是“做基礎研究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自然科學的發展是多數服從少數,不要因為大多數人反對而改變你的興趣”。

  第四個是發現膠子的MARK-J實驗,27名中國科學傢參加瞭這次實驗,主要體會是“對意料之外的現象要有充分的準備”,因為該實驗原定目標,是驗證量子動力學和電弱理論。

  第五個實驗旨在研究宇宙的起源,是1982-2003年在歐洲核子中心LEP對撞加速器上的L3實驗,這是19個國傢科學傢共同參加的大型國際合作實驗。

  此次實驗的體會是:國際科學合作,一要選科學上最重要的項目,引起參加國科學傢的最大興趣;二是對貢獻大的國傢,要有優先的認可,並使之得到國際上的公認,才能得到參加國政府長期的優先支持。

  第六個實驗是在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AMS)(1994-2030),主要體會是:他的大多數實驗,受到很多人反對,理由是“實驗沒有物理意義”和“實驗極其困難,不可能成功”。不過,每個實驗都自己發展新的儀器,使實驗成功,實驗的結果,改變瞭對宇宙的認知。“半個世紀以來,有很多優秀的中國科學傢和我合作,他們對實驗做出重要的貢獻”。

  結束科學實驗歷程和切身體會的分享,丁肇中院士還與現場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之後,主持本場主題報告的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向丁肇中院士頒贈丁肇中人物素描肖像作紀念。

  另據來自中科院高能所的消息說,針對備受關註的下一代對撞機建造話題,丁肇中院士在高能論壇期間受訪時表示,“下一代對撞機能發現我們想象不到的東西,非常重要,高能物理的發現成果改變瞭我們對宇宙的基本認識,下一步建大型加速器是很必然很重要的事情,很多人爭論是很正常的”。

  他強調,國際合作很重要,但在哪裡合作更重要,中國在國際合作中要更加主動,“爭論很正常,人是好奇的,你不做的事別人會做,那你隻能跟在別人後面”,而且,中國科學傢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實驗物理。(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