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奔流向東,風勁帆滿;津城奮楫篤行,路暢業興。

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2013年的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天津,對天津工作提出“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成為新時代天津奮進的新起點、方向標。

諄諄囑托,回響津沽大地。天津全市上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奮力書寫“三個著力”的精彩答卷。

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實施創新驅動

5月初夏,草青桃艷,綠蔭如海。走進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安靜有序的環境下,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員正在通過各種數據對重大疾病進行攻關。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時指出,“要充分發揮科技資源豐富、科技人才眾多的優勢,建設科技創新高地,不斷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促進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

“總書記的叮囑我們一直牢記在心,這也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源泉!”瀚盟測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安平說。

瀚盟測試科技是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的全資子公司,於2009年成立,是國內少數專業的藥物分析測試第三方實驗室之一,不僅為研究院內的藥物研發提供常規分析測試等服務項目,還同時滿足全國范圍藥物分析領域的共性技術需求。目前,公司有實驗室儀器設備200餘臺(套),成立至今累計完成服務超過22萬項,1000餘傢客戶遍佈全國。

瀚盟測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給設備做調試。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瀚盟測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給設備做調試。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瀚盟測試科技逐年攀升的服務數據勾勒出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不斷發展壯大的曲線。2009年,該研究院由國傢科技部、商務部、原衛生部、原國傢食藥監局與天津市政府“四部一市”共建,是涵蓋藥物早期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中試生產的新藥研發綜合性大平臺,並首創“專業綜合性大平臺+眾創空間+孵化器”新發展模式,聯合南開大學等團隊,自主研發瞭腦膠質瘤一類新藥ACT001、抗腫瘤“多西環素”等新藥,孵化瞭包括康希諾生物、丹娜生物、阿爾塔科技、全和誠科技、昌和生物等380多傢生物醫藥科技企業。

“我們用服務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實際行動做好‘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必答題。”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黨委書記、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亞樓說,近日,研究院與天津泰達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瞭京津冀智能醫藥產業園,下一步將以智提質,進一步提升和改造園區,用市場化機制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智能化相關服務。

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為自主創新“架橋鋪路”是天津堅持高端制造立市的一個縮影。眼下,天津正圍繞包括生物醫藥等12條重點產業鏈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吸引更多產業要素加快聚集,搶占發展制高點,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還需要一抹“綠色”作為底色。

新能源汽車充電便捷,零能耗技術向大型建築推廣,綠色能源公建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新去處……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綠色電網的建設藍圖正一步步變成實景。

坐落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0+小屋”,是天津市首個零能耗智慧建築,不僅實現瞭全部能源自給,而且室內體感舒適。國網天津電力供圖

坐落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0+小屋”,是天津市首個零能耗智慧建築,不僅實現瞭全部能源自給,而且室內體感舒適。國網天津電力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新天津生態城考察智能電網綜合示范服務中心,我為他展示瞭在當時十分先進的智能終端遠程控制智能傢電技術。”當時的講解員、現任國傢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數字科創中心主任秦麗傑回憶說。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我國首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區所在地。10年來,國網天津電力以釘釘子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以創新推動綠色發展,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瞭生態宜居型智慧能源小鎮,打造瞭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零能耗智慧建築、智能量測系統、虛擬電廠等10個項目,創造瞭光伏光熱一體化、柔性直流供能、智慧能源管理等一大批新成果,為天津市綠色低碳體系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註入瞭新動能。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擦亮幸福底色

站在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傢𨟠村村口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麥田綠浪翻滾、生機勃勃。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的第一站就是這片麥田。“當時,總書記希望天津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努力提高糧食自給能力,為確保國傢糧食安全多作貢獻,我一直牢牢記著。”張寶軍是村裡的老支書,“卸任”後依舊熱心村裡事務,“10年來,道修瞭,泵添瞭,渠建瞭,變壓器增加瞭,還引入水肥智能一體化灌溉系統,優種小麥畝產達到1100多斤,玉米畝產達到1400多斤,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6萬多元提高到3萬元!”

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傢𨟠村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寶軍離任不離崗,幾乎每天都要到田裡察看小麥生長情況。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武清區南蔡村鎮丁傢𨟠村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寶軍離任不離崗,幾乎每天都要到田裡察看小麥生長情況。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今年3月,49.4萬畝的福運武清都市農業公園亮出“施工圖”:以南蔡村鎮為起步區,建設覆蓋武清區乃至京津冀的糧食、蔬菜、食用菌、畜禽及林業等種業產業示范園區,推動全區現代都市型農業高質量發展。丁傢𨟠村正是南蔡村鎮的核心節點,眼下,村裡正在修公園、建學堂,打造‘紅色研學、金穗小鎮’,樁樁件件都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

糧食安全是民生之本,青年就業也同樣事關百姓幸福。

步入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各種設備比肩而立,轟鳴聲不絕於耳。

“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瞭解職業技能培訓情況,要求‘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現代制造技術教研室主任王傳龍說。

這些年,王傳龍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技能人才培養的期盼,潛心“帶徒傳技”。

“在剛剛舉行的第三屆‘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賽頒獎儀式上,我們‘制造團隊挑戰賽’集訓隊的8名隊員包攬瞭產品設計、數控加工、綜合制造3個項目的前兩名。”談起自己帶的徒弟,王傳龍言語間滿是自豪。這幾天,他帶著隊員們一頭紮進實訓室,一遍又一遍復盤比賽技術要點和經驗。“今後,我將更加堅定園丁育苗之心、樹立優秀工匠之志,把傳幫帶工作與一線生產緊密結合,為培養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作出貢獻。”

在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實訓室裡,王傳龍的徒弟們正在為比賽進行緊張的集訓。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在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實訓室裡,王傳龍的徒弟們正在為比賽進行緊張的集訓。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目前,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已引進30名國內外技能專傢進駐中心大師工作室,其中“海河工匠”8人、外國專傢7人、國傢級技能大師10餘人;累計為382傢規模企業、57所院校提供培訓、鑒定、大賽等服務22.4萬人;為清華大學、河北工業大學、長城汽車等京冀企業、院校培養技能人才1.3萬人,免費為河北技工院校培訓百名師資。

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10年來,天津不斷優化公共就業服務,助力百姓群眾端牢“飯碗”,組織開展“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和“春暖農民工”服務行動。今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招聘活動417場,1.1萬傢企業提供崗位25.5萬個。持續做好“10+N”公共就業服務活動,加強崗位信息集中收集,加快更新頻率,保持發佈規模和崗位質量。充分發揮智慧招聘系統作用,建立聯通各區的全市崗位歸集系統,開發政府公共就業服務網,不斷加大面向基層社區的就業崗位投放和就業服務活動組織的力度、頻次。

做好就業問題的同時,天津緊貼新時代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連續多年每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項目化、清單化推進,對兌現情況組織“回頭看”,確保經得起群眾檢驗,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夯實基層治理

“正想給你們打電話求助,沒想到你們就來瞭!”5月4日下午,孟大娘緊緊握著冒雨來看望自己和老伴的社區工作人員的手,久久不放。

今年70歲的孟大娘是津南區雙林街林城佳苑社區的居民,老伴張大爺癱瘓多年,兒子離傢較遠,照顧張大爺的重任全都壓在孟大娘一個人身上。“老伴2個小時就得翻一次身,我去醫院給老伴取藥來回要好幾個小時,社區瞭解我們的情況後,主動派人替我去醫院拿藥,並且天天都過來問我有啥事需要幫忙。”孟大娘說,半個月前,自己隨口一說老伴聽見電視裡報道國傢會展中心(天津)後有些興奮,沒想到沒過幾天,社區幾個黨員就親自去場館拍瞭視頻回來,老伴看後激動得直哭。

津南區雙林街林城佳苑社區工作人員用手機上傳病例照片,幫助孟大娘完成長護險報銷流程。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津南區雙林街林城佳苑社區工作人員用手機上傳病例照片,幫助孟大娘完成長護險報銷流程。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事情雖小,但意義重大。“我們重點關註老年人、兒童及青少年等群體的需求,從微小的事情入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持續積累‘六微工作法’工作經驗,為社區居民提供高質高效的暖心服務,滿足居民需求。”津南區雙林街黨工委書記龐仲欣說。

在河西區越秀路街港雲裡社區紅色議事廳,幾個居民代表正在就電動自行車充換電服務站的安裝位置展開討論:“不能占小區停車位”“得考慮到消防安全問題”“要加強管理,不能讓車有損壞”……

河西區越秀路街港雲裡社區紅色議事廳裡,居民代表正在討論如何安裝電動自行車充換電服務站的問題。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河西區越秀路街港雲裡社區紅色議事廳裡,居民代表正在討論如何安裝電動自行車充換電服務站的問題。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我每天騎電動自行車接孩子放學,自從電動自行車不能進樓入戶的規定實施後,充電成瞭一大難題,非常盼望充換電服務站早日安好。”剛剛參與討論的港雲裡社區居民李傢成說,“小區裡電動自行車有將近200輛,這不光是解決我的問題,更是解決大傢的問題。”

有事就坐在一起議一議,是港雲裡社區的尋常畫面。2021年5月,由社區黨組織牽頭,黨員為骨幹,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警務室、居民代表等廣泛參與,港雲裡社區黨委大膽探索議事機制,建立起“紅色議事廳”,通過議事匯集多方意見建議,讓社區服務更精準、治理更高效。同時,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讓居民自治成為社區塑形築魂重要力量。

透過社區治理這扇窗,可以一窺天津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決心。

10年來,天津築牢“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堅持黨建為魂、用好黨建法寶,充分彰顯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顯著政治優勢。同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切實扛起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持續凈化修復政治生態,確保黨的領導“一根鋼釬插到底”。

歷史正在掀開新的一頁,更加美好的藍圖徐徐鋪展。天津必將高舉旗幟,銘記囑托,用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續寫城市更加精彩的答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