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楷模”都贵玛老人十分高兴,因为当年她养育的“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与家人阔别64年后,终于找到了亲人。

  如今已67岁的扎拉嘎木吉高大壮硕,与多年前刚来内蒙古时的瘦削模样相去甚远。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群众的抚养下长大,成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他们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小时候印象不深,但是记得‘第一个妈妈’对我特别好。”扎拉嘎木吉口中的“第一个妈妈”就是都贵玛。当时,不到20岁的都贵玛被分配到四子王旗保健站,先后养育了包括扎拉嘎木吉在内的28个“国家的孩子”。她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被人们称为“草原额吉”。2019年,她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5月7日,都贵玛(左)和前来看望她的扎拉嘎木吉聊天。新华社记者连振 摄

  扎拉嘎木吉说,随着孩子们陆续被领养,他是最后一个离开都贵玛的孩子,“直到找到了对我视如己出的领养家庭,她才放下心来。”如今,扎拉嘎木吉的养父母已经过世,人生当知来处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得益于2021年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团圆行动”,以及持续完善的DNA大数据库,扎拉嘎木吉寻找亲人有了可能。今年10月,在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的帮助下,他与远在南京的杭巧云DNA匹配成功。

  时隔64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去南京寻亲前,扎拉嘎木吉来到都贵玛家里。“快70岁了,还能找到亲人不容易。”都贵玛从怀里拿出1000元红包交到他手里,嘴里还不忘叮嘱。

  在三位女儿陪伴下,扎拉嘎木吉踏上了阔别多年的土地。快到村里时,他流下了泪水。不远处的姐姐早已按捺不住激动,小跑着奔向弟弟,两人相拥而泣。

  11月16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村民杭巧云迎来阔别64年的弟弟扎拉嘎木吉。新华社记者贺书琛 摄

  扎拉嘎木吉为姐姐戴上了蒙古族传统定制的手镯,尽管腿脚不便,他执意在姐姐搀扶下走进家门。杭巧云告诉他,当年母亲带他去上海务工期间,他不慎走失,后来父亲多年寻找,可惜直到临终也未能如愿。

  “看到弟弟回来,全家都很高兴。”杭巧云说,感谢都贵玛老人,以及远在几千里外的草原儿女。“距离很远,但是血脉相连。”

  11月20日,扎拉嘎木吉回到四子王旗后,又来探望都贵玛,并带来了南京亲人准备的盐水鸭等特产。“能找到自己的‘根’,我替他高兴。”都贵玛老人激动得落了泪,她告诉扎拉嘎木吉,“一南一北是一家,都是你的家。”(记者贺书琛、刘懿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