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新詞引發瞭網友熱議——“假性不婚族”。

  不婚,還分真假?實際上,和真正的“不婚主義者”不同,“假性不婚族”指的是那些嘴上常常喊著“我不結婚”,但內心並不堅定,一旦有合適的時機和對象,也會選擇結婚的人群。

  不少人表示:“不是不想結婚,隻是沒遇到對的人。”“曾經受過傷害,現在想結也不敢結。”“我和男友因為沒錢拖著沒結婚,但又愛面子,隻好對外說我們不想結。”“假性不婚族”似乎正處於一種“有違內心”的糾結狀態:想一直享受單身自由,卻又害怕自己孤獨終老;內心十分渴望婚姻,卻又不敢承認;看到身邊的朋友陸續步入婚姻,心裡發慌……

  為什麼會這樣?今天,和大傢聊一聊“假性不婚族”背後,隱藏瞭什麼心理真相?

  “假性不婚族”到底“假”在哪裡?

  “不婚主義者”和“假性不婚族”雖然都是不婚人群,但Ta們對婚姻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和看法。

  先說說我身邊的一位“不婚主義者”:我的前同事,她今年35歲,剛參加工作時交過男友,也有結婚的打算,但後來發現自己並不習慣和另一個人長久生活,便選擇瞭分手。從那時起,她便沒有再談過戀愛,更是一名堅定的“不婚主義者”。她全身心投入工作,靠自己努力打拼實現瞭想要的生活。她說:“如果遇到對的人,可能會談戀愛,但絕對不會結婚。”

  因為現在的她,很享受獨立和自由的單身狀態,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夢想,完全不需要婚姻來束縛自己。所以,真正的“不婚主義者”,往往更瞭解自身的處境與需求,自願不結婚,享受獨立生活。

  Ta們認為獨身是適合自己的選擇,堅守自己的選擇,同時也尊重別人的選擇,不會一味否定異性和婚姻。Ta們平和、守己,有著清晰的獨身生活規劃。

  一項研究發現:堅定不結婚的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的人生描述成一個內在成長和變化的故事。Ta們比同齡人更加關註在婚姻傢庭生活之外其他人生目標上的成功,如個人能力的提升、心理和情緒上的成熟等。

  與之不同的是,“假性不婚族”們內心是渴望婚姻的,並沒有做好永久獨立生活的準備。所以,在“假性不婚族”身上可能會出現下面這幾個特征:

  1.有結婚意願。“假性不婚族”一直都在等待對的人,隻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才沒有選擇結婚。

  2.情緒波動大。有時享受單身狀態,有時又羨慕別人能夠結婚。

  3.自我懷疑。隨著年齡增長,自我懷疑加深,內心開始動搖。

  4.自我提醒。經常反復提醒自己不要著急,總有一天會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5.內心恐慌。看見身邊的朋友都結婚瞭,內心不自覺地感到恐慌。

  6.情感孤獨。有時孤獨感會特別強烈,並且難以排解。

  7.焦慮、失眠。偶爾會為自己目前的單身狀態,感到焦慮、失眠。

  8.缺乏歸屬感。找不到歸屬感和安全感,內心還是渴望一個傢。

  可以說,“假性不婚族”比起“不婚主義者”缺乏一種自我價值感,Ta們不確定自己一個人會過得好,同時又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於是,隻能掩蓋內心的真實想法。假裝自己要很堅定地單身下去,但內心仍有一些矛盾和疑慮。

  由於不是發自內心地坦然接受這種生活狀態,長此以往,“假性不婚族”可能會把自己困在充滿矛盾和糾結的情緒牢籠裡,越來越自卑、焦慮和孤獨。

  “假性不婚族”的“無奈”

  對Ta們來說,明明內心想結婚,卻不能承認,背後其實有許多無奈,也很令人心疼。為什麼會這樣呢?

  1.“回避型依戀人格”更恐懼親密關系。

  “假性不婚族”通常是向往親密關系的,但Ta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維持一段親密關系,從而感到恐懼。這類人群,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回避型依戀人格”。

  “回避型依戀人格”通常是在原生傢庭和成長經歷的影響下形成的。Ta們沒有感受到父母足夠多的愛意,或者父母常表現出忽冷忽熱的態度,讓Ta們從小就缺乏安全感。進而長大之後,不相信會有人永遠愛自己,或者擔心建立一段關系給自己帶來負面影響,於是開始回避親密關系。這種對親密關系既渴求、又害怕的矛盾,就會一直糾纏著Ta們,不敢在關系中表達真實想法。

  我有個閨蜜就是這樣的,因為從小是留守兒童,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導致她在感情上有一種“不配得感”。每當她和對方的距離正在拉近,關著的心門逐漸敞開,就差臨門一腳時,她卻退縮瞭。

  如果你也是“回避型依戀人格”,現在,請你正視自己,勇敢展現真實的自己,因為你本身就是值得被愛的。

  2.對婚姻的“完美”追求,讓自己產生焦慮。

  還有的人想要卻不敢進入親密關系,是因為Ta們可能對於親密關系有著近乎完美的追求。所以,Ta們在戀愛期間,通常會十分開心、富有激情。但隻要談及結婚,就會開始擔憂和恐懼:萬一結婚之後這些都變瞭怎麼辦?我們現在相處得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更近一步?這種完美主義會讓Ta們對親密關系望而卻步。

  但其實,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或許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與不確定性相處,看到其中的無限可能。

  總之,“假性不婚族”現象在當今社會越來越普遍,既有自主選擇的原因,也有社會壓力和過去個人經歷的原因。如果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們,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相信他們也能更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假性不婚族”如何找到自己的幸福

  “假性不婚族”如何才能收獲自己想要的幸福?

  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到自我價值感。

  著名心理學傢亞伯拉罕·馬斯洛說過:你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是誰。

  婚姻並不是衡量一個人價值和優秀程度的唯一標準。就算是單身,也不能證明是你有問題,所以無需用“不婚主義”來隱藏這個事實,你一定有獨屬於你的魅力和價值。找到一個你擅長的、感興趣的,並且能持續給你帶來正向反饋的事情,可以增強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找回個人價值感。或者通過發展人際關系等方式,來拓寬自己的社交圈和生活經驗,從而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當你重新擁有自信,便不會再去比較自己和別人的生活軌跡,也不會被外界的評判左右。你會更加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從而做出更符合自己意願的選擇。

  其次,建立“樂觀型愛情觀”。

  放棄對愛情和婚姻的完美主義幻想,勇敢走進真實的親密關系,在沖突、爭吵、磨合中,不斷自我成長,慢慢成為彼此對的人。

  心理學傢雷蒙德尼提出過“樂觀型愛情觀”的概念,並認為這種愛情觀是最靠譜的:我覺得Ta就是我的Mr./Mrs. Right,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經營愛情。

  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認為,最健康的愛情觀,是假設任何人都值得你去愛。愛情不總是完美的,隻要我們的愛是真誠且自願的,你可以試著向前一步,勇敢地迎接它的到來。

  希望大傢永遠都有自由選擇愛或不愛的勇氣,也永遠具備愛與被愛的能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