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杨翰宁):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和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每一个零部件的加工都需要高度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容不得丝毫差错。

  “我们加工产品的精度最高在千分之二毫米范围内。千分之二毫米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头发丝的四十分之一。”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特级技能师邓元山说,零件结构复杂,机匣尺寸要素最多的达2000多个,包含各种工艺,在整个过程中都要追求完美,每一个尺寸的加工精度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他看来“每个环节尽力做到99%,最终得到的都会是废品,必须时刻追求每个步骤做到100%”。

  “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千万锤、成一器。”三十余年来,邓元山始终坚持坚守在科研生产一线,在突破关键加工技术难题,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工人到工匠 不断摸高是“诀窍”

  邓元山的学历与起点并不高,但他相信,勤能补拙,苦练基本功。“要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邓元山说,师傅对他说的这句话,他一直铭记在心。

  工作同时,邓元山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课堂上,他永远是向老师提问最多的一名学生,丰富的一线经验让他在学习中总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学以致用更让他快速掌握岗位新技能,精益求精去加工好每一个零件,“在学习这个事情上,不要嫌麻烦。理论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2001年4月1日,在中国的南海上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海撞机事件。“81192,81192甲板已经清空,空域已经清空,请你立即返航,请你立即返航,收到请回答,收到请回答,81192收到,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继续前进,继续行进”。当邓元山反复听这段呼叫英雄王伟的录音时,他有一种心酸想哭的感觉,这也让他下定决心一辈子就干航空发动机,并且就干好航空发动机。

邓元山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邓元山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从一名普通设备操作工,到成为一名数控操作者,再到如今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邓元山驾驭高端设备如“庖丁解牛”,公司数控设备加工遇到“疑难杂症”,科研生产遇到技术瓶颈时,只要他加入,问题总能迎刃而解。

  从“工”到“匠”的蜕变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邓元山从不囿于舒适圈中裹足不前,他不断地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目标,与时代共舞。在一型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他用了3年的时间攻克了6种关键重要机匣的 22个加工技术难题,最终实现“型号成功我成才”。

  在守正中创新 解决问题是“方向”

  “在一个新型号的首台研制生产中,由于研制时间非常紧,任务特别重,按期完成加工任务已经不可能。当时我主动请缨和技术员一起大胆打破常规,全面开展工艺创新,我一边完善优化技术员编的程序,一边操作加工,工序流到哪台设备我就操作哪台设备,从数控三轴、四轴到五轴不同类型的5台机床一路下来,又是调试程序,又是全程操作加工,自己就像是个打了鸡血的全能的战士,最终15天保质保量完成了原本45天的工作任务。”谈及工作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件事,邓元山如此说道。

  “去现场,去实践一次,验证一次”,在他眼中,创新绝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在办公室里开会想出来的,创新始于“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求创新、在分析问题中思创新、在解决问题中谋创新,以创新的实效推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有效解决、推动一项工作一项工作真正落地、推动一个难关一个难关胜利攻克,就是真正的创新。

邓元山(中)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邓元山(中)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邓元山紧盯前沿技术,大胆调整工艺,先后攻克了10多项航空发动机机匣数控加工关键技术和40多个重要零件的加工难题,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创新机匣加工中的多余物控制方法,提出新工艺方法,近五年来减少加工时间3.5万小时以上;对一型涡轮转子进行加工优化,单台加工时间由原22小时缩短到10小时,一次加工合格率由30%提高到100%。

  善分享传技艺 团队领军保“装备”

  “只有教会徒弟,师傅才会更好”,邓元山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他拥有一种“分享思维”:自己会的别人也一定要学会,只有懂得分享、抱团发展、才能成事。他被称为“没有绝活”的大师,但凡有点心得诀窍时,他不是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徒弟和同事,就是形成了规范文件。与职校老师共同编写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担任4所职院、2家企业技能指导专家,多次担任国家、省部级技能竞赛裁判员、教练员,指导各级选手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多年来,邓元山坚持聚焦产品提质提效,在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攻难关解难题的实践过程中,既当先锋表率模范,又重传道授业解惑,团队先后攻克关键加工难题70多项,完成160个复杂关键零件的工艺优化,自主研发出25项航空发动机最新加工技巧,申报专利26项,多项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累计为公司降本增效近6千万元,其个人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期刊论文4篇,开展校企融合共同主编出版国家示范教材2本。

  近年来,邓元山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个人带徒35名,工作室共培训操作人员5600多人次,培养出高级技师13人,技师15人,其中包括1名全国劳模、2名省部级劳模、3名地市劳模、4名省“五一劳动奖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创新,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也就实现了人才培养。多个创新项目的成功实施,让车间实现了减员、提质、增效的多重目标,也让邓元山“带出来”的徒弟们纷纷转岗,做起了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现场技术、生产保障工作。

  “精技艺,重创新,航空精英,当代庖丁”,湖湘工匠颁奖典礼上对邓元山的颁奖词,立体地勾勒出他践行工匠精神的奋斗场景。谈及梦想,邓元山踌躇满志,“择一事、终一生,我这辈子就是干好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精密加工”。未来,他将为航空发动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人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