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中国的西南边陲,独龙江畔,生活着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独龙族。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民族,因为一条从山上开出的路,彻底改变了命运。而这条路的背后,是一位古稀老人的故事,他用毕生的牵挂改变了独龙江乡的面貌。今天,我们走进高黎贡山,看一看“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高德荣的故事。

9月初,独龙江乡的草果即将进入收获季,这些红彤彤的果子,是村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今年雨水多、气温高,草果产量不稳定,老县长高德荣有些着急。

好在今年的草果卖得不错,可单靠草果还远远不够。 

70岁的高德荣,自幼生长在这片峡谷。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是这位退休十年的老县长依然放不下的心事。除了发展新的经济作物,高德荣牵挂的,还有这里修不完的路。

高德荣:“我为什么一开始抓路?独龙族要过上好日子,家乡人要过上好日子,包括自己在内,根本性的问题是什么?要找,我是一直在找,就是这个路,独龙族穷就穷在这个路上,贫困就贫困在这个路上。”

曾经的独龙江乡,山高谷深,交通闭塞,没有一寸公路,物资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出山一趟要翻山越岭好几天。从小在山里长大的迪世荣,曾经就是人马驿道上的赶马人。

人马驿道全长约65公里,马帮翻越高黎贡山走到县城,一个来回需要六七天。驿道崎岖凶险,好几次,他差点将命丢在了积雪皑皑的高黎贡山。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迪世荣:“马也背,人也背,背米、油、盐巴,一个人背七八十斤。”

偏远的独龙江乡被连绵险峻的高黎贡山封得严严实实,要摆脱穷苦,必须开出一条通往山外的路。1990年,高德荣到贡山县任职,开始为一条真正的公路四处奔走。

政策、资金到位了,但想要在独龙江边的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路,谈何容易。

高德荣:“这个地方蚊子也多,雨水也多,雪也下,还有经常泥石流、山体滑坡那些情况。炮锤来打眼,然后一点一点、一小节一小节炸药放进去炸。这个路,建设难度相当大,难啃啊。”

一条从山上开出的路,一修就是四年。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高德荣:“过去,县城到独龙江乡,走7天路,1999年通了公路,1天到达县(城)。”

路通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独龙江公路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高黎贡山,每年有半年被大雪封山,独龙族人们脚下的路,依然比别人走得慢。

高德荣:“人家走1万年我才走5000年,人家走100年我才走50年,人家走一天我才走半天,怎么赶得上人家。”

只有在雪线以下打通一条隧道,让公路避开积雪,才能真正改变独龙族落后的命运。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德荣再次向中央领导反映独龙族群众面临的难题。独龙江公路隧道建设被提上日程。

2014年4月,投资3.4亿元、全长6680米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工程顺利贯通,独龙江乡通往县城的时间又从一天缩短为3小时。

高德荣:“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不再封山了。如果隧道不贯通,隧道不打通,这个独龙族的脱贫、脱贫以后的小康是不可能的,所以隧道是解放独龙族人民,可以说历史的丰碑、千年的跨越。”

跨越千年的这一步,彻底跨过了穷苦。一条真正的通道,让独龙江畔告别了马帮的身影,也改变了赶马人的命运。卸下了马背上的重担,迪世荣在山上种起了草果。

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2023年,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万元,比刚刚脱贫时又翻了一番。

这条路通车25年了。25年,足以改变一个民族的面貌。沿着独龙江公路,草果、重楼、独龙毯,一个个独属于这里的名字走出了幽深的峡谷;家具、家电、日用品,一件件崭新的包裹,也为独龙族的人们打开了山外的世界。

忙着穿梭在独龙江公路上跑货运的子光荣,在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后,开起了快递代办点,每隔一天就会去县城里为大家运送快递。还有更多新的面孔,流动在独龙江乡的公路上。

2024年,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迎来了第十个年头。这10年里,每一天,独龙江乡的面貌都在改变。年过七旬的高德荣,依然在为“更好的日子”不停奔走。每次出门,他还是会时时刻刻盯着大家走的路。通不通、平不平,哪里出了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修不完的路,是老县长这一生都放不下的牵挂。满怀心事的老县长脸上总是难见笑容,直到一位老同事的电话,为他带来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有一条新的路,即将修进怒江。

高德荣:“几十年来我所做的事,穷的地方变成美丽的地方了,能够实现了大家过好日子,过去的人生没有错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