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1969年1月,不滿16周歲的習近平背起行囊,遠赴陜北梁傢河插隊。兒行千裡母擔憂,母親齊心親手為他縫制瞭一個針線包,上面繡瞭三個紅色的字:娘的心。

齊心為習近平縫制的針線包,上面繡著“娘的心”三個字。

一個比手掌心略大的針線包,見證母子連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那時候,咱傢的孩子們到哪都是最樸素的。”

“從小,傢裡就是橋橋穿舊瞭安安穿,安安穿舊瞭近平穿。有一次,近平還因為不肯穿安安的花衣服急哭瞭。後來還是你想的救急辦法,用黑墨水把花鞋子和花衣服染黑瞭再讓他們穿。”

…………

在懷念丈夫習仲勛的文章《仲勛,我用微笑送你遠行》中,齊心這樣寫道。和習仲勛一樣,齊心愛孩子,但絕不嬌慣孩子。

“自我呱呱落地以來,已隨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對父母的認知也和對父母的感情一樣,久而彌深。”2001年,習近平在一封傢書中這樣寫道。在他看來,傢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傢教,有什麼樣的傢教,就有什麼樣的人。

1972年冬,齊心和子女們。前排右起:齊橋橋、齊心、習安安。後排右起:習近平、習遠平。

“工作好、學習好、一切事情都處理好”,齊心把丈夫叮囑自己的這句話當作座右銘,並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子女:她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習慣;她從沒考慮過利用丈夫的職權和影響調換一下工作,離傢近一些;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裡,她仍堅持每月按時交納黨費……

行勝於言。習近平的姐姐齊橋橋說,盡管自己和弟弟妹妹們小時候沒有華麗的衣著,“但我們的學習都很好,內心是充實的,精神是健康的,即使是在最艱難、被人歧視的日子裡,我們仍然是樂觀的,而且活得很有尊嚴”。

2023年新年前夕,習近平以國傢主席身份第10次發表新年賀詞。電視畫面中,習近平的辦公室裡擺放著這樣一幅照片:他與夫人彭麗媛一左一右,攙扶著母親齊心,母子二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習近平的辦公室裡放著他和傢人的合照。

母子情深,令人印象深刻。讓習近平至今難忘的是,小時候母親背著他去書店買小人書《嶽飛傳》,買回來之後,母親就給他講精忠報國、嶽母刺字的故事。習近平回憶道:“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親說,是疼,但心裡銘記住瞭。”

習近平記住瞭“精忠報國”四個字,並將其作為一生追求的目標。

“媽媽聽瞭還挺高興的”

“有一回,我和他坐在一塊看電視,是個紀實片,記述一個山裡農民受到某地司法部門不公正處理後四處申告無門的經歷。看完之後,近平長嘆一聲:百姓不易啊!”

這件事被齊心寫進瞭一篇文章中,她很欣慰,“他能把百姓的事放在心裡”。曾任習仲勛秘書的俞惠煜回憶說:“在齊心阿姨看來,近平的為人特別像他的父親,有些事做得和習老簡直如出一轍。”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傢河村看望村民,並就老區脫貧致富進行實地調研。

十幾歲時,習近平的願望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並且經常吃上肉”;三十歲左右時,他向同事袒露心聲:“隻想著過舒適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準備入‘苦海’的”;六十歲那年一次訪貧問苦,他握著老人的手親切地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從黃土地中走來,從陜北一個小村莊的村支書到泱泱大國最高領導人、億萬人民衷心愛戴的領袖,兢兢業業、夙夜在公,成為習近平的工作常態。立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他,經常因為工作不能陪伴母親。

2001年春節,遠在福建的習近平沒能回傢同父母團聚。紀錄片《忠貞》的鏡頭記錄下瞭母子間的一次通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