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敦煌,蝉鸣声依旧清脆。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单日6000张的正常票和12000张的应急票提前半个月就早早售罄。天南海北的游客,跨越千里万里,“扎进”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来观赏丝绸之路上最璀璨耀眼的“明珠”。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53岁的壁画修复师付有旭拎着工具箱步履匆匆赶往工作区。

  “秋老虎”未退,敦煌白天最高温飙升到37摄氏度,洞窟里只有14摄氏度。付有旭进洞窟的第一件事,就是套上羽绒护膝。“我戴上就舒服了,不戴就隐隐发痛。”因为长年在洞窟里工作,关节炎是许多壁画修复师的职业病。

  付有旭在莫高窟第55窟中进行修复工作

  营建于宋代的第55窟,面积约513.61平方米,高就有9米。窟里搭的是五层脚手架,这对身高一米八五的付有旭并不友好。走最下面那一层时,他得弓着背;爬到最高处,又只能躺着干。

  付有旭的工具箱里,大大小小一百多件工具。从医生常用的注射器到女孩喜欢的粉刷,无所不包。付有旭说,这一箱看似不起眼的工具,是几代修复师用了几十年时间才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修复要用的工具除了自己做,还得不断更新,不停寻找。单是修复时用来固定壁画的纸,就多达七八种。拿起陪伴自己十多年的自制修复刀,付有旭的笑里藏着骄傲。同行们开玩笑说,不会做木工的铁匠不是一个好壁画修复师。付有旭觉得还远远不够,除了能做铁质、木质的修复刀,电焊、建筑结构、地仗材料、颜料胶结物分析等,壁画修复师都得会。

  千年敦煌的文化“密码”,悉数藏在壁画繁复绚烂的图纹中。爬上脚手架,打开工具箱,面向壁画的一瞬间,付有旭习惯性屏息。除尘、注胶、粘结、按压、垫纸、脱盐、支顶……右手拿起软毛刷,清理壁画的每一下都尽可能轻柔。针管里的水每滴完一滴,得耐心等两秒,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滴。一双大手,在散发着历史幽香的壁画前小心翼翼地挪动。

  付有旭在莫高窟第55窟对壁画进行修复

  修复壁画有着严格的流程,“第一步要详细记录它的现状,收集它的照片、文字记录、地仗材料分析等。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记录修了多大面积、在什么位置采用了什么材料、用了多少粘结剂、浓度有多大等,每一项都要详细记录在案。”付有旭说,在修复完成后还要做前后对比,要通过色差仪,色温仪等仪器检测,看看误差多少,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比较繁琐,得一步一步来。”

  付有旭选择做这件“繁琐的事情”时,原因很简单:生于敦煌、长于敦煌,就想为敦煌做点事。让付有旭至今庆幸的是,进入敦煌研究院后,他就师从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李云鹤先生。

  李云鹤先生

  “李云鹤先生会手把手地教,他做一遍,你照着再操作一遍。哪里不合适,他马上给你指出来”,付有旭说,除了传授技术,李云鹤先生更看重修复师对壁画的态度。“敦煌莫高窟的这些壁画是瑰宝,千万不能把它们当做死物”,李云鹤先生当年对弟子们的叮咛,付有旭在心里记了三十六年,“他经常说对待文物要像对待自己的身体或者对待生命一样,但壁画和塑像比人还脆弱,人碰坏了还能再长,壁画碰坏了可能就无法挽回了。”

  李云鹤先生在洞窟中修复壁画

  “修坏一块就是‘犯罪’,要有这个想法”,付有旭说,修壁画最忌讳心浮气躁,洞窟里的一举一动容不得半点闪失。付有旭与壁画面对面的时刻,听不见洞窟外的熙熙攘攘,更想不起尘世间的纷纷扰扰,仿佛世界只有洞窟之大,仅存满眼的画,还有修画的他。

  付有旭在云冈石窟五华洞壁画塑像保护工程验收现场

  除了在敦煌莫高窟,付有旭还曾远赴新疆、西藏、青海、山西等地参与文物修复工作,超过2000平方米的壁画在他手里“起死回生”。曾有8年时间,他接连错过敦煌夏天的绿色。“天气暖和的时候,施工开始了,所以我们走的时候树叶还没长出来,光秃秃的;回来的时候,天冷了,又是光秃秃的。常年在外面,我们开玩笑说,回家和老婆吵架的时候都吵不过,她说你啥都不管,我们就没话了。”

  付有旭在布达拉宫对壁画进行回贴

  付有旭在青海瞿坛寺修复起甲的壁画

  付有旭也曾打过退堂鼓,莫高窟的日子里泡着很多苦。刚去的时候,得自己带上菜和面去做饭;初拿软刷做修复的时候,手抖得不敢碰壁画一下;洞窟里一年到头的冰冷,冻得关节疼;还有从早到晚的孤单,只有千年的壁画知晓。

  但付有旭最终还是没选择走,他看到樊锦诗先生没有走,他知道师父李云鹤先生不肯走,很多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来,来了就不再走。这里735个洞窟,4.5万多平方米壁画,有时候不经意间回头,看到自己曾修复过的某个头像,某处花纹,心里竟会升腾起一股暖意。就是这份暖,让付有旭再也舍不得走。

  敦煌的风,总是在傍晚如约而至,敲响九层楼楼檐上的铁马风铃。秋日的风,穿梭在林荫道上,摇得数百棵白杨和榆树哗哗作响。从第一代莫高窟守护者开始,陆续播种下的点点绿意,如今已汇成绿洲,成为茫茫戈壁中最耀眼的风景。“每个洞窟都是国宝,每一平米壁画都是国宝。这些无价之宝,我只要修一平方我都值,何况我修了两千多平方米”,付有旭说,这风景里,有万千人的热血和青春,庆幸的是,他是其中的万千分之一。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赵旭 刘湛 王妍

  视频导演丨苗明媚

  视频拍摄丨彭志豪 张文杰 李伟辰

  视频剪辑丨邢磊

  视频包装丨刘浦飞 王海涵

  新媒体编辑丨 陈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