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山岭长城上巡视的林长友。 本报记者 甘南摄

  本报记者 丰家卫

  头戴遮阳帽,身穿蓝色外套,手拿一瓶矿泉水,每天一大早,林长友便和队友们来到金山岭长城上开始巡视,风雨无阻。

  生长在长城脚下的林长友,现在是河北承德滦平县金山岭长城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保护股副股长,至今守护长城已有三十余载,对长城有着深厚的感情。“站在家里就能看到长城,我的父亲曾义务保护长城很多年,我从他手上接过使命。三十多年来,守护长城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父子接力守护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始建于1368年的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区交界处,1567年在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带领下进行了续建、改建,保存有挡马墙、障墙、麒麟影壁墙、文字砖墙、将军楼防御体系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金山岭长城在198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前,不过是周边村民的“石料厂”。那时人们物质条件差,缺乏保护长城的意识,一些村民到长城撬砖,垒房屋、修围墙、盖猪圈。看到这种情形,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林占山退伍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护长城之路,一有时间他就主动到长城上巡护,制止附近村民毁坏长城。

  林占山去世后,1989年,林长友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林长友回忆说,他的父亲见证了“金山岭长城”命名的过程,“金山”二字取自长城上大金山、小金山两处敌楼,而“岭”字则是从“八达岭”借过来的。

  最多每天要走两万步

  每天巡护结束,林长友都要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预警和建议。他常说,哪里有风险,都要及时处理,因为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文物的损坏和损失。“游客最多的时候,我每天要在长城上走两万步,一边巡视,一边维护游客的安全。”

  去年,金山岭长城第三次大规模保护修缮完工。“近年来,金山岭长城不断得到修复,如今长城上安装了更多新的监测设备,道路更平坦了,这不仅让长城的保护更为周全,也让我们的巡护更加安全。”林长友说。

  守好长城就是端住“金饭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护,也换来了长城的“反哺”。

  随着金山岭名气上升,游客涌入为村民带来收入,在两代长城保护员的持续引导下,村民渐渐懂得,守好长城就是端住“金饭碗”,就是为村里聚福气。如今的长城保护员都是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村民。

  林长友家也开起了农家院。得益于对这段长城的了解,很多摄影爱好者前来交流“取经”。林长友甚至摸清了长城上空天气的“脾气”,看着周边流动的云,他可以指导前来摄影的游客,雨从哪个方向来,什么时候该避雨了。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林长友获得了2024年“承德工匠”年度人物,他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同时,期待更多人参与到保护长城的队伍中来。“保护长城不是任务,是文化的传承。受我的影响,我的儿子和侄子也都加入保护长城的队伍,我期待守护长城后继有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