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之一。在上海,有一位74岁的香囊制作手艺人,从她的奶奶算起,到她的小孙女,他们家的香囊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了五代,并且他们开发出了200多种香囊,虽然造型一直在变化,但是“小时候的味道”一直没变。

  睡莲香囊、石库门香囊、敦煌壁画香囊、龙年定制的“小青龙”香囊……在上海一个社区的香囊展示馆里,陈杏芝牵头制作的200多款香囊,灵感来自“万事万物”。今年她还推出了新产品:可以戴在手指上,挂在耳朵上的香囊。

  香囊制作手艺人 陈杏芝:把它做得更精致更完美。就像我戴的耳环,好看吗?很好看,还有把它做成一个胸针,还有小小的戒指,做的小粽子,做这么小,因为挂在钥匙圈上。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很多青年人的喜欢,很火爆。

  倒入香粉,塞入棉花,缝上针脚,用线轻轻一拉,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一个桃心形的香囊就完成了!

  陈杏芝:刚才我做的这个是桃心,我们传统的香囊,粽子,端午节大家都吃粽子,我们做一个粽子香囊。

  每到端午前夕,陈杏芝都要去药房买上很多中药,自己打成粉,做成香囊送给亲戚邻居,中药店的工作人员还邀请她把香囊放到店里售卖。就这样,从几十个到几百个,订单越来越多。陈杏芝的儿子郑会雄也辞去原来工作,专门和妈妈一起做香囊。郑会雄也在思考,怎么通过自己的创意设计,让年轻人也喜欢上香囊?女儿给了他创新的灵感。

  陈杏芝的儿子 郑会雄:我当时把香囊式样设计出来之后,我女儿看到说,爸爸你实际上有6个,而且都是小动物,你是不是可以尝试把它做成盲盒?我今天手气很好,我们今天拆出来的是一个麒麟。

  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再加上当代年轻人喜欢的设计,陈杏芝一家人希望“非遗”能融入当代的日常生活。今年,他们开发出了香囊耳环、香囊戒指等不少新品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把香囊从直径4厘米,做到1.3厘米的创新,让他们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

  郑会雄:大家可以看到,我用三根手指才能勉强把它捏在手心里,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会对它的整个的缠绕方式去做一定的要求,包括它缠绕的圈数,比如说这里面的香粉必须是在一克左右,缠完这个素球之后再把这个金线去做均分,十分或者八分的均分,均分完之后再一点点把花型勾勒出来。

  端午节到来,陈杏芝一家更忙了。前不久,她的“香囊制作技艺”入选了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还成为上海市“非遗进社区”示范项目,她制作的香囊走进了博物馆、社区和学校。

  观展观众:感觉就是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有机会能够再接触,确实是非常幸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