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下,一个新词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淡淡综合征”。一类年轻人自我标榜为“淡人”,无论面对人生何种场合,他们都以一种平静、淡漠的态度应对,生活方式淡淡的,社交关系淡淡的,精神状态淡淡的,工作淡淡的,恋爱淡淡的……淡人用低欲望、低能量、低姿态构筑一出看似超然的“淡壳”。
这真的是当代青年的完整而真实写照吗?就在“淡淡综合征”开始破圈的同时,站在“淡人”对立面的另一类“浓人”,也相伴而生。
浓人们用澎湃的热情,炙热的情感,强悍的生命力,高效的执行力,让人生各个单元紧锣密鼓,浓墨重彩,充满能量。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我们收集了一组浓人故事。他们之中,有大学四年不断实习刷简历的“求职浓人”,有领导一见就劝她休息的“工作浓人”,有每月为自己制定“主题”活着的“生活浓人”,也有不是在聚会就是在去聚会路上的“社交浓人”,还有为异地恋坚守长跑的“恋爱浓人”……
百余年前,“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曾经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第三条就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百余年后,纵然时代的背景板不同,纵然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不同,但在进取的浓人和退隐的淡人之间选择,先生当年的标准依然掷地有声。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振作精神,不做淡人,做浓人。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又一批00后即将步入职场。没有患上“淡淡综合征”,没有选择随遇而安,大四女生李果正开始自己的第十段实习经历,她是一位典型的“求职浓人”。同为这类“浓人”的川青和小谦,也希望通过尽可能多的实习来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如今,大学生中有不少这类 “求职浓人”:他们的认知早就不再停留在“等大四再实习”“等毕业再实习”,而是提早按下了简历的发送键,认真体验着每一次实习。一方面从工作中汲取经验、丰富简历;另一方面也期待在陌生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
“卷”实习
从大一开始实习大学四年十段实习经历
大学四年时间,可以做多少事?00后女生李果用10段实习经历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媒体、互联网、网络安全公司……多个行业、线上线下,都曾留下她奋斗的身影。
李果是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学生。和一些自称患上“淡淡综合征”的同学不同,李果的整个大学期间都在“卷”实习。
从大一的寒假开始,她的实习就没间断过。“趁年轻,多尝试,开阔视野和眼界”是她“卷”实习的初衷。“大一时对公关、广告感兴趣,我就加入了学校的营销协会社团,正好社团和一家公关公司有合作,就顺利进入了该公司实习。”李果说,第一段实习,自己并没想到就业的问题,只是想找点事干,看看自己将来能做什么。
实习期间,虽然工作内容比较琐碎,但也让李果了解到了广告行业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接下来的实习,就像电视连续剧一样,实现了无缝衔接。”李果结束第一次实习后,其他不同类型的实习也接踵而来。“我是一个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强的人,我想了解不同领域都是什么样子的。”
李果说,别的同学基本都有完整的寒假,有些还有完整的暑假,但她上了大学后,这些假都被她用来实习了。她内心清楚,实习是自己认识世界最快的方式,只有不断尝试,才能在毕业时,更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
后来,她又去了一些专业度更高的岗位和公司实习。“这里的‘专业’不一定是你学的专业,但可能是你感兴趣的领域或方向。通过实习,可以更了解行业与自身的适配度。” 李果说。
和李果类似,川青开始实习生涯也早于他的大多数同学。
川青是湖北一所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今年大四。大一的暑假,刚刚完成学校规定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后,他就立刻向学校老师寻求帮助,希望能有机会进入媒体实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他顺利得到了湖北省级报社的视频实习生岗位。
刚进报社时,他觉得自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太懂,但他相信“勤能补拙”。他用这四个字很快适应了新闻行业的节奏。“你得爱它(工作),才能很快跟上。” 看着自己制作的视频浏览量狂飙,他满足地笑了笑,“觉得挺好”。
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大三的小谦,也已有七段实习(项目)经历。小谦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跟项目的经历——2022年9月,小谦到一个戏剧节做舞台监督。因为还是疫情期间,大家并不确定最后能不能演出,但所有人都全力以赴地排练。从上午10点到晚上9点,一周六天,工作强度还挺高。
“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一起努力,让我看到了梦想的模样。” 小谦说,因为热爱,自己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乐此不疲地全程参与了下来。
求职“浓人”
精力充沛“不识闲儿”享受多线并行的实习
大三下学期的实习开启后,李果变得更加忙碌了。2023年3月,李果刚从某社会新闻媒体实习回来,紧接着又进入了某财经媒体实习。此时,她担任着大学社团的社长,同时那学期她还有20多个学分的课程。“我的精力确实挺旺盛的。”面对多线程的任务,李果张弛有度,乐在其中。李果说,这几件事都是自己的主线任务,而被她舍弃的除了“大学综测”外,她也并不太追求课程成绩,所以时间也可以分配得过来。
“如果课程有论文要交,前一天我就先干完这个,如果公众号有个急稿我就先把稿子写完。总之,哪个急就先做哪个。如果你两三天推进一点,一个学期就能干好多事儿。” 李果颇有心得地介绍说。
通过前几段实习,李果慢慢探索到了自己能做多少事,有兴趣做哪些事,也掌握了自己如何同时做几件事的要领。“写论文时我都喜欢听播客,我喜欢同时推进好几件事。”
多线并行的实习生活,川青也早已掌握要诀。大二寒假前,他通过学校得到了武汉一家市级媒体的实习,而接手这份实习时他正在准备学校期末考试,“每天都要争分夺秒,早上出门要带上实习需要的笔记本和学习资料,晚上挑灯夜读,硬啃厚重的教科书和复习资料。”
刚开始实习时,由于所在部门报道的内容有一定门槛,川青不太能帮上带教老师的忙,但他并没有因此摆烂摸鱼,跟报社的老师沟通后,他的工作变成每天写评论。那段时间,川青也有疲惫的时候,不过他总给自己打气,“这就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东西”。
有了前面两次实习经历,川青的第三份和第四份实习来得很快,分别是在中央媒体的湖北地方分社和一家医疗上市公司实习。这时候他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实习节奏,直至他决定考研, 实习才短暂按下暂停键。即便在高强度的考研复习期间, 川青也没放松过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
2023年12月4日,考研备战还有不到三个星期就要结束的时候,川青又开始在网上看实习招聘,准备考完试就无缝衔接实习工作。“白天埋头专业课复习,晚上浏览招聘平台、更新简历、撰写求职信、准备面试题目……”川青说,那段时间他恨不得有分身术。不过他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回报,在考研结束后不久,他顺利进入北京的一家报社,开始了新的实习旅程。
如果说李果的实习,是为了“阔眼界”,那么川青对于实习的选择,则是在“做减法”。结合自己的专业,川青在实习中愈发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相比于各类公司,他更喜欢媒体的工作。
谈及如何平衡学习和实习,川青表示,“既要努力又要有自己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别怕走出舒适圈。”川青说,现在把自己放进任何新的工作环境中,只需要一周时间,他便可以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小谦的多线程工作和李果、川青的都有所不同,她是在一项实践中经历多线程工作,令她收获良多。中央戏剧学院歌剧专业19级的毕业大戏《冰山上的来客》是由她负责服化舞台监督的,工作量巨大。
这部戏涉及歌剧、舞剧和偶剧三个系别,跨越五个年级,有1000 多件国家大剧院的原版服装。光演员就有 107 人,需要 15 个化妆师,其中主演化妆时间更长,男生一个半小时,女生两个小时。演出若赶上晚场,下午 2 点就要开始化妆,化到6 点左右。
联排持续了一个多月,小谦不仅要管理化妆师的工作,还要安排化妆时间表,确保每个人都能按时化上妆;演出时,她和小伙伴还要负责切换移动道具、找演员、现场催场。“虽然累,但是每天很开心。” 小谦说。
小谦说,自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平时如果让我什么都不干,就会很难受,就想找点事做。”
不当工具人
“浓人”追求实习质量既要体验感也要学东西
打开社交媒体,关于实习的话题简直层出不穷,有人断言,“没有实习,清北复交也找不到工作”。于是,很多大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卷”进实习,为了追求“光鲜亮丽”的简历,比完实习单位名号,还得比实习次数。
各大平台上,分享实习经历也成了一大块创作内容,那些有过“巅峰时刻”的实习生纷纷“科普”,实习为何重要、怎样找到实习、如何把握时间……
川青和小谦都觉得,大学期间就是要看自己的兴趣,充分享受各种实习,“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多尝试才能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川青还认为,在本科期间,尤其是低年级去实习试错成本很低,很划算。“实习上如果有难处也可以随时和领导沟通,犯错之后及时改正并提出补救方案,也不会遭到太苛刻的对待。”
“对于实习,我一直追求的是,下一个阶段比当前要做更深入的事,不太在意是不是大公司。”李果说,自己最怕被当作“工具人”,没有什么成长和收获,就是浪费青春。
李果记得,自己有一次在一家创业公司实习,起初公司答应她可以参与市场研究报告的调研和文章撰写,而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她只是被安排负责网站页面的更新和维护,就是人工上传图片和复制文稿上传。
“简单重复的工作,没有意义,完全把我当工具人,我不能接受。” 李果表示,她在实习期间从来不把自己当实习生看,就是要完全感受这个岗位正职的状态和压力,看看自己是否合适。所以,她也看中“在这个单位,是不是能学到东西”。
她觉得,人在20多岁的时候,一定要做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定要多学习、多积累,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实现自我价值。
如今,大三的小谦开始在一家音乐公司开启了第七段实习;大四的川青今年考研失利,他已经决定“二战”,这样毕业前还能安心地实习一段时间。
李果带着她的10段实习经历签约了一家互联网大厂,不久后她将开始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李果、川青、小谦均为化名)
文/本报记者 朱健勇 实习生 沈颖格 涂盛青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