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帅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受访者供图

  握住崔帅的手,手掌粗粝、骨节粗大,很难让人与他29岁的年龄联系起来。

  “手指已经伸不直了,典型的一双钳工手。”近日,在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五分厂,509钳工组组长崔帅笑着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自己的手。

  了解崔帅,就从他这双可以感知微米级精度误差的手开始。

  3个月前,在“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晚会上,崔帅将一张A4纸铺在气球上,启动电钻,俯身小心翼翼地操作,片刻过后,纸面打出一个小孔,而气球纹丝不动。

  崔帅还有一项手上绝活,在生鸡蛋蛋壳上打孔,蛋膜不破,蛋清不溢。

  “好钳工干的都是用机器无法加工、必须靠手工完成的精细活。”崔帅说,苦练纸张钻孔、鸡蛋打孔,就是为了锻炼双手对精度的把控能力,应对复杂条件下的生产任务。也正因为如此,年纪轻轻的崔帅已是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高级技师。

  从倍感迷茫到相信技能

  年少时,崔帅贪玩、爱打游戏,导致中考7门功课的总成绩还不到200分。

  初中毕业,该何去何从?奔着学一门手艺的想法,崔帅来到一家民办技校就读。

  头两年,理论课居多。彼时的崔帅只觉得学习枯燥乏味,“找不到方向,对未来倍感迷茫。”

  一次展示活动上,亲眼见到的技能绝活让崔帅深受触动。“有位钳工老师傅,看了一眼钥匙就能记住牙型,用一把锉刀很快就‘复制’出了一把钥匙,并且顺利打开了锁。”那一刻,崔帅真的服气了,在现场使劲儿地鼓掌。

  2013年,崔帅就读的技校由民办转为公办,他还享受了技校生免学费补助政策。国家持续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让崔帅意识到,广大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他开始觉得,“学好技术,当工人也挺好”。

  崔帅动手能力很强,当他开始全然把心思放在一方操作台上,进步飞快。技能的精进也不断激励他“通过技能改变人生命运”。

  技校毕业后,崔帅进入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每当在视频中看到公司研制生产的发射台成功发射火箭升空,胸中就涌动着一股澎湃激情。”崔帅更加刻苦地练习技能,期待能早日亲身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

  探路首品加工

  2018年盛夏,崔帅在闷热的工房里参加技能集训。两个多月里,集训队里年龄最小的他“练得最苦”。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手指僵直,简单热敷后他就继续练习,深夜还要复习理论知识,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时光没有辜负努力的人。在当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崔帅获得了钳工组个人第三名的好成绩。

  大赛一战成名,崔帅越干越有劲头,第二年便肩挑大梁,先后担任副班组长、班组长,带领团队承担国家重点型号产品的总装总成任务。

  一次,某产品关键结构件需要在两天内完成加工装配,关键时刻却发现,传感器接收不到信号,调试工作无法进行。

  重任再一次落在了崔帅肩上。“在一个长度10多米、直径两米多的圆柱形筒体里,打一个30毫米的台阶孔,传统的精密机械根本无法使用,只能靠手工操作来加工。”手工钻孔一旦失败,传感器螺纹孔受损,损失难以估量,崔帅心里并无十足把握。

  经过连夜攻关讨论,他靠手工刃磨出了一种新型组合钻孔装置,成功解决了加工难题,最终确保产品按时交付。

  直面挑战,取得突破,已是崔帅的工作常态。参加工作以来,他攻克46项工艺难题,发表论文20余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3项,累计创效2000多万元。

  在崔帅带领下,509班也成了响当当的“首品加工班”,先后完成100多个品种的国家重点科研型号和航天产品试生产任务。

  带领班组向“新”而行

  “航天人常说,100-1=0,也就是说,做得再好,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合格,就要重头再来。所以我们必须将工作做到极致。”大型有色金属筒体研制和试验生产任务,涉及十几个工种,有上百道工序、上万个零部件,作为班组带头人,崔帅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个型号产品的加工耗时长达3个月。”回忆起这场“持久战”,崔帅表示,从加载、对接,到弥缝、气密验证等装配环节,他都亲自把控,每完成一道工序,他就会签出一张合格证。“前前后后,总共签出了近200张合格证”,装配任务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长期在生产一线历练,崔帅拥有了一项特殊技能——他能将多张2米长的图纸在脑海中进行立体成像,快速完成从二维平面角度到三维空间弧度的转换和计算,以便合理安排工序、调配人力。

  有时,为抢抓生产节点,509班需要三班倒实现24小时生产。崔帅虽然年龄不大,但抓起生产管理却井井有条。

  崔帅有着自己的“管理秘籍”。比如,上密封条时必须压紧,不允许有间隙、破损等情况出现,他就安排责任心更强的工人去干;筒体上涨圈时,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拿捏力度与技巧,他就让年轻人尝试操作,老师傅在一旁指导。

  “目前,公司正在推动改革,我们班组想要由原先的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还需要创新生产方式,重新梳理工序流程。”近段时间,崔帅一直在查阅新质生产力方面的资料。

  他的手再次在键盘上飞舞,这一次,他要向“新”而行,为班组降本增效探出新路……(本报记者 刘建林 李彦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