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条阳在机舱内检查空投伞具。马子安/摄

  降落伞是空降兵区别于其他兵种的名片,而空降空投骨干就好比战场上的“撑伞者”,只为将人员、武器装备投送到千里之外的战场上。空降兵某旅一级军士长、空降空投技师蔡条阳入伍24年,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战友们眼中的重装空投“兵专家”,他用热爱和坚持诠释了一名战场“撑伞者”的责任与担当。

  立志成长成才

  “空降兵的生命只有19秒!”这是每一名空降兵熟知的一句话,因为空降兵在空中如果出现伞具打不开等特情,从空中到地面的时间刚好19秒,由此也可见空降空投专业的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1999年,蔡条阳从福建入伍成为一名空降兵。新训结束后,别的战友都热衷于选择驾驶员、狙击手等热门专业,但蔡条阳却对洁白的“伞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请求参加了冷门的“空降空投骨干集训队”,成为一名空降空投骨干。

  蔡条阳初次接触重装空投专业是在2000年。那时候,我国空降兵的重装空投专业经验不多,重装空投设备也较为简单,严重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为此,上级便从国外引进了几套较为先进的重装空投系统,并请来外国专家进行试训。当时还是列兵的蔡条阳作为勤务保障人员,得到了一次旁听的机会。

  在课堂上,外国专家面对单位层层选拔的15名技术尖子时,却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技不如人又受制于人的辛酸与难过,深深地刺痛了蔡条阳的内心,他当时就横下一条心:“我以后就干重装空投!”

  “一看就懂,一搞就蒙”是“重装空投圈”内的一句“行话”,说的就是空投系统的复杂性。但蔡条阳却和那几套空投系统较上了劲,理论不懂就课后追着教员问,线路、零件不熟悉,就一根根线、一个个零件去摸索。为了尽快掌握每个知识要点,他每天除了正常训练时间外,中午也铆在训练场上摸索装备性能,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不到半个月就被他记得密密麻麻。

  除了文字记录,他还要对着空投系统画结构和构造,如果实在画不出他就拿着连队的相机拍照,再自费冲洗。当时每个月只有几十元津贴的他舍不得吃零食喝饮料,但是8角一张的照片,他每个月都要冲洗几十张。就这样,不到两个月,他就基本掌握了空投系统的各项性能。

  “这个小伙子踏实,是个干重装空投专业的好苗子!”这是当时的一名老空投骨干对他的评价,并向他承诺:“只要你有疑惑,尽管来问我,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保证让你学懂。”

  年少的蔡条阳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重装空投专家,还有很多苦要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扬名国际赛场

  2005年,蔡条阳得知自己能够与国外空降兵参加联合军演后,兴奋得几天没有睡好觉。

  但是演训场上的一幕幕让他傻了眼,国外空降兵可以3件连投,他们连5吨重的单件装备都投不好。看着对手的空投装备在离机瞬间就伞装分离,他和身边战友都沉默了,空投件仿佛在自己的心上砸出了一个个大坑。

  蔡条阳在心中告诫自己,不能被挫折打败,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多年来,他几乎参加了空降兵部队所有与重装空投有关的试验和演训任务,既感受过装备精准着陆的开心时刻,也亲历过险些被大件装备撞出机舱的生死瞬间,然而更多的是与重装空投技术一同收获的成长。

  2018年6月,在“国际军事比赛-2018”航空飞镖项目中,蔡条阳被点名担任中方的重装空投总技术员。当时离比赛开始仅剩下不到两个月,为了尽快适应比赛规则,摸测出最精准的投放参数,他带领16名技术骨干,以每天8个件次的强度进行突击空投训练。

  那段时间,他们磨破了200多双手套,常常吃饭都握不住筷子,却始终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国争光!”

  然而,备战比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出国前接受考核验收时,蔡条阳所在小组的空投大件因两具投物伞张开不同时,相差了近2秒钟。就是这短短两秒,导致空投大件高度骤减,偏离靶心,飘出着陆场,当场被判0分。

  当时,整个小组人员的心情都十分失落。那晚他把自己关在了房间,反复观看空投视频、对比投放数据,逐项排查原因……直到第二天凌晨,他带着小组成员找到那具投物伞,检查发现了问题所在。

  针对这一问题,经由多方论证,蔡条阳大胆提出了改进办法,并在随后几个场次空投试验成功,赶在出国前为机组提供了一份可靠的投放参数。

  正式比赛时,蔡条阳带领团队将盛开的伞花犹如“惊叹号”一般精准地砸向地面靶心,以完美成绩惊呆了现场所有人,毫无悬念地拿下“航空飞镖”项目伊尔-76机组冠军,最终扬名国际赛场。

  成就源于热爱

  今年是蔡条阳从事重装空投专业的第24个年头,他已累计投放5000余吨装备物资,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战士,成长为重装空投领域中的专业大拿,脸颊的稚嫩早已褪去,但对重装空投专业的热爱却没有丝毫减少。

  “重装空投专业经常风吹日晒,忙的时候连饭都没空吃,就不想换个岗位歇一歇?”这几年,经常有人这样问蔡条阳,并想让他到司务长、纠察队长等岗位工作,但是他的回答很干脆:“不想,因为我热爱这一行!”

  其实,蔡条阳又怎会忘记过去的种种吃苦经历,在除夕之夜捆绑战备大件,在西北高原由于气候干燥导致口鼻流血,在东北平原由于天气寒冷导致手耳冻疮……但正是有了这些不平凡的经历,才使得他变得更加强大。

  部分官兵认为,重装空投专业早已被这名“兵专家”摸清吃透,面对任何任务都能轻松应对。然而,随着近年来部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延伸、武器装备时常更新换代,如何才能投得准、投得远、投得下是蔡条阳思考最多的问题,这也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本领恐慌。

  面对新挑战,这名老兵不敢有半点懈怠,他不知疲倦地在训练场上研究训练方法,破解训练难题,制订训练计划,为单位战斗力生成提供了多项数据成果,积累了大量经验。

  除此之外,带教新骨干也是蔡条阳近年来的另一件大事。虽然重装空投骨干的成长没有捷径,只能踏踏实实积累经验,但他愿意做新骨干的“引路人”。自己花了一两年才研究出来的成果,经过带教,新骨干不到两天就能全部学习掌握。每当看到带出来的徒弟能够独立走向任务一线,完美“撑伞”于蓝天,他总是比自己获奖还开心。

  时光荏苒,一朵朵洁白的伞花记录了这位“兵王”军旅生活的成长印记。从事重装空投专业24年,蔡条阳被评为全军“四有”优秀个人、空军“备战先进个人”,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三等奖,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面对战友们的称赞,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很庆幸我的工作岗位是我所热爱的,只要部队需要,我一定会坚持当好一名战场‘撑伞者’!”

  常强 马子安 赵浩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