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点,暖暖的风轻轻吹过一排矮松,阳光拉长了墓碑的影子,在这片恬静的春色中,73岁的纪厚军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块毛巾,在一块墓碑前仔细擦拭着,因患有帕金森综合征,老人的手一直在颤抖,但他的眼神坚定,任凭汗水淌进刀刻一般的皱纹里。

  纪厚军是江苏睢宁县双沟镇纪湾村村民。他擦拭的墓碑位于纪湾烈士陵园,在这里,有32位无名烈士在双沟战斗中牺牲,长眠于此。从1945年开始,先是父亲默默当起了守墓人,1973年,纪厚军接过父亲的班,成为32位无名烈士的“亲人”,父子两代,这一守就是79年。

  亲历过双沟战斗的父亲主动当起了守墓人

  纪家父子与32位无名烈士的故事,要追溯到1945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新四军淮北军区三分区刚攻克睢宁,取得大捷,决定乘胜追击,以邳睢铜灵革命根据地独立一、二团及睢宁地方武装组成作战部队,攻打占据双沟的伪军及国民党反动武装共约千人。

  双沟战斗很快打响,当地老百姓纷纷让新四军住进村子里来,其中就包括了纪厚军家所在的纪湾村,他的父亲为了让家里多住一名新四军,将妻子、老人安顿好后,自己跑到玉米地里刨个土坑,铺上点秸秆,席地而睡。就这样,新四军白天枪林弹雨对着敌人猛攻,晚上就回到村子里休整,几天下来,纪厚军的父亲跟这群英勇的战士熟了起来,敬佩的同时又无比悲恸。

  “他们之中,很多人都还是孩子,有的刚结婚,有的刚得子,父亲最怕的就是傍晚迎接战士时,发现少人了……”纪厚军回忆父亲,眉头紧蹙。实际上,他的父亲担心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8月15日,双沟战斗进入白热化,新四军正准备发起最后的进攻。中午时分,广播里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日本侵略者投降了。这极大鼓舞了战士们,他们每人带一支驳壳枪,一把大刀,六至八个手榴弹,在炮火的掩护下,突进敌人据点。太阳落山时,敌军主力被悉数歼灭,生俘120余人,双沟战斗取得胜利。

  此役,新四军共歼敌、俘虏1000余人,睢宁全境获得解放,200多名战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36名烈士遗体因被河水浸泡,无法外运,被安葬在纪湾村南湖,每座墓前都竖起一个木牌,上面记录着烈士的姓名、住址、部队番号等。

  作为双沟战斗的亲历者,感动于烈士们的勇敢无畏,纪厚军的父亲主动承担起守护墓园的责任,数十年来,他风雨无阻,为烈士们扫墓,联系家属。1964年,4位烈士被家属认领,迁回故里,还有32名烈士长眠于此。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烈士信息的木牌全都腐烂掉,加之老一辈的人相继离世,32名烈士无人知晓,他们的墓成为无名烈士墓。

  儿子接过父亲接力棒 为无名烈士墓园守墓至今

  从记事开始,纪厚军就经常被父亲带着,到烈士墓前祭扫,父亲一次次重复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很小的时候,纪厚军心里就种下了种子——他渴望成为一名部队战士。后来,纪厚军顺利参军,1973年,在新疆当兵的他退伍回乡。

  此时,纪厚军父亲因年龄大、身体不好,他找到儿子,希望他能代替自己,为这片烈士墓园守墓。纪厚军二话没说,同意了父亲的请求。

  无名烈士墓距离纪厚军的家3公里远,自从接过父亲接力棒后,不管家里事再多,农活再忙,纪厚军一有闲暇时间就会赶到墓园,清除杂草,将墓碑擦拭得一尘不染。农忙时候,因周围都是庄稼,纪厚军担心墓地不小心遭到破坏,有时候一天就要去两次。

  有一年清明节,纪厚军像往年一样为烈士扫墓。这天,他早早地来到墓园,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佝偻着背,站在一座坟墓前,攀谈间得知,老人是该名烈士的家属,但因年事已高,加之没有墓碑,老人记不清太多信息,只依稀记得坟墓大概方位。临走前,老人告知纪厚军,自己的身体条件越来越差,恐怕以后不能来扫墓了,希望纪厚军能代其祭扫。

  虽然说话含糊不清,但老人期许的目光令纪厚军记忆犹新。他向老人许下承诺,一定要当好这片墓园的守墓人。

  几十年来,纪厚军用行动履行自己的承诺。不仅自己当守墓人,他还会利用各种机会,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墓园。上个世纪90年代,他担任纪湾村大队书记,就号召村里的党员参加祭扫无名烈士墓活动。每年清明节,纪厚军总是充当讲解员,为各所学校师生,讲述着无名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我死了,就让我的后代来替我,一代代守护下去,不能让32位烈士无人扫墓。”纪厚军如是说。

  曾为找不到烈士亲人遗憾 如今“我就是他们的家属”

  2013年9月,双沟镇党委政府易址重建纪湾烈士陵园,决定将75名烈士安葬在一起,其中43名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双沟籍烈士,32名为在1945年8月第一次解放双沟战斗中牺牲的非双沟籍烈士。

  从陵园建设开始,双沟镇就成立寻访小组,启动“为无名烈士找家”活动。先后去了徐州、灵璧、邳州、宿迁、南京等地,查阅了当地的军事年鉴、地方志等资料,咨询了当地党史办、军分区档案馆,拜访多位参加双沟战斗的老战士,为无名烈士还原了部分历史,但因年代久远,他们的英名至今还在寻证。

  2014年3月26日,是纪厚军难以忘却的一天,纪湾村全体村民为烈士迁墓,一具具烈士遗骨,一件件烈士遗物呈现在众人眼前,手镯、长命锁、钢笔、手榴弹、子弹……仿佛每一件遗物都能讲述出无名烈士的生前故事。

  其中,一件水晶石裱的照片吸引了纪厚军的注意,照片中是一名身着碎花连衣裙的年轻女子,她侧身盘坐在椅子上,右手扶着膝盖,目光看向远方,面容甜美优雅。纪厚军猜测,这可能是某位烈士妻子的照片,随身携带留作念想。

  “如此得体的穿着打扮,还用水晶石装裱,一定是有识之士或富贵人家。”纪厚军感慨万千,在那个年代,打仗的不一定都是穷人,也有很多家境相对殷实的人,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守护身边最重要的人。

  当迁坟工作即将收尾时,一本1寸大的证件被挖了出来,纪厚军欣喜若狂。他从小就听父亲讲,埋在这里的是一位营长,只知道他姓张,不知其名。如果有证件的话,就能知道张营长的信息,还能找到他的家属,但还是遗憾了。

  如今,纪湾烈士陵园里已建成了纪湾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了一些烈士的遗物。纪厚军也已经不再为找不到烈士家人而耿耿于怀, “不遗憾了,从今往后,我就是他们的家属。”

  通讯员 张思考 胡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志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