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戴锦镕 孙晓宇 刘赫垚

  近期,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再度走红,勾起无数读者对鄂温克这个神秘而坚韧的民族的向往。日前,迟子建新作《东北故事集》出版。这部新作收录了她近年来创作的3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喝汤的声音》《白釉黑花罐与碑桥》《碾压甲骨的车轮》,用文字带读者游历于现实和历史的双重空间。

  从事文学创作40余年,至今已发表600余万字文学作品,迟子建根植黑土地,用心用情书写着发生在白山黑水的故事。

  “脚下丰饶的黑土是我的灵感来源”

  在迟子建看来,她童年的成长经历,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星,照亮她的写作生涯,足以让她受用一生。她用细腻的笔触、温婉的心,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196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的迟子建,17岁之前没有走出过大山。四季更迭,她满眼看到的都是大兴安岭的风光。春天的万树新绿,夏天的莽莽林海,秋天的五花山色,冬天的林海雪原,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北极村童话》这部作品开始,迟子建一直在描写广阔壮美、民风淳朴、变化发展的家乡。随着《逝川》《雾月牛栏》《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花瓣饭》《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伪满洲国》《白雪乌鸦》《烟火漫卷》等作品出版,她在文坛的影响逐步扩大。

  2003年8月,498个鄂温克族人陆续离开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开始新生活。看到这则新闻,迟子建受到触动,便着手梳理这个民族的历史,深入这个部落,也便有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

  鄂温克族以放养驯鹿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常年流转,逐水草而居。《额尔古纳河右岸》以第一人称视角,通过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妻子之口,讲述了这个少数民族的百年生活史。

  “向外推介养育我的故土,是我的一种使命。”迟子建此前说过,她所有被译介的作品,无论被翻译成何种语言,所描写的都是黑土地发生的故事,展现的都是黑龙江发生的沧桑巨变。

  “写作给我生命以光亮,而这份光亮是我生长的这片辽阔的自然、这片东北大地给予我的,我也要回馈它。”迟子建认为,黑龙江作家的文学“初心”,就是脚下丰饶的黑土。只有深入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去挖掘“文学富矿”,才能创作出更多扎根人民、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作品。

  深入烟火气十足的生活,走进小人物

  “无论寒暑,伴哈尔滨这座城入眠的,不是月亮,而是凡尘中唱着夜曲的生灵。”这是迟子建长篇小说《烟火漫卷》中的一句话。这本书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描写了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小说人物的复杂命运。

  1990年,迟子建来到哈尔滨工作,她对这个城市开始从生疏变得熟悉,从熟悉变得喜欢。从早期的《伪满洲国》,到后来的《黄鸡白酒》《起舞》《白雪乌鸦》《晚安玫瑰》,再到《烟火漫卷》,哈尔滨频繁出现在迟子建的笔下。书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游客们熟悉的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地。

  迟子建说,她于2020年开始写作《烟火漫卷》,想要用一部长篇小说呈现心目中的哈尔滨。小说中涉及的地方她都走过,她喜欢市井人物,在她眼里,他们是文学天空的星星,每一颗都有闪光点,就看作家有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迟子建曾来到中央大街附近的红专街早市上,抓起几颗瓜子细细品尝,也曾用心挑选商贩售卖的菠萝。

  “雪花梨,瞅一瞅,看一看,一斤半一个。”商贩们的卖力吆喝、人们自得其乐的日常、柴米油盐的生活气息,已然成为滋养她文学创作的力量之源,东北人乐观朴素的生活更是迟子建文学创作的根。

  “这就是生计,这就是烟火。”迟子建感叹道,若想了解一个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烟火气十足的生活,走近小人物,在他们身上看到苍凉,也看到希望。

  她说,千万个人看待哈尔滨,有不同的经历会产生不同的文本。《烟火漫卷》是她对哈尔滨的一种情感表达。她要感谢哈尔滨这座城,没有这座城四季的风霜雨雪也成就不了这本书。

  “我每天下班路过中央大街,常被堵在路上,但毫无怨言,这是一种美好的拥堵。看着如织的游人,感觉城市在发光。”

  这个冰雪季,“尔滨”成为“顶流”城市。在迟子建的眼中,哈尔滨自开埠以来,就是一座多元、开放、包容性强的城市。“一座城市精神面貌的改观,可能比它的GDP增速更有含金量。这次哈尔滨旅游的爆火,激发了城市活力,尤其是南北温暖的互动,让我们明白冰雪可以融化人性的坚冰。”迟子建说。

  “过去的这个冬天,双休日时去外滩公园散步,我常碰见向我问路的南方‘小金豆’。被频频问路,是一座城市充满活力的一个缩影,所以我非常开心做这样的‘指路人’。”迟子建说,她相信哈尔滨的旅游会持续保持高活跃度,“尔滨”也会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亚冬会,并将文化旅游与冰雪运动衔接起来,让更多人来到“冰城”,爱上哈尔滨。

  永远为黑土地鼓与呼

  如今,除了作家,迟子建还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多重角色下,迟子建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在日常工作中,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2020年1月15日,迟子建当选黑龙江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在近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她提出了《设立救助站,妥善安置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关于恢复大兴安岭地区高寒补贴的建议》和《将“文化兴边”列入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等提案,一直在为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鼓与呼。

  迟子建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一年,她在黑龙江省政协牵头完成了两个调研报告,都与文化相关,一个是创意设计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一个是黑龙江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利用。

  今年全国两会上,迟子建的提案也与文旅和民生相关。“除了关注文化领域的意见和建议,我还一直关注与群众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它们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次我带来的提案与加强黑龙江边境地区公路、铁路建设,打造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有关。”迟子建说。

  她建议打造“界江游船旅游”重点项目,开发黑龙江夏季“界江游船旅游”产品,发展界江跨境旅游,进一步加强中俄文化和民间交流,让游客游一江碧水,赏两国风光。

  同时,她提议打造中国北部边境文化长廊,为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注入活力。

  “黑龙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夏季非常凉爽、大小兴安岭森林犹如‘天然氧吧’,也是避暑胜地,秋季绚丽的五花山无比迷人,我在自己的作品中就曾写过秋景。总之,黑龙江的四季,是色彩变幻的四季,仿佛上天把调色板放在了这里。”迟子建希望更多人能够来她的家乡看一看,感受书中辽阔壮美的北国风光和热情淳朴的民风民俗。

  “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写作,生活缺乏光彩。对文学,我始终抱有敬畏感、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60岁的迟子建沉稳内敛,却对文学有着孩童般的好奇和执着。

  “我写了40多年,虽然人生的青春已经过去,但写作的青春是否在60岁时到来,还未可知。如果一定要对40年前的自己说句话,我会说,幸亏你走向社会时拥有了一支笔,可以共同应对人生的风雪。”迟子建说,“无论60岁,还是70岁,我都要一直写下去,写作一直是、也永远是我心之所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