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爆火,成就資本市場多傢千億巨頭。而光伏電池組件作為太陽能發電系統核心部分之一,使得巨頭間專利之爭也異常激烈。

近日,TCL中環(002129.SZ)和通威股份(600438.SH) 在海外打響“專利戰”,TCL中環方指出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未經許可使用Maxeon(MAXN.O)在歐專利,為此Maxeon子公司已向德國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而通威股份則否認上述侵權事件,並表示已聘請當地律師積極應訴。

Maxeon總部位於新加坡,由世界能源巨頭道達爾(Total)分拆控股公司SunPower部分太陽能電池與組件業務而成立,TCL中環旗下子公司持股約36.5%。而通威太陽能則是通威股份全資子公司。

來源:Maxeon財報

事實上,雖然上述專利糾紛遠在德國,但其背後卻暗藏著國內光伏龍頭出海的“市場之爭”。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究竟誰能笑到最後?

千億光伏巨頭德國“交鋒”

此次雙方交戰焦點圍繞著“疊瓦式太陽能電池組件”專利而展開。

太陽能電池組件,也叫太陽能電池板,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其作用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送往蓄電池中存儲起來,或推動負載工作。電池組件質量和成本將直接決定整個系統的質量和成本。

與傳統組件相比,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可以將整片太陽能電池分割到更小的太陽能電池條,然後將太陽能電池條重疊聯接,提升組件功率和效率,具有更優可靠性和耐久性。

光伏行業日新月異,技術創新就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根本,而上述優勢也使得疊瓦技術成兵傢必爭之地。

在國際市場上,此前Sunpower和美國光伏企業Solaria均註冊瞭疊瓦的技術專利。2017年2月,TCL東環旗下的東方環晟引進合作方SunPower的疊瓦技術,成為國內唯一取得合法知識產權許可授權的制造商。

TCL中環介紹,當前該技術創新受到超過200項國際專利和專利申請的保護,Maxeon已在超過100 多個國傢安裝疊瓦組件,是業內安裝量最多的疊瓦組件技術的領先者。

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此次,Maxeon和通威股份的糾紛則圍繞著一項專利號為No.EP3522045 B1的歐洲專利而展開。Maxeon認為,此專利是公司用於制造Performance組件所使用的專有基礎性疊瓦電池組件技術,通威太陽能其子公司已經侵權,因此向德國杜塞爾多夫地方法院起訴。

同期,身為Maxeon股東之一的TCL中環也表示,其完全支持Maxeon的維權活動。

不過,面對同行的公開“發難“,通威股份方面也不示弱,其回應,公司較早就已從事疊瓦產品研發生產,並在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市場推廣。長期以來,公司高度重視自身品牌形象與市場聲譽。

從歷史來看,通威股份所言非虛,其從2013年開始涉足光伏組件環節,2016年12月成立高效組件研發項目部,2017年時已正式量產疊瓦組件。2022年,通威疊瓦Terra系列組件還獲得法國碳足跡認證。

通威股份補充,公司新產品推出前,均由內部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外部知識產權公司進行系統性的侵權風險檢索,確保不侵犯到行業夥伴的專利權。根據本次訴訟現已收到的文件資料,暫無證據表明公司存在侵犯Maxeon方有關專利的情形。公司已聘請德國當地律師積極應訴,依法主張自身合法權益。

參股公司“短兵相接“,但從二級市場來看,兩傢公司股價均不降反增,6月16日,TCL中環報收31.9元/股,漲幅2.01%,總市值1290億元;同期通威股份則報收34.46元/股,漲幅3.24%,總市值1551億元

來源:Wind數據

背後是海外市場之爭?

表面上看,此次“交鋒“是同行之間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博弈,但隱藏在案件背後,則是光伏巨頭對於海外市場份額的爭奪。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傢柏文喜認為,Maxeon公司此時起訴通威,應該和當前光伏行業的歐洲市場份額之爭有關。

事實上,正如柏文喜所述,此次訴訟爆發地德國及其背後歐洲地區,在光伏行業有著特殊的市場地位。

歐洲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據行業調研機構InfolinkConsulting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光伏企業共計出口154.8GW(吉瓦:功率單位,1吉瓦=10億瓦)的光伏組件,同比增長74%。其中,超過一半的光伏組件賣向歐洲市場。

盡管從2022年起,歐盟幾次發聲要提升光伏組件“本土率”,並計劃到2030年將光伏和電池等關鍵綠色工業的本土產能提高到40%。但有光伏領域資深人士曾向“第一財經”表示,兩三年內應該不會對中國企業造成實質性影響。

Infolink Consulting預測,2023年全年光伏需求約在338-398GW,中國、歐洲的需求量繼續位列前二。

來源:Infolink Consulting

市場前景較為良好,“出海”的中國光伏廠商們自然不會錯過這塊蛋糕,在TCL中環和通威股份的年報中,歐洲市場均被放在瞭重點聚焦的位置。

年報顯示,2022年,通威股份境外組件產品銷售數據中,排在前6位的分別為韓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波蘭,其中2-5名均為歐盟國傢,合計貢獻19.62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131.91%。

來源:通威股份年報

2022年,通威疊瓦組件在歐洲出貨量達3GW,相當於在每7戶安裝屋頂光伏的傢庭中,就有1戶選擇通威Terra。

此外,4月17日,在 InfoLink Consulting發佈的2022年全球組件出貨排名Top10中,通威股份也成功上榜,與韓國廠商韓華Q cells並列第九。

來源:InfoLink Consulting

與通威股份不同,盡管TCL中環並未在年報中透露海外國傢的具體銷售情況,但根據其2012年合作SunPower以來,公司出口收入的變化也可看出該領域的貢獻。

2022年,TCL中環的出口收入為88.27億元,同比增長24.39%,10年時間,較2012年的1.77億元漲瞭近50倍。

此外,浙商證券也介紹,其聯營公司Maxeon已建立全球化營銷網絡,擁有超過1700傢銷售及安裝商,主攻歐美市場。2019年-2022年Q1-Q3,其北美市場營收占比分別為37%、28%、29%、36%;歐洲市場占比分別為28%、37%、45%、47%。即北美、歐洲市場營收合計占比一度達到83%,對Maxeon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背景下,近兩年,通威股份在歐洲市場份額迎來高速增長,Maxeon或也感受到瞭危機。

值得註意的是,通威股份一案並非TCL中環參股公司Maxeon首次維權,早在2020年9月,它曾因“疊瓦式太陽能電池組件” 專利糾紛,在日本起訴瞭另一光伏巨頭Canadian Solar Inc. (阿特斯)的全資子公司。2022年,雙方達成和解,阿特斯承諾2025年二季度之前,停止在日本銷售疊瓦太陽能組件。

專利之爭,最終還是回到瞭市場之爭。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利用專利保護進行法律競爭是國際市場中常見的方式,如果的確存在專利侵權現象,那麼不僅會對通威在歐洲的業務拓展造成障礙,也可能會對其國際業務的開展形成沖擊。

李東生在下什麼大棋?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事件主人公TCL中環也是一傢頗有故事的公司。

TCL中環始創於1958年,早期歸屬天津國資旗下,2019年,其控股股東中環集團擬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年後,TCL科技(000100.SZ)從天津國資手上接過中環集團100%的股權,TCL中環隨之易主,廣東富豪李東生的資本版圖則完成瞭新的擴張。

年報顯示,TCL科技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但李東生與一致行動人寧波九天聯成合計持有其6.79%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完成對TCL中環的控股後,TCL科技借此切入新能源光伏領域。當前,TCL科技、TCL中環兩傢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均為李東生。

2023年《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李東生的個人財富值約為67億元

在李東生的字典中,全球化是集團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的方向。他曾在今年兩會期間對外強調,中國光伏企業若不積極拓展全球化,機會可能會被搶走。

具體來看,合資企業Maxeon是TCL中環實施全球化的重要一環,目前,已經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等地佈局光伏電池和組件工廠。

分地區來看,TCL中環的收入分為內銷和出口兩方面,2022年收入分別為581.13億元88.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1.08%和24.39%,在總收入中占比分別為86.83%和13.17%。

李東生表示,TCL中環未來也會探討在全球其他市場和地區開拓光伏產業的可能性。

不過,盡管公司本身業績不錯,但在國際局勢動蕩、貿易摩擦接連發生的背景下,TCL中環的全球化產業佈局則面臨著更多風險。

一方面,近期歐美貿易政策方面的變化較多,而這可能影響中國光伏企業下遊需求,進而影響TCL中環的銷售業績;另一方面,“雙碳”背景下,近年來,光伏組件、矽片行業競爭者較多,產能擴張旺盛,TCL中環所處的板塊盈利能力也存在下行風險。

李東生曾在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專訪時表示,TCL在全球真正的崛起,是在最近五六年。之前很多次戰役都不成功,但還是不放棄。他坦言,不覺得選擇有什麼難的,難的是選擇之後的堅持。做出一個選擇,可能有一段時間看不到曙光,外界的質疑甚至會讓你懷疑自己,這時候能不能堅持,在於你有沒有堅韌的品質。

事實上,當前66歲的李東生還有更大的野心,今年年初,在央視財經《對話》節目中,李東生表示,希望用五年的時間將TCL科技集團TCL實業控股打造成為兩個世界500強企業,其中TCL實業控股要實現2500億營收規模。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