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牽動著市場的神經,高利率的潛在影響也仍待體現。然而,海外股市卻風平浪靜,納斯達克100指數甚至創下一年新高。而A股和港股經歷瞭前期的大反彈,近期持續處於震蕩之中。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6月1日是一個潛在的違約日期,未來市場恐慌會不會再度被激發?海外市場風險會否進一步沖擊中國市場?

2011年會否重演?

目前,美國聯邦債務的總規模接近31.8萬億美元。相當於2022年GDP排在美、中兩國之後的11個國傢的總和。美國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債務規模,主要是因為政府運作一直處在入不敷出的狀態,需要借款度日。

立法規定美國政府的舉債上限為31.4萬億美元。很顯然,現在美國政府的債務超過瞭這條紅線。作為臨時的應對措施,在過去一段時間裡,美國財政部也采取瞭一些非常規的措施,例如動用著手中的現金餘額。現在財政部的現金餘額已降至1000億美元附近。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則需要通過立法的手段提高這個債務上限。“其實從1960年以來,美國的債務上限已被提高瞭將近80次,這並不是一個什麼新鮮的話題。現在共和黨把控著眾議院,執政的民主黨想通過修改債務上限,需要與之達成一定程度的妥協。”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erry Chen告訴記者,目前雙方都同意提升債務上限,並以削減開支作為附帶條件,但就如何削減開支、削減哪部分開支,仍舊存在爭議。債務上限談判已經變成瞭雙方政治博弈的工具。

他也提及,很多人都會把這次債務上限談判和2011年時的情形做對比,當時是美國歷史上主權信用評級首次遭遇下調。在提高債務上限之前,標普500指數一度下跌10%以上,黃金因避險情緒上漲13%,最終是以時任總統奧巴馬的妥協收場,同意削減開支來提升債務上限。今年的情況與之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美國政治版圖——分裂的國會以及明年面臨大選,但到目前為止,債務上限危機暫時還沒有傳導至股市。

不過,美國1年期CDS的利率已經飆升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遠高於2011年,也要高於2009年金融危機時。

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告訴記者:“由於2012年的財政懸崖,華爾街以暴跌迎接奧巴馬連任。當2023年債務上限再次來臨時,美國已經不再是十年前的美國瞭,兩黨黨爭到瞭白熱化的程度。”

摩根士丹利方面認為,“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有動力解決債務上限僵局。談判會繼續,直到根據雙方都能接受的未來政府支出改革,來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

警惕市場波動率提升

與此同時,上周美股三大股指卻全部上漲,納斯達克100指數甚至創下一年新高。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上漲7.0%,道瓊斯工業指數小跌0.4%,納斯達克指數則大漲17.3%。

英國FTSE全股指數、德國DAX30指數以及日經225指數也都創下階段性或歷史新高。

Jerry Chen提及,從更長周期來看,美股面臨的問題其實遠不止債務上限。“比如說經過長時間的加息,目前通脹回落之後,美國10年期實際利率攀升,但與此同時納斯達克科技股出現瞭同向的漲幅,我們認為納斯達克指數存在潛在的調整空間。”

他還提及,目前美股前十大權重股所占據的市值比重來到瞭非常極端的水平,即集中度風險可能過高。如果未來降息的預期有所降溫,且經濟陷入衰退,將可能對科技龍頭股產生不利影響。屆時如果科技股大幅回調,可能會對三大股指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也或對全球市場產生溢出效應。

此外,美國銀行業仍舊持續面臨存款的流出。4月,存款流出量增加瞭13.1%,2月和3月分別為5.8%和21.8%。機構密切關註這會否導致信貸緊縮,以及會否沖擊貸款和實體經濟。

摩根士丹利美股首席策略師威爾遜(Michael Wilson)表示:“隨著標普500指數測試交易區間的上限(此前預計為3800~4200點),是否即將迎來確認新牛市的突破?我們認為不是。債務上限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即使達成協議,也可能引發‘賣消息’的情況。”

威爾遜表示,目前美股估值並不吸引人,不僅是前十至二十隻股票的估值高。標普500指數中位數股票的前瞻市盈率為18.3倍(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歷史水平的前15%),科技股除外的中位數市盈率為18倍(也在歷史水平的前15%內),權益風險溢價低於200BP(即股票的風險回報過低)。在盈利方面,機構模型預計2023年的盈利共識預測將下調20%。

中國股市仍需挖掘結構性機會

截至5月16日,全球股市多數依然維持上漲格局。A股方面,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上漲2.3%,上證指數上漲6.5%;港股方面,恒生指數今年以來上漲1.0%,國企指數上漲1.3%,恒生科技指數則下跌4.3%。

美國資管機構聯博(Alliance Bernstein)方面對記者表示:“投資者可能會對今年中國股市的表現略感失落。首先,今年絕大多數的漲幅集中在1月份,餘下月份皆是跌多漲少(無論A股或港股)。再者,近期公佈的宏觀數據低於預期,特別是4月份的通脹數據。”

但聯博認為,此輪經濟復蘇力度未如預期是正常現象,因為中國經濟的復蘇路徑本來就與歐美模式不同。歐美在疫情期間向民眾發放瞭巨額現金,疫情後消費非常強勁,拉動瞭經濟復蘇。“而中國沒有這麼做。雖然經濟學傢們估算中國有5萬億到8萬億元的超額儲蓄,但這些儲蓄不會突然轉化為爆發式的消費,而是更加細水長流。因此中國經濟復蘇看似緩慢,但預計將更平穩。”

機構普遍認為,今年中國指數層面的機會難以把握,但結構性機會仍然存在,價值類的股票正悄然上漲。截至5月11日,年內MSCI中國A股價值指數上漲瞭8.8%,而MSCI中國A股成長指數則下跌4.8%。

“這表明即使宏觀環境有挑戰,在A股上千隻股票當中還是能找到‘價值投資’機會。我們現階段特別關註現金流量充裕、估值合理甚至有分紅能力的企業,例如高速公路營運商、港口營運商以及中大型商用客車制造商等。”聯博稱。

就港股而言,今年會如何表現?恒生指數公司方面對記者表示,根據統計,過去10年,恒指在5月的平均回報為-1.1%,表現在12個月當中排第九位,可說是與“五月沽貨離場”相符,但投資者亦須留意其間恒指5月升跌比例為6升4跌,也就是說上漲次數更多。11月是恒指過去10年表現最佳的月份,平均回報達3.5%,主要是由2022年(+26.6%,復蘇憧憬)及2020年(+9.3%,疫苗憧憬)的強勁月度表現所帶動。如果不考慮疫情因素,則平均回報達到3.3%的4月是最強勢的月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