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球極端高溫的討論,今年以來有增無減。4月份,地中海多個國傢便出現罕見的高溫天氣,有的城市甚至已經超過40℃。

世界天氣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下稱WWA)的科學傢進行的快速歸因分析研究顯示,多數地中海國傢4月底的氣溫較往年相同時間段的平均氣溫高出瞭近20℃,打破瞭歷史紀錄。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預警稱,今年晚些時候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可能還會導致今年許多地方出現更多破紀錄的高溫。當地時間5月2日(周二),東南亞的菲律賓已率先發佈厄爾尼諾預警,稱與幹旱和降雨減少相關的極端氣候現象將從今年6月份便開始出現,並可能持續到2024年一季度。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雙聘)副教授柴利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幾年全球極端天氣的頻次之高十分罕見,目前普遍的共識是碳排放是主因。”

他進一步表示,“二氧化碳可以在大氣中保留數個世紀,它的影響周期之長導致瞭全球氣候變化這種趨勢在短期內是不可逆的。因此,後疫情時代,如何既保證經濟增長、恢復經濟活力,又完成巴黎協定的減排任務,是擺在全球各國/地區面前一個不小的挑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57313406

地中海多國現極端高溫,威脅農作物產量

今年4月的最後一周,葡萄牙的最高氣溫達到36.9℃,西班牙南部城市科爾多巴的最高氣溫則達到38.8℃,均創歷史新高。在北非的摩洛哥,當地4月份的數個高溫紀錄被先後打破,包括西迪·斯裡曼、馬拉喀什和塔魯丹特在內的城市最高氣溫甚至超過瞭41℃;在阿爾及利亞,包括馬格尼亞和馬斯卡拉·格裡斯在內的幾個地方,4月28日的氣溫也超過瞭40℃。

《紐約時報》援引最新的分析稱,在目前的氣候條件下,今年4月份地中海部分國傢連續三天(4月26日~28日)出現如此炎熱的天氣相當罕見,且在任何年份中發生的可能性都隻有0.25%。

對於為何地中海四國在4月份就出現瞭極端高溫,國內某高校一位不願具名的大氣科學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極端高溫事件具體出現在什麼地方,和當時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極端高溫並非一定出現在地中海地區,而是因為4月份的大氣環流形勢恰好有利於地中海地區的氣溫上升,所以那裡出現極端高溫事件。而大氣運動是多變的,即便4月不出現有利於地中海極端高溫的現象,也可能在5月出現。”

WWA快速歸因分析研究合著者之一、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理工大學副教授Fatima Driouech在一份聲明中稱,“(4月底地中海地區)劇烈的熱浪是在多年的幹旱的基礎上出現的,這加劇瞭地中海西部地區的缺水狀況,威脅到瞭2023年的農作物產量。隨著地球變暖,這些情況將變得更加頻繁,我們需要進行長期規劃,包括實施可持續農業模式和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政策。”

彭博社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報道中稱,伊比利亞半島和北非多年來一直在與幹旱作鬥爭:摩洛哥少雨影響瞭小麥產量,增加瞭該國的進口,但仍導致糧食價格迅速上漲;西班牙是歐洲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國,但去年的高溫和少雨嚴重影響瞭該國的橄欖油產量,導致全球橄欖油價格達到瞭26年來的最高水平。

除瞭對農作物的影響外,極端高溫也可能引發毀滅性的野火。2022年是歐盟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森林大火第二嚴重的年份。西班牙是當時歐洲大陸受災最嚴重的國傢,去年的大火燒毀瞭其超過78萬英畝(約3157平方公裡)的土地,葡萄牙則有27萬英畝(約1093平方公裡)土地被燒毀。

“水資源短缺已經對該地區的生計產生瞭重大影響。未來估計也不會有更多向好的轉變。”Fatima Driouech補充道。

柴利副教授則援引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估計對記者稱,“未來幾十年,氣候變化會更加嚴重,極端天氣將更加頻繁,氣候變化影響瞭水循環,部分地區將面臨嚴峻的洪澇災害,也有一些地區將面臨嚴重的幹旱。”

碳排放是主因

WWA研究人員認為,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使今年4月底上述四個地中海國傢極端高溫的可能性增加瞭至少100倍。

研究人員對這四國4月26日~28日的溫度數據進行瞭有氣候變化和無氣候變化的假設。在沒有氣候變化的假設情景中,該地區的溫度至少會低2℃。如果地球的溫度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2℃,那麼類似的熱浪事件就會導致溫度上升1℃。不過,研究人員稱,這些結論可能仍過於保守,因為地中海盆地的溫度上升速度比氣候模型預測得要快。

彭博社的報道稱,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地球平均氣溫上升瞭約1.2℃,到本世紀末,地球的氣溫將上升近3℃。科學傢們認為,3℃的升溫對人類生活和地球生態系統來說將是災難性的。

WAA上述研究的合著者之一、荷蘭德比爾特的荷蘭皇傢氣象研究所的研究員Sjoukje Philip也指出,若世界沒有因幾十年的碳排放變暖,地中海數國在4月底出現的高溫“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需要更好地瞭解氣候變化的區域性影響,以便我們能夠適應未來更加極端的高溫。”

柴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補充稱,“近幾年全球極端天氣的頻次之高十分罕見,目前普遍的共識是碳排放是主因。如果嚴謹一點來說,最起碼我們可以確定碳排放嚴重加劇瞭全球極端天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12930522

英國格蘭瑟姆氣候變化研究所氣候科學高級講師、WWA聯合創始人Friederike Otto稱,“在(地中海地區)一年中應該下雨的月份,卻出現瞭高溫,這使得情況更加惡劣。如果不迅速停止燃燒化石燃料,地中海地區因高溫而造成的損失將繼續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雖然目前還沒有證實4月底發生在地中海地區熱浪造成的傷亡數據,但2022年的極端高溫曾導致西班牙和葡萄牙總計近5000人死亡。《柳葉刀》於今年4月發表的另一篇科學論文稱,阿爾及利亞每年有262人死於與高溫相關的疾病,摩洛哥有250人,突尼斯有116人。

柴利同時指出,雖然近些年全球減排的呼聲越來越高,但全球減排仍然面臨極大挑戰:“全球來看,二氧化碳排放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雖然在2008金融危機、2020新冠疫情等幾個特殊時期有過短暫下降,但總體趨勢是一直在加速攀升。”

“關於全球減排,我們現在關註更多的是燃燒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但實際上,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至少有30%以上是歸因於來自於農食系統的‘非二氧化碳’排放,如養殖牛羊等反芻動物產生的甲烷,農田過量氮肥施用所造成的氧化亞氮排放,這些溫室氣體的全球變暖潛勢是二氧化碳的30-300倍,這些‘非二氧化碳’排放經常被人們忽略。而且農食系統的這些‘非二氧化碳’排放是很難監測的,我們至今對全球農食系統的‘非二氧化碳’排放也隻能是通過一些模型手段去評估和估測,很難實現及時、精確的測量。而同時,這類排放的控制也很難,不能因為減排而粗暴簡單地向農業和食物加收碳稅。”柴利對記者補充道。

8個地區炎熱指數達“危險”級別,菲律賓率先發出厄爾尼諾預警

除瞭地中海地區外,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地區一座城市的公立學校上周還因高溫縮短瞭上課時間,這是亞洲地區高溫增加健康風險,給政府和企業帶來挑戰的最新案例。

據菲律賓氣象局,當地時間5月5日(周五),該國八個地區的炎熱指數都達到瞭“危險”級別。這一水平的氣溫范圍為42℃~51℃區間。

5月2日(周二),菲律賓已發佈瞭厄爾尼諾預警,稱與幹旱和降雨減少相關的極端氣候現象將從今年6月份開始出現,並可能持續到2024年一季度。

一天後,世界氣象組織也在發佈的最新通報中稱,今年晚些時候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這將對世界許多地區的天氣和氣候形態產生與長期存在的拉尼娜現象相反的影響,並可能加劇全球升溫。

圖片來源:聯合國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裡·塔拉斯表示,“我們剛剛經歷瞭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八年,盡管過去三年裡出現瞭具有冷卻作用的拉尼娜現象,它起到瞭暫時遏制全球升溫的作用。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很可能導致全球升溫出現新高峰,並增加打破溫度記錄的可能性。

《紐約時報》報道中稱,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場厄爾尼諾現象會有多強,也不清楚會持續多久,但總的來說,這一氣候現象與高於平均水平的全球氣溫有關。除瞭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碳排放外,厄爾尼諾現象的發展可能還會導致今年許多地方出現更多破紀錄的高溫。

對人類如何扭轉極端高溫事件的發生頻率,柴利副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二氧化碳可以在大氣中保留數個世紀,它的影響周期之長導致瞭全球氣候變化這種趨勢在短期內是不可逆的。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第一,盡可能緩解氣候變化,即減排,全球各國嚴格履行巴黎協定,加快碳達峰、碳中和;第二,適應氣候變化,比如加強氣候災害預警和應對體系,調整農業佈局適應氣候變化,推動農業智能化以加強氣候韌性等等。”柴利補充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