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芯锐

张若昀饰演的老师雷鸣,在《鸣龙少年》第一集一开场就做了一场社会性实验:

同学们在操场上站成一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前进或后退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你的家长有能力辅导你的功课吗?如果有,请前进一步。”

“你的家长有给你请过家教或报过辅导班吗?如果有,请前进一步。”

“你认为自己毕业后找工作是否会有压力?如果没有,请前进一步。”

“你在家中是否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没有,请后退一步。”

“你对未来从事的工作是否有明确的概念?如果没有,请后退一步。”

表面上这是几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实际却从「家庭环境」与「自我认知」两方面出发,

让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都穿着一样校服的学生们拉开了差距...

站得最靠前的同学们,

他们或父母高知、家境殷实,啥都不做也能实现躺赢;

或自身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在别人迷茫时就已经有了目标。

第二排的同学介于好坏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虽算不上十全十美、出类拔萃,但怎么着也是幸福的、没有太大问题。

而排在最后的同学就没那么尽如人意了,

生活鸡飞狗跳、成绩“雪上加霜”,更对未来更是迷茫得不行。

最后排之一的程雨杉,外貌条件优越。

“果然很好看”⬇️

“长得蛮漂亮的,以后有机会嫁的好也是可以的”⬇️

对外表的褒奖,她听到的不在少数。

但家庭的阴霾也一直笼罩着她。

父亲在她幼年时去世,母亲为了生存改嫁,和一家棋牌室的老板再婚。

结婚当天,所有人都笑着、闹着,嘴上说着“恭喜”,

对新娘肚中那个即将出世的新生命抱有期待时,

程雨杉被寄存在对面的小餐馆,

在新郎新娘被众人簇拥在中间拍纪念照时,小小的她就蹲在旁边看着,

没有人会记得这个“小拖油瓶”,包括她的母亲。

之后随着弟弟的出生,母亲的生活中心完全倾斜。

她要照顾丈夫与儿子的生活起居,

还要打理棋牌室的生意照顾客人。

女儿在她这儿,或许是忽略了,

又或许是权衡利弊下主动选择地视而不见。

继父宁愿花10万给弟弟交所谓的择校费,

也不愿意拿300元给她买校服。

家里钱丢了,第一反应就认定是她偷的,弟弟却被无条件的包容。

只因在这个重男轻女的重组家庭里,

弟弟是被娇惯、宠溺,拥有不被怀疑特权的那个。

她没有自我,更没有隐私可言。

居心不良的继父借各种由头对她动手动脚,

还在她的卧室装上摄像头进行偷窥,

甚至把的内容刻成光盘供自己反复观看。

拉着未成年的她陪客人喝酒,

当着所有人的面讽刺她自命清高。

程雨杉不是没动过逃离、反抗的念头。

她把自己伪装成25岁,在网上广撒网,企图有一个男人带她逃离,

哪怕和母亲一样,成为一朵依附男人而活的“菟丝花”。

可相比于“救赎”,对方明显只对她的皮囊感兴趣。

最后一排站在程雨杉旁边的李燃,

父亲因机器操作失误使得双腿残疾,

最终某一天,他的父亲想不开,放火把自己烧死了。

父亲离世后母亲抛下他走了,从此李燃与奶奶相依为命,

祖孙俩住在阴暗逼仄的地下车库里。

但聪明也是真聪明,

为了拿进步奖学金他可以精准控分,

年级第一做不对的物理超纲题他能做对,

老师傅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也能解决,

别人说他前途无量,

靠着这门手艺如果自己当老板,

或许没几年就飞黄腾达了⬇️

他真信了,当即盘了一家店下来,准备辍学创业。

传单刚打好,但回家时就发现,

他和奶奶在这个城市唯一能落脚的地方没了,

紧接着他又得知刚盘下的店也被拆了,租金还被卷跑了。

李燃说自己的人生是一场考试,而这场考试在他出生时就结束了。

就好比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或许有的人,他家就在罗马。

“龙生龙凤生凤”这句话放到现在不是说父母基因有多好,而是「阶层的固化」。

可以理解为「世袭」,即政治家的孩子会成为政治家,银行家的孩子也会继续成为银行家。

也可以理解为雷鸣所说的:

有条件的家庭就请厉害的老师,厉害的老师再教出厉害的学生,以此循环。

剧中江晴朗的母亲郭芸是名优秀的医生,

也正因如此,名师的妻子会选择去她那里复诊,

而她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这位老师的的一手动态。

这位老师组建的30个人的小班中,

凭借她的资源就占去了其中7个名额。

饭局上的一个母亲说:这个时代下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渠道。

而现实生活中的渠道与能力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好比房产,好的学区房意味着优秀的的教育资源。

《令人心动的offer4》中,导师给实习生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但实习生给出的方案却让导师觉得差强人意。

于是他便把自己在北京海淀区上小学的孩子带了过来。

让这位10后的小孩哥看完后,从自己的视角给出反馈。

起初大家并没有太当回事,毕竟他当时只有12岁。

但看完后,他的表达却让大家叹为观止。

专业性的意见⬇️

在这个年龄就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建模软件⬇️

还能一针见血地点出方案的问题所在⬇️

而这些是他在学校就有接触过的⬇️

而类似的资源会随着阶层越高,所占有的种类越多,

可供其调配的资源就会越多,享有的自由度和选择权也就会越大。

最终就会像《圣经》中所说的一样:

“凡有的,还要强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抢夺过来。”

这便是「马太效应」,既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在开头那场社会实验中学生们所站的位置,

极有可能就是他们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所站的位置。

所以剧中的高考,对于前排从出生就领先他人的同学来说,

考高分上名校从来不是人生的目标,不是人生这个问题的题干,

而是多选题答案中的一个选项,亦或是他们人生的标配之一。

那难道就没有打破这个循环的方法吗?

有的,幸运的来说,人生归根到底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场马拉松。

去学习、去考试,你还拥有能够弯道超车的机会。

“有的人可以靠运气,有的人就得靠勇气”⬇️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再次被提及,许多人认为学历已经开始贬值。

例如靠着模仿鹿晗出圈的鹿哈自曝自己7个月直播赚了3500w,

靠着“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的幼师黄老师直播带货,四场下来销售额直接突破百万。

但橘看来,在大家看到他们成功时,更要看到他们背后那些被忽视的人。

「幸存者偏差」依旧存在,「能力」与「机遇」二者缺一不可,且往往后者占比更大。

就像那句“天才的成功需要1%的灵感和99%的汗水”,

后面还跟随着一句“那1%的灵感往往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还要重要”。

有人说学习、考试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但对普通人来说,这却是可行性最大的一条路。

在节目《我是演说家》中,公务员考试的阅卷人罗天说:

“考试不是选拔人才、走向成功的唯一标准,但一定是被社会证明了的最可靠的方式”

人生的起点无法选择,但通过一场公正的考试,

你可以选择自己下一阶段的人生在哪儿开启。

且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它承载的意义会更多。

所谓的上岸,这个「岸」究竟指的是什么?

近期24考研步入尾声,

当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有人觉得心里头空落落的...

的确,或许大家一直以为,考试备考阶段才是最孤独的。

是楼梯间昏暗的台灯、是书桌上自我暗示的便签、

是角落里成堆的咖啡袋、是图书馆外孤独的背影、

是无数个无人问津的夜晚,从夏至冬,从风扇到暖气...

而这些最后却只以一张试卷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它薄薄的一张,那么轻却又那么的重。

或许今天早晨你还会因为生物钟再次准时起床,

之后的你也会越来越怀念这段时光。

因为大家所面对的从来不只是一场考试,

更是一次对自我的重塑。

是不敢到敢,是无数次的放弃再坚持...

这些成长是比赢得考试更重要的价值内核。

好好去享受它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

因为人生不是直线,一切自有意义。

最后一句

美国雪城大学的校训是:

「知识会为追寻她的人加冕」。

每一个考研人、为梦想奋斗的人都辛苦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