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红色院线电影《战歌行》于今日正式官宣定档1月4日,并发布了定档海报。作为向建国75周年献礼的影片,《战歌行》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孩子剧团为原型创作,从战时孩子们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一群满怀爱国热情的少年英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歌剧、话剧、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演出活跃在抗日一线的故事。影片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饱满的抗战救亡小英雄,慷慨激昂的少年剧团形象,也表现了少年儿童的勇敢、正义和牺牲,传递了勿忘历史,致敬英雄,珍惜和平的主题。主创团队为最大程度还原孩子剧团的红色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创作过程中,曾前往多地收集材料并采访“胶东抗日孩子剧团”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可谓诚意满满。

电影《战歌行》由李太岩子执导,雷娟担任编剧,演员范修竹、王忠浩、齐梓杰、洪悦熙、李淏东、夏子轩、管梓程主演,张书林及李瑞云任出品人,王芸任制片人,李庆辉任执行制片人兼编剧,山东智华锦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山东锦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青岛瑞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破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岛瑞泓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

随孩子剧团“重回硝烟年代”,嘹亮音符唱响热血旋律

在今日发布的定档海报中,孩子剧团的演员们带着坚定的眼神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带微笑排列成一排,背后是他们想要守护的村落。而海报的前层除了坚定的孩子们之外,还有一位老人拖着一辆前行的驴车,车上摆满了家当,坐着因为辗转疲惫的孩子和大人。从充满动荡的小家到硝烟弥漫的大环境,从辗转的疲惫到孩子们的无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种冲突的渲染中,观众直观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新中国诞生中少年力量的鼓舞。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主演们大都有过军旅题材作品的拍摄经验,从广为人知的《我和我的祖国》《跨过鸭绿江》到《血战微山岛》《幸存者1937》,主创们以丰富的演绎经验塑造了孩子剧团的生动群像。

作为一部青少年红色影片,电影《战歌行》以静谧的海边小村为故事发生地点,漫天抗日的烽火为大背景,讲述了孩子剧团在贺团长的带领下,为了宣传抗日走进渔村,用唱歌和演戏的方式开展宣传工作的故事。影片中不乏令人动容的场面,例如在一次躲避敌人扫荡的大撤退中,剧团与鬼子遭遇。"老烟锅"为了保护孩子们,故意拉着胡琴,一瘸一拐地将鬼子引开。更是赤手空拳和端着刺刀的敌人展开搏斗,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如泣如诉的琴音和英勇无畏的“老烟锅”势必能产生强烈的冲击感。“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是"孩子剧团"的歌声与呐喊,也是所有民众的激愤与怒吼,更是电影《战歌行》里最雄壮的背景音。尽管有流血有牺牲,但"孩子剧团"的成员,依旧在抗战救亡的战争里用嘹亮的音符唱响了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和参与抗战。

城一影谱写红色故事 时代少年传承红色精神

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讲好中国故事,拓展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内容和视角?如何在潜移默化中给新时代的少年们带来爱国主义教育,真切地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产生共鸣和震撼,电影《战歌行》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战歌行》的故事发生在胶东,一座临海的村落,影片中也再现了海浪、远山,草房和渔船等胶东小渔村的景观,让观众在视觉上对地域特点一目了然。同时故事以孩子的第一视角展开,更容易与青少年们建立天然的链接和共鸣。当新时代的孩子们看到"小眼镜"一字一句地说出:"明天我们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住在一所大房子里,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学校里开满了花儿,孩子们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们的衣服是暖和干净的,早上吃鸡蛋,中午是打卤面,饭后再吃个水果,那是最好不过……"这些话语时,不自觉联想到今天的他们不正过着这样的幸福生活时,感受到的震撼不言而喻。

影像是记录英雄、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最好的方式。孩子剧团的成员们在本应无忧无虑的年纪里,行走在硝烟中,宣扬抗日救国。如今国强民富,《战歌行》将孩子剧团的故事讲述出来,再现这段峥嵘岁月,为他们的勇敢、坚韧和牺牲唱响赞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