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入職湖北某派出所,成為瞭一名基層民警。
他的工作日常,是輾轉於小偷、失足女、癮君子、賭徒、殺人犯,日復一日地做筆錄、抓捕嫌疑人、處理各種案發現場。
幾年下來,他漸漸萌生瞭寫作的沖動,想把入行以來親身經歷過的案件,一一講給大傢聽。
他以“深藍”為筆名,開始在網上發文章。
《時時刻刻》劇照
這些案件,總是從普通日常開始,不知怎的,就走向瞭離奇、失控,平凡人的生活墮入無盡的深淵…
如此真實,卻又顛覆瞭常人的認知…
正應瞭那句:現實往往比電影更魔幻…
他寫著寫著,看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一篇突然爆瞭,成為2018年網易文學年度點擊冠軍。
後來,這一篇《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瞭》被買下瞭改編權,被拍成電影、網劇,更名為《三大隊》。
本周,電影《三大隊》即將上映。
在聊電影之前,烏鴉想先來聊聊這套書,在我看來,書的內容比電影更豐富:《深藍的故事》
2015年5月,警方得到情報,在武漢某高層住宅的22樓,盤踞著一個專門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團夥。
可當警察破門而入時,房間裡隻有一傢三口。
整潔的客廳、溫馨的居室,男女主人在做飯,女兒抱著寵物在沙發上看電視…
難道情報有誤?
很快,警方從男主人的電腦硬盤裡找到瞭80GB的公民個人信息,又在書房的櫃子裡找到瞭三個移動硬盤,裡面存儲的公民個人信息總數高達2TB。
此外,還有QQ上與詐騙團夥的交易記錄、大量銀行“黑卡”、記錄有交易金額的筆記本、銀行轉賬記錄單等,也被一一起獲。
面對這些證據,夫婦倆站在一旁一言不發。
《警察日記》劇照
但顯然,他們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妻子突然小聲問:能不能少罰點款算瞭?不就是些姓名、電話啥的,又不是什麼國傢機密…
他們不知道,在他們通過售賣公民個人信息獲利6萬元的背後,是11個傢庭和單位被詐騙900餘萬元的滔天罪惡…
《孤註一擲》劇照
事實上,這對夫妻都是下崗職工,丈夫開出租車,妻子在超市裡打工。
日子過得清苦,但一傢人齊心協力,其樂融融。還趕在房價飆升之前,置辦瞭一套舒適寬敞的商品房。
隻不過,女兒大學讀瞭個三本,學費、生活費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年接近三萬塊,經濟壓力很大,現在馬上大學畢業,談瞭個男朋友,準備結婚,夫妻倆想給孩子攢錢買輛車,才選擇瞭鋌而走險…
拷走夫妻二人的時候,他們的女兒,這名大四學生用絕望的眼神看著這一幕。
警察試圖去勸慰,她卻驚恐地關上瞭房門,並把自己反鎖在屋裡。
幾個月後,女孩子從22層樓上一躍而下,結束瞭年輕的生命…
原來,夫妻二人出事時,正值女孩子報考公務員的檔口,她已經通過瞭筆試、面試,卻在政治審查中,因直系親屬犯罪被取消資格,同樣考取瞭公務員的男朋友也因此和她分道揚鑣…
《三大隊》劇照
2016年正月初二,26歲的王姓記者,死在瞭酒桌上。
小夥子前一年剛結婚,去世時,妻子正好懷孕三個月。
半個月前,王記者跟隨報社領導去外地一處建築工地采訪,采訪很成功,報道以“新年特刊”的形式刊出後,建築公司老總為瞭答謝報社,在大年初二,宴請瞭報社領導和采訪記者。
建築公司老總這邊四個人,報社方面是帶隊領導、社辦公室主任、同去采訪的一位50多歲的老同志,以及還是新人的王記者。
《警察日記》劇照
宴會上,八個人喝瞭八瓶高度白酒。
報社這邊,帶隊領導說,自己晚上回去還要“第二場”,隻喝瞭一杯,辦公室主任說,這幾天自己“不在狀態”,喝瞭三兩,50多歲的老同志說自己年紀大瞭不太能喝酒,被勸瞭半斤。
於是,王記者一個人喝瞭三斤白酒。
王記者平時至多喝三瓶啤酒,那天喝那麼多,純屬無奈:領導要求他代酒,辦公室主任勸他“多搞點,有前途”,老同志更覺得年輕人擋酒無可厚非…
就這樣,王記者醉倒在桌子下面。
《警察日記》劇照
如果當時,同席的人能及時送他去醫院,還遠不至於出人命…
可惜當時同席的人隻是招呼服務員,把王記者抬到隔壁包廂休息,就繼續吃飯,等晚宴結束時,才想起他來,發現睡著的他臉色發青,怎麼也叫不醒。
大傢慌忙撥打120,送到醫院,搶救瞭一個小時,醫生說來得太遲,腦血管破裂,人已經沒瞭。
26歲,正當風華正茂的年紀,就這樣殞命,王記者的父母妻子當然接受不瞭,跑到報社要討個“說法”。
《信號》劇照
報社給出的措施是“一次性補償十萬塊錢”,帶隊領導說,自己願意出10萬,湊20萬息事寧人。
報社的意思是,王記者是成年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喝酒喝死瞭,跟報社沒關系,10萬塊錢已經是“本著人道主義”瞭。
王傢人則認為,應酬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這應該算“工傷死亡”。
但這個要求報社不接受,因為一旦定瞭“工傷死亡”,意味著他的死因要公之於眾,帶隊領導和報社的黨政主管都要受處分。
於是,王記者的親屬們集結到瞭殯儀館,打算搶遺體,擺到報社大廳裡去…
趙晴和林所,從初中就是同班同學,高中畢業後考上瞭同一所師范大學,兩人大二開始戀愛。
2002年,兩人大學畢業,趙晴本來已經考入一所中學當老師,但為瞭愛情,她不顧父母反對,辭去教職,跟隨林所去瞭武漢,開培訓班創業。
兩人共同努力瞭兩年,培訓班辦得紅紅火火,到2005年,規模擴大到上下兩層樓,還註冊瞭商標。
可是沒多久,創業戛然而止,後來“林校長”變成瞭“林警官”。
林所總自嘲:當年把培訓班盤給一個校友,現在人傢包瞭半座樓,開寶馬坐奔馳,我呢,身上最值錢的手機,1800塊,公安局發的…
《警察日記》劇照
林所改行,是因為趙晴出事瞭。
到武漢之後,創業壓力大,趙晴結交瞭一些新朋友,其中就有一位自稱有留學背景的劉姐。
正是通過劉姐,趙晴接觸到瞭毒品。
劉姐在趙晴的飲料裡放瞭“口服液”“快樂粉”之類的東西,等到趙晴意識到產生依賴時,已經來不及瞭。
從那以後,趙晴和林所的人生發生瞭巨變。
他們的生活陷入瞭一種惡性循環:趙晴被抓,林所帶她去強制戒毒,出來之後,再次復吸,林所再次帶她去戒毒…
林所打算,隻要趙晴徹底戒掉毒品,他們就結婚,可是結果一次次讓他失望…
《糖果》劇照
有一次,趙晴再次吸毒被抓,林所忍不住問警察,趙晴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警察說:一日吸毒終生戒毒,想要戒毒,需要走的路很長。
林所說,自己仍然想幫趙晴,有沒有穩妥的辦法,警察無意中說瞭一句:那你來當警察吧,當瞭警察就有辦法瞭。
林所當真瞭。
2007年,他通過瞭省考進入公安隊伍,主動要求去派出所,方便他用警察的身份盯緊趙晴。
他心中始終有愧疚,覺得要不是趙晴跑到武漢陪他創業,也不會變成後來的樣子…
可是誰能想到,林所這一盯,就是十年…
《無證之罪》劇照
《深藍的故事》目前已經出瞭三冊,集結瞭五六十個小故事,超過50萬字,上文隻是抽取瞭冰山一角。
我很喜歡書裡的作者簡介:基層民警,文學門外漢。
深藍的文筆在作傢當中,算不上突出,但他用樸實的文字敘述故事時,能給人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
這是因為他筆下的人物生動、真實,他筆下的故事如此日常又荒誕,交織著血與淚、希望與絕望。
深藍 著 | 新星出版社
深藍坦言,觸動他提筆寫作的,是工作中的很多事,他想不明白…
比如,剛入行時,他發現在派出所裡,“和稀泥”是解決問題最常用的辦法。
按照他的想法,兩個人打架,就拘留好瞭,還高效,辦案時間不超過一小時,為什麼同事們偏要治安調解,消耗半天時間和精力?
有一次,一對夫妻因瑣事打架,鬧到派出所,深藍這個新手民警,終於下定決心將二人全部依法拘留。
可是二人的矛盾因此愈演愈烈,在拘留後不久的一個深夜,丈夫向妻子舉起瞭尖刀…
依法處理最簡單,但真的解決瞭問題嗎?原來警察常常要做太多不該他們做的事情。
悲劇給深藍上瞭一課。
法律與制度自有分明的界線,生活卻時常黑白不分,人心之幽暗、人性之復雜,遠非單純的善惡、對錯能夠簡單歸類與分別。
《警察日記》劇照
而另一面,做警察常常感到無能為力,要合法地伸張正義,似乎特別難。
一個女孩找警察求助,幫她擺脫母親無處不在的控制,她希望警察能逮捕她的母親,但顯然,這不可能,女孩後來瘋瞭…
一個做好事卻被訛詐的商人,請求警察默許他“以牙還牙”,警察也不能同意…
不誇張的說,基層民警見證瞭中國最多的悲劇,很多時候卻幫不上忙。
深藍說,當警察之前,他印象中的公安工作,是像港片中張傢輝的“放下槍,我是警察”…
但當警察之後,現實中的公安工作卻成瞭梁朝偉的“對不起,我是警察”…
正是這些痛感,催促他,把這些故事書寫下來…
於是,他寫一名刑警為抓犯人,不惜追兇千裡臥底11年;
寫吸毒的父親在得知兒子吸毒後,發誓要將兒子身邊的“壞人”都拉下水,用自己的生命換兒子的希望;
寫一個高中男孩被“校霸”欺凌至精神失常,高考失利,十七年後一刀捅向瞭當年的仇人;
寫一個母親獨自撫養兩個兒子長大,結果小兒子嗜賭成性,敗光瞭傢裡的錢財,哥哥拒絕被弟弟拖累,母親求大兒子不成,在他店門口上吊自殺…
《警察日記》劇照
這些案件,當然比不上那些連環殺人、毀屍滅跡、非正常死亡等大案來得驚悚刺激。
但這些案件的主角,都是底層小人物,是普通人。他們經受的困境與苦難如此真實,又如此魔幻。
而這,就是中國大地上最真實的社會圖景,最為復雜與晦暗的人性抉擇。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