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主演的《無價之寶》,票房出乎預料地遇冷瞭。
盡管張譯、潘斌龍等一眾演員賣力路演,在短視頻平臺上不斷宣傳,但截止11月21日10時30分,電影上映12天,累計票房僅有1.16億,貓眼專業版的預測票房也僅僅隻落在瞭1.57億。這個數字和開始的預期大相徑庭。
不僅票房逆跌,在評分軟件上來看也是爭議頻出。被指出劇情凌亂、人設崩盤、導演沒有掌控力,完全是一個不著調的作品。
電影《無價之寶》作為一部最容易引起觀眾情感共鳴,也最容易煽動觀眾情緒的溫情片,在有瞭影帝張譯的加持之後,為何還如此反響平平?
畫蛇添足,翻拍水土不服
電影《無價之寶》翻拍自韓國溫情電影《擔保》,劇情講述的是一種另類親情關系。
石振邦和楊武這對落魄兄弟經營五金店艱難維生,為追討欠款,他們不得不暫時照看欠債人的孩子芊芊。兩人在與芊芊的相處中從最初嫌棄“拖油瓶”竟潛移默化地轉變成千方百計“為女兒戰鬥”,生活粗獷的他們內心也變得越來越柔軟。
一部情感刻畫很細膩的溫情片,所以原版在2020年上映時,輕而易舉賺足瞭觀眾的演眼淚,也很輕松的拿到瞭20年韓國中秋檔票房冠軍。
但《無價之寶》卻沒有這份運氣,它硬生生把一部情節簡單但動人的溫情片,打造成瞭刻意煽情、人設崩盤的模式化電影。
首先,《無價之寶》不懂過滿則溢。原版《擔保》故事情節非常簡單,主要圍繞頭石將小女孩搶過來做“人質”以後,因為同情、無奈等復雜的情況,收養瞭女孩並與之產生親情的故事。故事在敘述上並沒有大開大合,整部電影運用瞭插敘的手法,主要聚焦在頭石對女孩的養育和女孩成年的尋找報恩。
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無價之寶》填充瞭石頭這個人物的過往。在電影開篇,增添瞭石頭和前妻離婚的橋段。這一片段的目的是為瞭增加石頭人物的悲劇,將他塑造成一個下崗失業、欠債難還、無妻無子的失敗者形象。
但在臺詞表達上卻大踩現在觀眾的雷區。“不能生,離瞭婚以後誰還能要你”等言論,每出現一次都在拉低觀眾對石頭這一角色的好感度。
不僅補充瞭石頭的過往,就連男二楊武的傢庭都在《無價之寶》中得到圓滿,對女孩成長後的事業也做瞭很多描繪。
又為瞭凸顯兩個底層人物彼此取暖的溫情,設定瞭芊芊媽想要用自己身體換取石頭好好照顧女兒的情節。石頭拒絕後,就對芊芊媽產生瞭莫名其妙的情愫,甚至暗戀她十幾年。這份感情,來得過於突兀,也讓它顯得沒有說服力。
其次,情感表達主次失衡。原版著重突出的就是男主和女孩的情感變化,《無價之寶》想要傳遞的情感關系太多瞭。
兄弟情搶眼。原版並沒有過多強調兩位男主之間的關系,他倆的感情在吵鬧中能看出,但男二更多是一個調劑氛圍的作用。但在《無價之寶》中,則小小用力渲染瞭一下倆人感情深厚。石頭為楊武而斷的手指、被嫌棄的楊武得到石頭的青睞、楊武面對病床上的石頭痛哭流淚等情景,都有點喧賓奪主的味道。
母女情與父女情刻畫不夠細膩。原版中,女孩被迫遺棄,媽媽被逼遣返,但通過女孩的哭和媽媽的求,能感受到母女情深被迫分離的揪心。《無價之寶》在這一塊的處理上,做瞭情感減法。媽媽將孩子冷靜的交到石頭手中,而孩子也沒有哭鬧崩潰,坦然接受瞭這個事實。
父女情上,原版中女孩得知媽媽走後第一次崩潰大哭,是男主對她起惻隱之心的起點,後面看到女孩在歌廳中遭受痛苦,是他決心收養女孩的原因。在這版上,石頭和女孩的感情鏈接線並沒有那麼緊密,以至於後期為瞭女孩殺到福州,讓劇情變得虛浮。
而等到導演想要細膩表達父女情時,用的手段並不高明。比如說女孩練舞時,石頭喂西瓜、為她手抄英語書、為她戒酒等情節,這些情節又過於刻意,明眼人都看出來是在為後續情感升華做準備。
所以,到最後煽情橋段出現時,仍舊給人一種冷漠感,原因就是滿屏充滿瞭工業溫情片的套路,觀眾的眼淚著實難以流出。
情節刻意,浪費張譯演技
必須要說,《無價之寶》在本土化時,考慮過現實情況。
首先,將故事背景設定在瞭下崗潮下的東北,那時的東北是灰色的,底層人民的艱辛與困苦更能凸顯人物的無奈,也很容易出現動人的名場面,比如說《人世間》《漫長的季節》等劇。
但《無價之寶》隻套上瞭外衣,沒有將情節更細化。比如,石頭和楊武的困苦體現在哪裡;打人不眨眼的大寶明明就是活脫脫的黑社會,最後卻用交不起澡堂票來增加他的人物矛盾性;芊芊媽怎麼跑去國外,又怎麼躲掉瞭沉船事故以及她的突然出現和突然死亡。
這些情節本該是用來飽滿人物的,但在刻意之下變成瞭赤裸且直白,直指最終煽情橋段的工具。
其次,芊芊成名後的橋段,也是貼合瞭新媒體的發展。想通過父女之間巨大的差距來凸顯父愛的深沉,用父親的隱忍和成名的女兒絕口不提過往,來煽動觀眾情緒,這樣的橋段觀眾早就電視劇《搭錯車》中見識過。
最後為瞭升華父愛,甚至不惜上演瞭石頭為瞭女兒失手殺人的橋段,則將故事情節直推狗血高潮。如此凌亂的劇情和前面快節奏的表達呈現一種割裂感。
電影留給人印象最深的,依舊是可圈可點的張譯和致敬經典的“雨中曲”。
張譯的演技持續穩定發揮,開篇一個離婚橋段中,在民政局門口彎著背的站姿,就演活瞭一個勞苦的中年男人。
他也演活瞭一個被邊緣化的男人。在楊武孩子的滿月宴上,看著楊武拉著芊芊在眾人面前說著“我們一傢四口”。他的表情從最開始的希望自己也被叫上臺,到最後發現不被需要的落寞感。用細微的表情變化和眼神戲中傳遞出來。
而他在雨中的孤獨舞蹈,也可以預定為他的名場面之一。
隻是,演員的演技是要服務於劇情的,當一部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最亮眼的隻有演員個人片段時,這部作品多半是要廢掉瞭。
票房低迷的《無價之寶》,讓很多人開始質疑張譯在脫離大導之後的“扛票房”能力。
質疑無錯,隻是當一部作品從劇情到人設再到整體走向都稀碎時,影帝也無能為瞭。
實際上,電影《無價之寶》錯就錯在,以為自己抓住瞭溫情片的主題,嵌入瞭苦難的背景,融入父愛的主題,就能得到觀眾的眼淚。現實卻是,它端上來一盤過時又敷衍的菜,目的性太強,強到觀眾無法自欺欺人、強行落淚。
翻拍永遠是把雙刃劍,卻很少有人因它而出彩,多的是人因它而被嘲。
沒想到這次,影帝張譯,也栽進瞭翻拍的大坑之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