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哎呀!皇後娘娘來打工》劇照。
在短視頻刷到“穿越皇後愛上我”“贅婿翻身成霸道總裁”時會嫌棄劃走的朋友們,恐怕沒有想到——
這些看起來比奇葩廣告還尷尬的網絡短劇,已經默默做成瞭大生意。
這兩天有一則新聞流傳,國內某公司旗下的短劇App,最近在美國iOS娛樂榜上沖到第一。
有生之年居然能看到一群外國臉,在屏幕裡上演中國式的狗血愛恨情仇。
我慕名去看瞭最受歡迎的《億萬富翁丈夫的雙面人生》,從第一個鏡頭就嗅到瞭熟悉的狗血味。
簡單來說,這部劇就像是《情深深雨蒙蒙》和《宮心計》的超級濃縮體。
女主角是美國版依萍,從小慘遭父親拋棄,如今為瞭給媽媽換腎不得不回頭找狠毒的繼母一傢借錢。
還被那個會花2萬塊買包(這手鐲好貴呢,要20塊)的同父異母妹妹羞辱:“我可以借給你錢救媽媽,隻要你願意嫁給老王傢的那個傻私生子。”
至於老王傢的私生子,人設類似《宮心計》裡陳豪演的那個皇上。
生在富貴人傢,但因為身份特殊遭人忌憚,不得不把自己偽裝成一個人傻又愛犯事兒的花花公子。
接下來的故事,相信閱狗血片無數的大傢已經都能猜個大差不差。
陰差陽錯成為夫妻的男主女角,展開瞭一段激情四射的先婚後愛故事。
順便讓男主角扮豬吃老虎,奪回屬於他的一切。
而其中大概以每兩分鐘一次的頻率,插入爽文標準打臉情節。
比如反派以為女主嫁瞭個醜八怪,結果在婚禮現場當場變臉;
奢侈品店一開始看不慣女主的寒酸,聽說男主要買店裡最貴的一雙鞋後,立刻換上諂媚表情進行跪式服務。
不知道外國人看瞭作何感想,反正中國網友立刻覺得這狗血味兒對瞭,“醇正、濃厚”。
誰能想到,當年以拍“贅婿”題材而打響名頭的狗血短劇行業,已然自己拿到瞭贅婿翻身劇本。
APP走出海外、市場規模將超200億,因為開機劇組太多,讓橫店幾乎變成瞭“豎店”(豎屏觀看)……
“以前都笑我不登大雅之堂,如今我身傢百億,成為影視大亨。”
這走勢就連初代短劇男主“贅婿龍王”看瞭,都要給大傢表演一個歪嘴笑。
現在哪怕是自認品味絕佳的人,也無法保證會在這個一分鐘能刷到5個短劇片段的環境裡,忍住自己點進“下一集”的手。
有網友跟朋友吐槽“怎麼會有人花錢看這種土玩意”,結果朋友嘿嘿一笑,說已經在各種看劇小程序上花四五百塊瞭。
不怪咱們意志力弱,隻怪敵人太狡猾。
如果說初代短劇市場像是小型連鎖飯店,隻會吸引一部分對它感興趣的人來消費;
那麼現在2.0版本的短劇就好像是旅遊區景點外的飯店,老板在門口發傳單、招攬試吃,就看誰會忍不住誘惑進店花錢。
這個“試吃”環節,指的就是你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無意刷到的這種劇情——
“悲情皇後重生成現代豪門太太,千方百計想幫總裁納妾。”
“都以為他是窩囊廢,誰知卻是權傾天下的龍殿殿主。”
乍一看,你還以為這又是什麼影視博主給熱播劇剪輯的“小美大壯”版本。
花2分鐘連看3集(對,就是這麼短)才發現這不是經過濃縮處理的電子榨菜,根本就是維持人類娛樂生命體征的營養藥丸——
全是精華,沒有包裝。
無需知道什麼是“龍戒”“神主令”是什麼秘密信物,一部現代商戰片裡為什麼會出現戰王和戰神,以及皇後娘娘跟高冷總裁之間怎麼就從相看兩厭變成火花四濺瞭。
隻需悠然自得地欣賞濃度極高的打臉反派裝X現場。
就拿“揭秘身份”這個梗來說,我小時候看《康熙微服私訪記》最喜歡的就是康熙亮出皇帝身份、壞人倉皇下跪的橋段。
當年的電視劇十幾集才揭秘一次,還是步子邁窄瞭。
現在的慣常操作是5分鐘給你來上10次。
所有人都以為男主是窮鬼,沒想到拍賣會上拿出1億元陪大傢玩玩,讓全場富人當眾震驚;
女主上廁所時發現神秘檔案,發現丈夫竟是掌握瞭300傢上市公司,以及一個暗夜軍團的神王;
反派女冒充假千金,結果被真千金拿著信物當場拆穿……
這樣高濃度的刺激劇情,隻需花費幾分鐘甚至十幾秒,你可以隨時在老板走過來時切換回工作狀態,或者繼續刷下一個炸裂情節。
誰能忍住不看?
當然,正如試吃的目的是為瞭引你去消費,當你真正開始沉浸在劇情裡的時候,它又往往會在最讓人心癢難耐的地方停下。
比如在贅婿劇中,當全場所有人都在嘲諷男主,突然來瞭一個可以證明他身份的人時,情節通常會停在這句話後面:
“大膽,你可知他是誰?”
而在“霸總愛上我”的題材裡,當男女主為經濟拮據吵架之後,劇情又會停在男主偷偷的一個電話之後——
“奶奶/某下屬/某朋友,你幫我個忙。”
反派們聽說男主的真實身份會如何反應?財富滔天的男主要如何解決與愛人的感情危機?
故事戛然而止,而在視頻最後或是評論區裡,會出現一行頗具誘惑力的大字:
“點擊下方,觀看完整劇情。”
根據我的觀察,這行字是決定你是否選擇走入短劇宇宙的分水嶺。
有些人會轉頭去尋找其他的電子榨菜,但也有人在誘惑面前沒忍住,狠狠地按下那個“@xx短劇”的標簽。
如今市面上的短劇,大多以社交平臺上的小程序、而非獨立的APP為載體。無形中也就降低瞭大傢追劇、甚至付費追劇的門檻。
這切換是如此絲滑,你甚至會以為自己隻是點進瞭某個視頻合集。
在小程序裡,通常還能再看幾集免費的劇情。
但同樣又是在某個動人心弦的劇情節點,你的手機屏幕上會無情地跳出一個付費通知——
至此,你也就完成瞭從被試吃吸引,到猶豫地走進店鋪,再到坐下開始點菜的全過程。
剩下的就是吃完交錢瞭。
如今很多人會把短劇類的爆火,全部歸因為大眾“我是土狗我愛看”的心態。
但這隻能解釋短劇的出現,卻無法解釋它能“贅婿翻身”,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
一個很普遍的疑惑:現在各個公司每天產出那麼多短劇,能成爆款的就那麼幾個,其他人還不虧到褲衩都不剩?
其實短劇跟普通影視“三年磨一劍,一部爆款吃三年”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
目前市面上哪怕是被公認小成本的常規劇集,通常也是拍攝成本占大頭。
就像是你開一傢餐廳,無論有沒有人來吃,都得先投入一大筆房租、裝修費、采購費……
然而短劇更像是賣水果,貴的不是水果本身,而是運費。
放在短劇行業就是盡可能壓縮拍攝成本,大頭是宣發、投放費用。
兩者的差距大到什麼程度?根據媒體報道,現在拍一部短劇的拍攝成本就是三到五十萬,但爆款短劇的宣發,可能兩三天就花幾千萬。
這些錢都用來幹什麼瞭呢?主要就是用來找到它的精確受眾,並把受眾轉化為付費會員。
所以不要埋怨自己的意志力太差,畢竟能推到你眼前的短劇片段,都是為你量身定制的“魚餌”。
一個短劇團隊,劇本可能是劇本殺編劇寫的、拍攝可能是MCN公司搞的、演員可能就是在網劇裡都演不上男N號女N號的小透明——
但宣發團隊,絕對是專業的。
根據影視行業號的爆料,一部短劇從上線開始,投放團隊就要進行緊鑼密鼓的投放策略嘗試和調整。
是選短視頻平臺作為主推戰場,還是網文平臺或者手機廣告?
推廣時的算法標簽要打給哪個人群?
剪輯的方式是影視解說二創還是直接放原片?
甚至很多短劇為瞭吸引更多類型的觀眾,還會在免費章節的部分剪出不同版本的故事線。
你刷到的是贅婿在丈母娘面前受盡屈辱,我刷到的是神帥暗算蟄伏多年後大殺四方。
最後咱們在同一部短劇下面相聚瞭,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當然這一切隻為瞭最終目的——讓更多的人充錢、買會員。
因此你也就可以明白,為啥會有那麼多影視圈的人都要到短劇裡分一杯羹。
如果說傳統影視行業的難度是女媧造人,那短劇的拍攝難度就就相當於女媧往地上甩泥點子。
前期投入小、風險低,而宣發花的錢又是可控的:推廣效果好就繼續加錢,效果不好就幹脆放棄、下一部走起。
隻要獲得的會員費超過推廣費用一定比例,那剩下的就都是利潤。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今短劇主打的就是最簡單的薄利多銷邏輯。
這些小程序一般會提供包月會員和分集支付兩種方式,價格通常是一集幾毛錢。
看起來挺便宜,但別忘瞭它一集的時常也才1分多鐘,十幾塊錢也不過剛剛填滿當天的廁所摸魚時間。
而且就像某些網文連載7、8年還不完結一樣,有些受歡迎的短劇也會越拍越長,讓你不知不覺花瞭上百塊還是沒看到結局。
當然也有這種決策失誤、無法棄劇的。
有業內人士說,因為短劇觀眾隨時存在棄劇的可能性,所以他們在拍攝剪輯時會把情節高潮點分散在每一集的劇情中;
而願意為此買單的人,其實也並不指望能在這些“神王”“霸總”的故事裡篩選到什麼精品,不過是想在緊繃生活這不到兩分鐘的間隙裡,尋求一份最直白的刺激。
“電子榨菜”這個詞剛剛出現的時候,大傢還會討論這東西健康不健康,會不會影響大眾的審美品位。
當年邊吃邊怕顯得太low,如今到主動搬一箱箱的“電子榨菜”回傢,還得挑挑品牌。
今天,有媒體報道微信將持續打擊違規短劇,共處置下架小程序內違規微短劇114部,處置嚴重違規發佈微短劇的小程序賬號163個。
此前不久,抖音、快手等平臺也發佈相關治理公告,治理重點包括一夜暴富、天賦異能、速成神功等誇張題材。
或許很快,我們就不會在頻繁面對“被狗血劇情吸引到想花錢”的誘惑。
當然瞭,最頂級的短劇觀眾,還要數那些堅持不充會員的人。
很多短劇為瞭保證推廣效果,會在不同的賬號上放出不同的集數和劇情。
多少人自嘲,“在網上東湊一集西湊一集,我就這樣靠‘撿破爛’看完瞭一整部短劇。”
大傢早就已經承認,多數人就是需要這樣簡單重口的電子榨菜,來配你我這份寡淡的人生。
不說瞭,我這就去社交平臺上找下一個讓我“一眼萬年”的狗血故事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