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職場廢物憑借運氣完成三級跳的故事。

徐港仁。

沒能力沒背景沒手段,但就是運氣好。

幾年前公司組織員工去日本旅遊。

在趕去機場的途中他突然肚子痛下車找廁所,結果誤瞭飛機沒去成。

誰知同事在日本的時候發生車禍差點團滅,全體被送到當地醫院接受治療。

公司一下子沒有人手,隻好不斷提拔徐港仁。

而且是連升三級,三十出頭就成為公司高高高層。

這還不算完,之後一次生意合作中。

他犯糊塗直接把兩個重要信封弄反,得罪瞭客戶,生意談崩。

誰知道轉頭發現要合作的那傢公司突然爆雷。

於是徐先生又一次救公司於水火之中。

還被提拔為北京分部的總裁...

這劇情金手指開到飛起。

讓我在職場中嗅到瞭一絲瑪麗蘇的味道。

但值得註意的是,主創們自認為這部劇最大的賣點——

居然是真實啊!!

萬萬沒想到這樣的一部劇,居然還是今年TVB的臺慶劇。

想把它當喜劇看,可是奈何越看越離譜。

表面看似在講兩地的文化差異,但你隻要看過就會明顯感受到——

這不是把人在當猴耍嗎?

劉姥姥進大觀園

不得不說,這群人是懂得玩尬的。

看標題我們知道,故事講的是香港人到北京打拼生活。

但男主剛到北京的這一段,拍得簡直像劉姥姥進大莊園一樣。

各個景點拍照打卡,畫風秒變旅遊美食節目,還是比較low的那一種。

看到跳廣場舞的大媽,女主就興奮到不行。

果然下一秒兩個人迫不及待地沖瞭進去,一起舞瞭起來。

不過更離譜的還是徐港仁的職場戲部分。

比如上班第一天,給老婆打電話匯報情況。

進電梯的時候說要沒信號瞭,回頭打給他。

結果電梯裡周圍一圈人全在打電話。

旁邊的秘書還很貼心的開口介紹:

“在內地的電梯裡,電話是有信號的。”

“香港...沒有嗎?”

又比如秘書問徐港仁需要什麼,可以列一張清單給她。

於是他寫瞭“尿袋”,因為香港人習慣把充電寶叫做尿袋。

結果不出五分鐘,新總裁腎虛的謠言就傳遍瞭公司。

鬧完笑話,熟悉秘書科普時間又到瞭:

“在內地,這個叫充電寶,不叫尿袋。”

真是謝謝你瞭。

這樣的文化差異,幾乎承擔瞭前兩集的所有“笑點”。

所以徐港仁肯定也不被允許擁有各種快捷支付的手段,而是出門隻帶現金。

於是就很尷尬的付不瞭出租車的車費。

咱不清楚編劇這樣設置劇情的目的是什麼。

但司機拒收現金這一點,真的是可以拍的嗎?

另外一個讓人看得滿頭問號的地方,是劇中人物的用詞。

充滿瞭一種“與時代脫節”的違和感。

已經2023年瞭,身為一個公司的總裁。

在質問下屬的時候,居然脫口而出的是一句:

“什麼東東?”

男主妹妹被小三,結果被正宮找上門的時候,對面的稱呼是“親”。

本來我還懷疑,這可能是編劇想做喜劇效果而故意為之。

誰知道後面男主一傢人討論內地流行語的橋段,徹底擊碎瞭三觀。

什麼杯具的意思是悲劇。

什麼YYDS是永遠滴神。

還有etc是自動抬杠。

幾個香港人輪番展示完學到的黑話,還不忘真誠誇贊一句:

“內地的潮語還真是潮!”

真是潮到犯風濕,看得我雞皮疙瘩都豎起來瞭...

刻板印象

所以也不奇怪這部劇打著新時代的旗號,卻有著十分陳舊的內裡。

我覺得《香港人在北京》的“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對於女性角色的刻畫。

徐港仁的妻子海倫,在香港是一名有著高學歷的律師。

工作能力強,收入穩定,口碑也很好。

所以一開始知道老公要被調崗到北京,她是不想放棄工作跟去的。

而且對徐港仁也是相當有信心,不怕他會做任何對自己不忠的事。

結果看起來信念這麼強的一個獨立女性。

在外面被櫃姐吹瞭兩句耳旁風,回到傢就開始疑神疑鬼瞭。

一番無理取鬧的試探過後,毅然決定放棄在香港的大好生活。

要跟著老公北上。

並且問題其實並不在於海倫突然選擇放棄工作。

而是她放棄工作到瞭北京之後,思想突然發生瞭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

好姐妹問她想不想在內地繼續律師的工作。

一直喜歡拼事業的海倫居然回答:

“我老公有時候也會有一點大男人,不喜歡我出來拋頭露面。”

而且這樣一個強人設的角色,全程智商下線。

開頭被人詐騙幾千萬就不提瞭。

之後到公司和韓國客戶寒暄,說自學瞭幾句韓語。

結果被指出全是罵人的臟話...

和客戶討論歷史,不知道嬴政和秦始皇是同一個人?

還把《尋秦記》的劇情當作是正史!

不是,這都應該算是常識的范疇吧?

劇中的女角色不是犯蠢,就是戀愛腦。

什麼多年戀愛發現自己是小三,什麼暗戀多年最後把心上人處成兄弟...

各種言情爛梗拍瞭個遍,還全都集中在這一傢之中。

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而劇集另一層的“舊”,則體現在港劇精神這四個字。

那些TVB中讓人如數傢珍的精神和信念,都變成刻板印象出現在瞭劇中。

比如那一句:一傢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齊齊。

所以當徐港仁北上之後,他的弟弟和妹妹都因為各種原因,也跟過來瞭。

那一傢人團聚後要幹嘛呢?

別急,編劇自有妙招。

原來徐港仁這次調職是明升暗降,並且北京這邊還有一個時刻都想趕他走的大boss。

於是大boss給他出瞭個不可能完成的難題。

就是要把一個連地鐵公交都沒有的廢棄工廠盤活。

並且要實現五個小目標,也就是賺五個億,搞不定就卷鋪蓋回香港。

而且這個徐港仁,是沒有工作團隊的,那怎麼辦?

誒別慌,一傢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齊齊,齊心頂住這個傢嘛。

所以這個項目,就是由徐傢四口人一起來完成...

於是吭哧吭哧一個轉場,文創園就從廢墟裡建成瞭。

而且名字裡也出現瞭第二個關鍵詞:獅子山。

你說這傢人有這種生產力,還找什麼工作啊?

自己創業不好嗎??

然後招商的時候終於遇到困難瞭。

如何刻畫他們的艱辛?

編劇決定讓夫妻倆哭著,吃一桌麻辣火鍋...

所以獅子山精神就是這樣體現的嗎?

確實,一傢人從頭到尾沒有放棄。

可也完全沒有刻畫出男主的能力。

項目開會,什麼準備都不做。

天天也不在公司上班。

最後解決招商的辦法,還是靠一個多年未見的老紅顏提的建議。

而男主最擅長的隻有成功學演講。

大boss前來視察,質問他怎麼營收賺錢?

他居然用一碗“每一個人都會成功”的雞湯,成功給boss畫瞭個餅。

把他畫走瞭。

所以這部劇拍成這樣,該不會也是在畫餅吧?

尊重,是創作的前提

在2023年看到《香港人在北京》這樣的劇,無疑讓人震驚。

而且你看不清創作者的意圖。

兩地的文化差異與共性並沒有被自然立體地展現。

編劇反而還不斷通過拉踩來制造形象沖突。

這些尷尬過時的笑料並不好笑。

相反,還很讓人感覺不自在。

而這種不自在來源於冒犯,或者說不被尊重。

因為他們其實沒有尊重內地與香港的任意一方。

26年前同樣有一部劇叫《香港人在廣州》。

它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拍情感,拍溫暖和分離。

從人本身入手,去展現那個時代城市的精氣神。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可在《香港人在北京》中,看不到鮮活的人。

幾個主要人物都充滿瞭刻板印象,特別不可愛。

更重要的是“北京”這個城市的特色,幾乎除瞭符號以外沒有任何深入的體現。

你說他們是被調到瞭任何一個大城市都可以。

所以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

照這個質量來看,不如還是叫《逐夢演藝圈之北上篇》吧。

十點電影

十點電影,每晚十點鐘和你聊聊電影那點事。

2609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