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收官後,院線漸冷。

但有一部國產新片,最近熱度頗高。

被很多人預測有爆款潛質。

乍一看,這片確實噱頭不小。

張小斐、惠英紅雙影後主演,國師女兒張末執導。

號稱是90%女性構成的團隊。

主打一個「女性力量」懸疑片

然而,上映兩天,口碑卻撲街瞭

豆瓣開分6.7,已經跌到瞭6.5。

很明顯,還會跌。友鄰評分更是低得可憐,僅有3.8分。

被罵「詐騙」「槽多無口」。

觀感究竟如何,今天就來驗驗貨——

《拯救嫌疑人》

影片翻拍自2007年的韓國電影《七天》。

原版就質量平平,豆瓣評分不過7.5。

為什麼要翻拍這麼一部電影?

可以猜想,是看中瞭其中的「爆點」。

把觀眾忽悠進影院的幾個要素,全齊瞭。

比如,又瘋又狠的復仇。

張小斐飾演的女主,是擁有不敗戰績的金牌律師。

也是單身母親,有一個8歲的女兒。

但,突然有一天,女兒遭綁架

綁匪不要錢。

而是要求她「替一個嫌疑人做無罪辯護,換取女兒性命

這一任務難度極高。

嫌疑人被控犯下奸殺女大學生的重罪,證據確鑿,一審判瞭死刑

女主需要在短短五天內找到新的證據,才有望推翻判決。

為瞭女兒,她不惜遊走於犯罪邊緣,賭上性命也要贏下這場官司。

還有多重反轉。

包括奸殺犯身份的反轉。

女主為之辯護的嫌疑人,真的是兇手嗎?

她在調查過程中,居然真的發現瞭諸多疑點,指向他的無辜。

那真正的兇手又是誰?

與此同時,綁匪身份也不簡單。

真相大白之前,影片有至少三處大反轉。

當然,最大的爆點是女性話題。

張小斐和惠英紅的角色都是「為愛而戰」的母親。

但兩人的立場卻截然對立。

張小斐為瞭救女,替死刑犯做無罪辯護。

而死刑犯害死的,正是惠英紅的女兒。

隨著謎團一點點解開,她們也從沖突走向和解,最終以「女性力量」作結。

女性特質成為破解兇案的關鍵,也決定著兩個母親各自的選擇和命運走向。

上述幾種要素,也是片方前期反復營銷的看點。

但不得不說,如果抱著這些期待去看,隻會感覺到徹頭徹尾的「詐騙」

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正是影片反復渲染的「女性意識」。

能想象嗎?

一部標榜關懷女性的電影,卻貢獻瞭今年最男凝、最令人不適的強暴戲(之一)。

包上恩飾演的受害者,是總穿著白襯衫的文藝校花。

隨著劇情的推進,她被害當晚的畫面終於被完整還原出來。

*以下包含劇透*

當時,她衣著凌亂地躺在沙發上,神志不清。

鏡頭由下到上挑逗地掃過她裸露的雙腿,半遮掩的身體。

接著推到微醺的臉龐。

在罪行發生過程中,特寫她驚恐的表情和掙紮的反應。

逼迫觀眾目睹她被凌辱虐殺的過程。

刀子一下又一下地戳進她的肉體,白襯衫一點點被血染紅。

強奸畫面色情化,兇殺現場奇觀化,很像古早港片的惡趣味。

幾分鐘的戲顯得格外漫長,讓魚叔在影院裡如坐針氈。

影片還不忘多次展示受害者的屍體模樣,「尺度」拉滿。

打碼處理,原圖很血腥

之前,《唐探3》《滿江紅》也都有類似爭議。

很多觀眾都反映片中性暴力的畫面讓人感覺不適。

「性暴力的展示是否必需」這一話題也曾沖上熱搜,被廣泛討論。

令人不解的也正是,在男凝概念已經得到普及、引起反思的情況下,一部由女性導演的彰揚女性力量的新作,卻暴露出如此明顯的問題。

還有一幕浴室戲,也遭很多人吐槽。

為瞭突出母女情深,開場就是母女在浴缸中嬉鬧。

聊到親子運動會時,媽媽為瞭證明自己跑步實力,將腿伸出浴缸,展示自己的大長腿。

這一幕其實是照搬瞭原版。

原版中女兒不相信媽媽能幫她跑第一,說「沒有證據,怎麼證明?」

前情是媽媽因平時工作太忙,多次失信。

媽媽無法證明,隻能晃瞭晃腿打圓場,結果反而被吐槽「歐巴桑的腿」,還遭女兒埋怨「每天隻會撒謊」。

國產版刪去瞭母女倆之間的打趣,及其背後暗含的職場女性/單身媽媽的困境。

卻還是保留瞭這一鏡頭,就會讓人感覺是在強行「秀美腿」。

不止這一處,女性形象塑造也有欠缺。

張小斐有時像是國產職場爽劇中的女強人,行事幹練,無往不利 。

有時也像好萊塢動作片男主,總能在最後一刻化險為夷。

但關鍵是,她全程依靠一個愛喝酒、總惹事的男警朋友

在追兇戲上,她的「大長腿」反而沒顯出優勢,每次都靠男警沖鋒。

如何表現女性特質呢?

女性的光芒,全然依附於「母親」這一身份。

母親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母親的身份大於所有社會身份。

因為母親的身份,她們完全放棄老師、律師的社會期待,可以對朋友惡言相向,甚至可以葬送自己的一生。

暫且不談對母職的謳歌本就與女性主體意識相悖。

可以對照的是,劇中有一個同樣為兒子走上犯罪道路的父親。

他為瞭孩子鋌而走險的行為,和兩位母親沒有本質區別。

那麼,影片所強調的母愛的特殊性,又在哪裡?

韓國原版電影中,雖然沒有強調性別問題,但情節處理上卻顯示出父親和母親的不同。

不同於母親為瞭女兒,甘願放棄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父親幫兒子脫罪,根本目的是為瞭自己的政途

對比國產版中兩性角色的整體塑造,問題愈發明顯。

男性角色大都帶有瑕疵,卻沒有任何批評意味。

男警酗酒、易闖禍,但被塑造得天真、善良。

檢察長傢暴、出軌、殺人 ,但這些污點更多起到推動情節的作用,重點強調的是他作為父親的無私。

相對地,是女性角色的完美無瑕

拯救者和受害者的形象,被改編得沒有一點道德瑕疵。

原版電影中,女主在明知嫌疑人是兇手的情況下,昧著良心替他做瞭無罪辯護。

她甚至為瞭勝訴,當庭攻擊受害女孩私生活復雜。

放走兇手後,她既為女兒得救而欣喜,又為自己放走瞭殺人犯深受良心折磨。

母親和律師兩種身份產生的矛盾,彰顯出人性的復雜面。

但國產版中,女主當時的確以為嫌疑人是無辜的,意識錯誤後也及時悔改。

並沒有經歷情感層面的掙紮,同時立住瞭好母親和好律師兩種人設。

原版中,受害女孩也不是一個完美受害者,她吸毒、濫交,親自開門讓罪犯進瞭屋。

這其實並不影響人們對受害者的同情、對罪犯的譴責。

但在國產版中,這些瑕疵被一一抹去。

當女孩死後被指責「半夜濃妝出門」「傷風敗俗」時,影片的處理是先借母親之口澄清她是努力學習的乖乖女,再去抨擊負面輿論。

就像電影《保你平安》中,為女性發聲的方式不是直接回擊造黃謠的人,而是千方百計證明一個女性不是「坐臺小姐」。

這背後又是對另一個女性群體的背刺,沒有走出「受害者有罪論」的底層邏輯

此外,其他兩個賣點也多少有詐騙之感。

復仇線,遠沒有預告中的淋漓快意。

犯罪動機缺乏合理性。

母愛可以作為殺人動機,但前提是走投無路。

像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中,傢人多次報案、告上法庭後,始終無法討回公道,在已經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才選擇私刑復仇。

而本片中,張小斐被威脅瞭幾句,就無條件選擇順從綁匪的要求,為此搭上職業前途甚至性命。

給人感覺是強行將敘事線從綁架案扭轉到兇殺案上。

惠英紅飾演的受害者母親,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已知一審已經判瞭罪犯死刑。

她卻還是選擇大費周章地設瞭一個局,通過綁架另一個無辜者,將兇手救出來,再親手血刃。

結果最後還把兇手放走瞭。

薄弱的劇情,全靠紅姐的演技撐著。

至於本片的一大賣點「反轉」,也不算高明。

要麼在意料之中,要麼是為反轉而反轉。

劫匪在暴露身份之前,就已經說話不自然。

兇手一開始善良無辜,反轉後突然面露兇光,完全是為反轉服務的工具人。

消費女性話題的「詐騙片」,這兩年已經見怪不怪。

這部片一開始還能受到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創作班底的90%「含女量」。

不少人相信,女導演拍女性電影應該不至於大踩雷。

很可惜,事實證明,導演的性別和能否拍出女性意識沒有必然聯系。

張末的失利,或許與她的性別觀念有關,但更與她的創作觀有關。

在某個電影節的論壇上,張末說過,她拍此片是想證明,女性也可以拍犯罪懸疑類的男性題材作品

前幾年沒拍片,是因為「找上門的劇本都是清一色的都市情感題材」。

她還呼籲女性電影人跳脫出隻能拍某一類型作品的窠臼。

來源:界面新聞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經不起推敲。

重點不是拍不拍得出來,而是拍得好不好。

重點也不是什麼類型,而在於女性意識如何呈現。

《愛情神話》也是都市情感題材,但卻有很強的女性意識。

女導演香特爾·阿克曼拍瞭一輩子的傢庭情感片,也不妨礙她表達豐富多元的思想,取得極高的電影成就。

「洗碗和謀殺的強度在電影中是同等的。」

張末的出發點,也解釋瞭這部電影散發出的媚俗感。

改編一部質量平平的韓國電影,可以說完全是看中瞭其中的流量密碼——

快節奏、強反轉、高密度的視聽刺激。

在此基礎上加入時下被熱議的女性議題。

宣傳時更是熱詞的轟炸式輸出。

「女性力量」「社會議題」「夠瘋」「帶感」

再加上大規模點映的操作,對票房和市場的渴求顯而易見。

追求商業成功無可厚非,問題還是在於套路化創作詐騙式營銷

作品的平庸使其完全承接不住「年度最瘋女性反殺大片」的期待。

翻拍的劇本、公式化改編,讓觀眾有瞭各種電影的既視感。

看不出創作者個人的痕跡。

謳歌親情,卻要硬凹「女性力量」。

對女性身份的強調,反而讓陳舊的男性敘事更加刺眼。

人們對這部電影的苛責,暗含著長期以來對國產犯罪片累積的不滿情緒。

最近幾年大爆的犯罪片,幾乎都走的這個路線,問題也如出一轍。

翻拍+反轉+奇觀+女性

這也直接導致,這些標簽越來越成為避雷點。

長此以往,總有一天,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的信任鏈條會徹底崩壞。

屆時,我們或許可以推倒重置新的敘事和營銷模式。

但不知不覺中被灌輸的刻板的性別意識、潛滋暗長的審美水準,又需要多久才能得以更新呢?

也正如高贊評論所說,最需要被拯救的還是觀眾。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