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有人突然火瞭。
10天漲粉100萬。
這潑天的富貴到底給瞭哪個內娛明星。
一看。
讓人摸不著頭腦——
沒有段子、沒有噱頭,甚至沒有內容。
就是呲著大白牙,吼上兩嗓子,配上一段音樂轉場。
就獲得瞭425多萬點贊量,27萬多留言,20萬收藏量。
這個叫於文亮的小夥,以不修邊幅的打扮,懟臉的死亡角度,曬著自己的日常。
火瞭。
而他的評論區下面,網友po出很喜歡但不敢發朋友圈的照片、嘚瑟普通生活中的小確幸,袒露遇到的煩惱和不如意。
於文亮的評論區成瞭無數網友的電子傢庭,普通人匯聚在此給予彼此賽博溫暖。
一時之間,“於文亮治好瞭普通人的平凡羞恥癥”成為熱點話題。
有人說被他的質樸陽光打動。
有人說看膩瞭明星網紅,現在輪到普通人成為主角瞭。
不管實際是否如此。
你會發現網絡風向從未像今天這樣推崇——
平凡。
但於文亮的走紅,代表著平凡的勝利嗎?Sir並不是質疑於文亮本人,而是外界寄托在他身上的種種期待,就像一層鍍金塗料,恐怕難以經歷歲月的打磨。
在偶像劇落寞的今天。
網友們借“平凡”,DIY著一出撫慰內心的偶像劇。
01
普通人
凡走紅,必被扒。
於文亮也不能例外。
憑借這“普通人”的標簽走紅沒幾天,就被放大鏡鑒定著是不是24K純普通人。
他本人正面回應說:“沒有團隊,內容完全隨機,設備也隻是二手蘋果手機。”
哪怕是看起來皮膚黝黑,留著兩撮小胡子,穿著運動服大褲衩,看起來很草根、很屌絲。
但漸漸有人覺得,他能毫無顧忌呈現出這一面,已經不完全算“普通”瞭。
首先,外表。
相貌雖然不驚艷,但也沒到需要容貌焦慮的地步。
身材更是穿衣有肉、脫衣有胸肌有腹肌,是自律鍛煉的結果。
然後,是新媒體能力。
他的剪輯和運鏡,真不是你想學就學的。
更不要說鏡頭感和自我表現欲,都是這個視頻流量時代金子般的品質,是多少不敢真人出鏡的內容創作者和社會裡的i人羨慕不來的。
還有眼尖的網友發現,普普通通地隨手一發,閃過的就是巴黎世傢、阿迪耐克……
當然Sir不認為隻有底層才能說是“普通人”。
而且於文亮不管怎樣,他的那份自信和快樂,起碼是真實的。
與其說是他普通。
不如說是他有著普通人想做卻做不到的,放飛自我。
真正的普通人在幹嘛?
在受規訓和自我壓抑。
他們無法像於文亮那樣勇於秀出自我,因為他們認為,被欣賞,是有前提的——
要麼你長得好看,要麼有錢,要麼是學歷傲人。
否則就不值得秀。
即使秀瞭,也會因為平凡而被冷落和嘲笑。
普通人被要求證明自己不普通才能獲得價值。
而事實卻是,越長大,越認識到無法改變的身份——
於是接受平凡。
成瞭緩解焦慮和內耗的解藥。
過去大傢看偶像劇是因為,向往著有天“我也能一樣”。
而今天大傢贊賞一個個高調宣稱平凡的人,就感覺到自己不再被排擠,原來“你也一樣”。
02
當“平凡”成為流量密碼
於文亮和他的粉絲或許是平凡的。
但“平凡”一旦具有瞭吸粉效應。
事情就不可能還是那麼簡單。
就如同喝著肥宅快樂水的人平平無奇,但能把肥宅快樂水賣到全世界的生產商一定不會普通。
那麼,是誰在“制造平凡”呢?
簡單說,普通的於文亮能以這樣的速度火出圈,背後不可能沒有平臺流量的加持。
而大多數的普通人呢?
這個世界絕不缺少平凡,但往往是兩點一線,是日復一日,是隻有親友點贊。
所以。
與其說是普通人於文亮火瞭。
不如說是在今年,“平凡”這個主題火瞭。
前不久爆火的歌《大夢》,用7分55秒濃縮瞭所謂的普通人的一生。
今年來兩個網紅打卡點,淄博燒烤和天津跳水大爺。
日常熱門話題:
“年輕人開始反向消費”、“人人都是於文亮”、“挑戰200元吃遍XXX”……
總之,各大平臺不可能不懂,“平凡”是熱點,就看你怎麼追,怎麼塑造典型瞭。
在這種環境的驅使下。
平凡,其實也很卷——
你平凡,我就要比你更平凡。
昨天一個熱搜,#100元吃遍東北早市當事人道歉瞭#。
100元吃早市為什麼要道歉?
Sir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博主挑戰100元在東北早市能買多少早餐,發現根本吃不完。
但實際上呢?
不少當地人打假,說自己樓下的早餐確實便宜,但也沒到五毛、1元的地步,能不能別過分誇張東北物價。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因為現在拍東北早市,或者其他廉價市場的視頻很多,大傢愛看,有一種拿著緊巴巴的工資在別人的遠方享受消費自由的治愈感。
但結果是同類視頻太多,你不夠便宜,就不容易火。
於是視頻博主也不得不內卷。
搶著比較誰更便宜,更“平凡”。
Sir不否認平凡的價值。
但質疑的是。
那些借由平凡打造出的神話。
像爆火的淄博燒烤,小爐、小餅、小蔥組合,的確是有其特色,物價也公允。
但成為現象級後,淄博燒烤能承載起那麼多投註在上面的期待嗎?
當普通回歸普通之後,勢必迎來降溫。
大量燒烤店正在轉讓。
烤餅機器架好瞭,小餅卻不搶手瞭。
△ 58同城上淄博店鋪轉讓信息
被“普通”騙走流量,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走進“普通人的陷阱”:
以為普通人真的能被看見,降低自己的要求,改變自己的理想,鉆進外界標準化的“普通人殼子”裡。
這樣的普通,離平庸,還有距離嗎?
03
無法解決的普通人困境
的確,人人都是普通人。
但。
“普通”和“普通”之間,是有區別。
以兩首都關於普通人的歌為例,《大夢》和《平凡之路》。
2014年的《平凡之路》,雖然唱著“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但裡面戳破瞭普通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不平凡的、不普通的。
哪怕是接受平凡。
也必須先經歷風光,抵擋過頂峰。
就如同《平凡之路》的樸樹,以及電影《後會無期》的韓寒。
一個國民歌手,一個當過作傢、賽車手、導演。
他們的平凡,是“穿過人山人海”,是“問遍整個世界”的——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
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曾經毀瞭我的一切,隻想永遠地離開。”
也許你也想離開。
但更諷刺的或許是,一想到——我又擁有多少東西,又談何毀掉呢?
同樣表達平凡。
2023年的《大夢》或許更符合當下大多數人的心境,過去的普通原來是不普通,甚至是一種“錯誤”。
我已六十八 母親已不在
老二離瞭婚 娃交給我來帶
該怎麼辦
他說趁年輕 再去闖一闖,
說不定歸來時 會有一番景象,
我隻求他平安
太多的錯誤 總在重復
該怎麼辦
《大夢》裡的一段歌詞,“出去闖一闖”,曾經無數人的生活常態和志向所在,在如今成為瞭“太多的錯誤,總在重復”。
普通人是不是也在被規訓成隻有一種正確的模樣?
現在,正確的普通人。
是一直按照社會節奏行進的人。
上學、考學、求職、工作、結婚、生子,忙完學業忙工作,忙完自己的婚姻大事便操心孩子的人生大事。
每一個時間節點該去做什麼,就去做瞭,即使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的確是當下大多數普通人的常態。
但。
到底誰規定普通人隻能沿著如此單一軌道活著?
是想象中的“鍋蓋”。
在《後會無期》裡,江河(陳柏霖 飾)給馬浩漢(馮紹峰 飾)做實驗,將青蛙放進冷水鍋裡,點火,開煮。
典型的“溫水煮青蛙”實驗。
但江河本身是想推翻這個說法,當水開始沸騰瞭,青蛙也在蠢蠢欲動,打算跳出來。
青蛙開始察覺瞭
動物會依照環境做出改變
一切都會自然過去
青蛙不會把自己困住
自己會跳出來
這就是現實
沒想到馬浩漢一個反手把鍋蓋蓋上,堵死瞭青蛙的“逃生之路”。
這才是現實
當下的普通人就好像把自己放進這兩隻青蛙的處境,既然總會有鍋蓋封死出路,那就乖乖待在鍋裡面。
但,待在裡面就能安全無恙嗎?
從2014年的《平凡之路》到2023年的《大夢》,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愈發收縮,似乎隻剩下單一的模板。
就像現在大多數關於當下普通人生活的國產劇一樣。
傢庭劇,婆媳爭吵、夫妻出軌、孩子“雞娃”。
職場劇,職場還是成為瞭戀愛偶像劇的背景板。
就像《二十不惑2》裡一開始“封心鎖愛”搞事業的眾人,最後集體開啟新戀情。
可能不是國產劇失去瞭想象力,而是大傢更無暇去想象瞭——
比起撞開“鍋蓋”,更願意待在“鍋蓋”之下。
比起冒險,更願意求穩,讀書、工作、結婚、生子。
走“大眾路線”、復制他人平穩人生的生活方式,似乎才是“安全牌”。
但。
真的永葆安全嗎?
又是什麼促使普通人隻敢相信這一套“安全法則”呢?
是時代變瞭。
Sir好像說瞭句廢話。
遠方的哭聲震耳欲聾,近處的經濟收縮迫在眉睫,在好像什麼都發生又好像什麼都沒發生的三年後,誰不知道時代變瞭。
問題是,時代的變動下,人的變化一定會有正確方向嗎?
人在變。
在日趨保守的社會,過去“愛拼才會贏”的精英式、奮鬥式話語在當下失效。
從愛拼到求穩,求一個“鐵飯碗”,順著風吹,似乎這樣就不會被時代的大風吹倒。
順應時代有錯嗎?
沒錯。
但。
怎麼樣算順應時代?
Sir想講一個故事。
張藝謀曾經的工友雷佩雲,他在《十三邀》裡講過的真實經歷。
在80年代中,國企發展如火如荼,改革開放啟動不久的時候,他選擇瞭辭職下海。
當時的一個領導說:政策一變,他就完蛋。
後來一年年過去瞭,雷佩雲又遇上那位領導。領導說:不好瞭,這次人們逼著我下崗,一個月發二百塊錢。
當時一天賺兩千塊錢的雷佩雲沒有吭聲,他生怕哪天政策又變瞭。
他和領導,到底是誰順應瞭時代?
誰都不敢打包票。
因為——
政策一變,他就完蛋。
在時代的大山面前,普通人隻是沙粒塵埃。
無論是出走,還是留守,普通人的胳膊終究擰不過時代的大腿。
時代的風一直在吹,時代也一直在變。
出走和留下,沒有哪個才是正確的答案。
普通人的困境一直存在。
就是過去那條“今天平凡的我,未來會變得不凡”的成功學路徑,在今天讓人越走越窄瞭。
於是大傢才指著平凡說——這就是答案。
但Sir想。
真正的接受平凡,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是社會評價標準的轉變,是要從制度和福利各方面保障一個平凡人也能活出應有的尊嚴感。
而不是遭遇困惑後,掉頭尋找的安慰。
因為這聽著更像是機會主義。
怕就怕。
我們假裝接納瞭。
卻隻是仍然恐懼和鄙夷著平凡,一旦有機會隨時準備拋棄平凡,暫時地接受——
也隻能如此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