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期待已久的《我們的歌》第五季終於開播。

在目前已官宣的A組歌手中,飄又看到那張顯眼的熟悉面孔——大張偉。

當然,如今在內娛綜藝看到大老師的身影已見怪不怪,倒是很少見他如此流連於同一檔音綜,還連續參加瞭三季。

對此,他有自己的理由。

這就是屬於我的遊樂園

其實上一季節目大張偉就用開玩笑的口吻表白過——

別的節目對我來說是寬容

這個節目對我來說是縱容

區別在於,後者是懂“寵”歌手的。

的確,咱觀眾多少也算閱音綜無數,對於歌曲的重新演繹,多是換瞭音色的翻唱,而少精彩動人的改編。

而被歌手視為遊樂園,還“寵”出瞭不少新的經典金曲的節目,《我們的歌》還是頭一個。

作為一檔音樂類原創綜N代,做到第五季依然觸動人心,它的保鮮秘訣到底是什麼?

01

一個精彩的舞臺,自由度和創造力,往往缺一不可。

《我們的歌》最吸引人的一點,就在於它敢放手縱容歌手“玩”音樂

跟往季一樣,節目規則是讓前輩和中、新生代歌手跨代合唱。

而這一季,節目組繼續“搞事情”,新增瞭直通舞臺的“電話搶人”玩法,在原本盲盒式配對的基礎上,增加瞭更多可能性。

沒想到的是,一個新規則也能被玩出笑點……還鬧瞭個烏龍。

庾澄慶剛表演完,還沒弄清規則的“迷弟”光良立馬搶占熱線,想尋求合作,殊不知歌手隻能跨代合作(倆人同屬前輩歌手),於是誕生瞭以下場面——

光良懵圈,哈林凝噎,觀眾樂翻。

不止規則,在這個節目裡,好音樂也是“玩”出來的。

由經典金曲打底,歌手的創意和靈感再錦上添花。

這也是它能吸引這麼多優質歌手的首要原因,尤其是本身喜歡嘗試不同曲風的歌手。

比如,庾澄慶。

被稱為“音樂頑童”的哈林,的確是樂壇一朵仙葩。

他是臺灣樂壇首位集詞曲、編曲、制作、演唱、彈奏於一身的六邊形唱將,出道伊始,在此前還在流行民歌之聲的80年代,他便開始融合歐美流行樂,做出更有節奏和律動的音樂,開創瞭華語樂壇的rap先河。

哈林早期的專輯裡,既玩過超前多變、同時編排流暢得像即興表演的復雜編曲,也做過極致深情的庾式情歌。

當同期其他歌手還在規規矩矩出專,他卻大膽啟用自己的虛擬形象,用變聲器把自己的聲音變成寶寶音,推出專輯《哈寶寶來瞭》。

果然還是你哈會玩。

實際上,早年在綜藝《超級星期天》的固定板塊“哈林夜總會”裡,哈林就過過一把改編癮,顯露瞭十足靈動的創作才氣。

如今的他,依然沒改“音樂頑童”本色。

第一期歌手盲配,哈林果斷選擇一種平時很少玩的風格——和符龍飛合作《悟空》。

這首融合瞭戲曲元素的歌其實演唱難度極高,連身經百戰的老唱將哈林都承認。

但倆人的合作依然讓人驚喜——

哈林沙啞低沉的嗓音,自帶一種老生的滄桑顆粒感,高音又飽滿有爆發力。

搭上符龍飛宏亮溫潤、聲韻清脆的小生戲腔,雖然沒合體彩排過,但聲音合在一起卻高度默契。

我們的歌2775

如果說,哈林玩的是新風格的嘗試。

那大張偉玩的,則是一種舞臺張力。

看過前幾季的觀眾,大概都會對大張偉的改編玩法有一種意料之中的驚喜。

好怪,但又不意外。

不論是熱血搖滾版《忽然之間》,京韻大鼓相聲版《夢醒時分》,還是糅合瞭20種曲風、妙趣橫生的《我的果汁分你一半》,改編都很大膽,主打一個出奇制勝。

但這次,一向愛燥的“朋克偉”難得深情一回,和時代少年團馬嘉祺合唱一曲《Fly Me To The Moon》。

帶點慵懶小性感的大式深情,搭配馬嘉祺清亮的聲線和輕柔的咬字,給這首歌鋪上一層朦朧飄逸的美感。

兩個男人同臺,竟碰撞出瞭滿屏的浪漫泡泡。

我們的歌1382

你會發現,他們玩歸玩,卻還總能玩出新鮮感和挑戰性。

玩音樂,其實是尊重音樂、突破自我的一種包容心態。

02

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是——

《我們的歌》在做的,並非販賣情懷,而是屬於這個時代的“金曲秀”。

懷舊感動之餘,依然有讓人心頭一熱的共鳴。

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這季同樣有記憶中熟悉的聲音。

比如情歌王子,光良。

試問當年誰沒一邊哼著“我願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一邊為《童話》MV裡的故事流過淚?

聽《第一次》時,借著光良溫柔的嗓音,訴說純真初戀中的少年心事。

這類更擅長走心的歌手並非玩不起來,隻是他們的遊樂園藏在心裡。

好比第一期,光良在創作自己的AI自畫像時,就描述過一個坐在月球上的孤獨王子。

他說,像這樣一個人呆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安靜思考,就是他一直以來的創作常態。

他們習慣獨自專註創作音樂,或用聲音和對歌詞的理解,將歌裡的情感和情懷準確傳達出來。

因此,即便時光變遷,他們的聲音依然能讓人共情。

這次光良搭檔陳卓璇和徐子未合作《流沙》,三人同屬溫暖聲線,但又略有不同。

陳卓璇清透,徐子未醇實,默契和聲恰到好處。

而光良幾十年如一日的清澈少年音一出來,更是瞬間把我拉回記憶中的某個夏天。

我們的歌1060

當年這位內斂的理工男,其溫柔憂鬱的聲音常被用以表達少年心聲。

而另一位,臺下喜劇人,臺上一直是情感細膩的天生歌姬黃麗玲A-Lin,則常被用以宣泄成人式的悲傷情緒。

小時候聽《給我一個理由忘記》《失戀無罪》,那時的我們或許還消化不瞭歌詞的厚重,但在她情感飽滿的聲音中,卻大致能感受到一種暢快淋漓的情緒釋放。

和光良一樣,這次A-Lin和曾比特合作《記得》,也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A-Lin還是擅長用飽滿的情緒詮釋歌曲的內涵。極具故事感的醇厚音色和帶著技巧性的轉音處理,道出瞭感情由濃轉淡的無奈和復雜。

而曾比特同樣厚實的嗓音和張弛有度的控制,則新添瞭一種松弛氣質。

當倆人的聲線搭在一起,便給這首歌註入瞭一股哀而不傷的力量感。

我們的歌2983

正如正在適應節目玩法的光良所感慨的,“出道二十幾年還是有新的東西沒試過”。

跨代歌手的合作也不隻是音樂的單向傳承,而是雙向的討教和指教。

所以我更期待的,反而是這些本身風格鮮明的歌手。

畢竟這個舞臺,除瞭能讓歌手駕輕就熟地玩音樂,還有激發和挖掘音樂潛能的功能。

猶記得上一季周傳雄唱《鬥羅大陸》。

沒想到,平日溫柔儒雅的情歌教父,竟和張淇、蕭敬騰同臺玩瞭一把熱血搖滾,適配度極高,也著實給屏幕前的我們帶來極大的震撼和驚喜。

在跨代合作的規則下,誕生瞭一場場跨越時空的交流,歌手們自我開發也好,自我顛覆也罷,的確很難不讓人期待。

03

為什麼我們聽不膩經典金曲的新演繹?

說到底,並不是為瞭感懷過去,而是為瞭當下的自我慰藉。

在對經典的不斷發現中,用驚喜和新鮮感刺激和豐盈自己。

恰如第五季的主題,“一路為伍,向生綻放”。

不同時代都有音樂一路為伍,且留存著每個時代的印記,但我們可以通過註入新的理解,在熟悉的旋律中引發新的情緒共鳴。

因此,雖然節目做的是經典金曲的新演繹,卻不是在往回走,而是向前看。

如果說前幾季主題側重懷舊,這季則著眼於腳下的生活、生命和生機。

從選曲上看,《Fly Me To The Moon》是第一首在月球上播放的人類歌曲,在這個舞臺上,呈現出一種自由飄蕩在太空的呼吸感。

還有大張偉心心念念的那首《在路上》。

原來,大張偉執著於唱這首歌的背後,還牽扯出一個關於音樂初心的故事——

這首歌是大張偉的伯樂麥田守望者樂隊的作品,在這次重唱經典中,大張偉意在感激知遇之恩,回歸音樂初心。

更是為瞭傳達歌曲中“我喪失瞭我的理想,但仍遍地開放”的音樂力量,將當年被音樂擊中的美好瞬間獻給這個舞臺,以及如今的自己。

以前的大張偉,有點像塞林格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裡,同樣迷茫、矛盾、叛世的主人公霍爾頓,隻不過他找到瞭音樂這一表達出口。

因此聽這首歌的時候,總讓我想起大張偉15、16歲寫的《靜止》《破滅》《花》……那種少年也識愁滋味的苦悶表達。

不同的是,如今他的歌聲裡,那種少年直白的反叛已變成一種閱盡千帆後的坦然和自由。

拋開情緒宣泄式的編曲和唱法,隻是滿懷熱忱地唱著,搭配陳卓璇清甜幹凈的聲線,愈發真誠得動人。

我們的歌258

《我們的歌》的舞臺誕生瞭不少金曲,也見證瞭不少歌手的變化。

幾季下來,我們看到的,仿佛還是原來記憶裡的那些歌手,但又變瞭,且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怎麼變。

整體而言,這季流淌著一股擁抱當下和未來的治愈暖意

還沒匹配到搭檔的符龍飛,在聽完曾比特表演後,反而在撮合他和自己的理想搭檔哈林。

第一期徐子未抱憾離開舞臺之前,歌手們暖心鼓勵。留下來的,還有一個專屬於他的solo舞臺。

在這個舞臺上,歌手之間惺惺相惜,且無關輸贏,隻為作品。

到這,我也大概看懂瞭大張偉和這檔節目的互相偏愛。

他曾說——

我從小就覺得世界上有好多特別煩人特別討厭的事,多得跟星星一樣,但音樂就是太陽,太陽一出來星星就不見瞭,我一直希望我的歌能成為太陽,但太陽有時候會顯得過於直接,顯得有點刺眼。

如果說其他舞臺隻是呈現他的耀眼,那這場音樂狂歡,便是在包容他的刺眼,以及保護他那因為刺眼而可能畏縮的自信。

懂他那些難被常人理解,甚至連自己都不夠確定的奇思妙想。

都說忠於自己的美好這事非常難,但這群懂他的人,給足瞭他忠於自己的底氣。

不隻是歌手,《我們的歌》也是歌手和觀眾之間一座成年人的遊樂場,跨越年齡和身份,又以音樂為鏈接,聽聽故事、共享情緒、甚至感悟人生。

在這個容易自我禁錮的時代,每個人心裡也的確需要這樣一座種著音樂因子,適當縱容和寵愛自己的遊樂場。

撒歡也好,療愈也罷,或僅僅感知當下的感受,並向前跳脫出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