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扛票房這事兒吧,其實挺抽象的。
演員對票房有沒有影響?那肯定有,而且還很大。同一個片子,是吳京演還是王京、李京演,最後的票房必然有差。
但如果過分看重這一點,又會常常被打臉。
吳京、沈騰作為國內“扛票房”的兩大旗幟性代表,這個暑期檔的兩部新片票房都很一般,尤其沈騰那部《超能一傢人》,撲街程度堪稱年度慘案。
所以啊,脫離電影質量來談“扛票房”,自然是沒有意義的。
回到標題,“為啥黃渤不扛票房瞭?”有人一定問瞭,我渤哥暑期檔三部新片,《封神1》《熱烈》《學爸》,票房加起來奔40億去瞭,你管這叫不扛票房?
這裡就要強調一下,我在聊一個演員扛不扛票房的時候,到底想聊些什麼?
兩個詞,記憶點與存在感。
這意味著,一個演員在一部電影中,是否有那些微小的、具體的記憶點,以及那些宏觀的、整體的存在感。
如果兩者皆無,那麼哪怕這部電影大賣特賣,在我看來也跟這個演員沒多大關系。
由上到下:《熱烈》《封神1》《學爸》
從這個角度,再看黃渤暑期檔這三部新片:
《封神1》賣得最好,但黃渤的存在感也是三部裡最弱的,這當然和戲份不多直接相關,出彩的重頭戲都在其他人身上。同時薑子牙的喜感設計也反響平平,與電影的整體基調不在一個頻道,這都是黃渤吃虧的地方;
《學爸》他是絕對的C位,但這個角色實在是太“黃渤”瞭,搞笑和煽情都沒什麼新鮮感,看完就忘;
這裡面黃渤唯一帶給我記憶點的,是《熱烈》。
作為雙男主之一,黃渤飾演的教練實際上是電影真正的敘事核心,那段拿五萬塊跟王一博分道揚鑣的吃飯戲,看完一直記得。也正是這場戲,讓這個俗套的逆襲大叔形象一下子豐滿許多,黃渤精湛的表演功不可沒。但就整部電影而言,這樣的記憶點又實在屈指可數。
整體來看,三部新片,快40億票房,但黃渤在其中的記憶點和存在感,確實都挺一般的。所以,我所謂的“黃渤不扛票房瞭”,或許可以這麼理解:
記憶點少也好,沒存在感也罷,最終指向的,其實就是人物魅力的全面缺失。
而對黃渤來說,這種魅力的喪失,也並非是從這個即將過去的暑期檔開始的。
往前推,2018年暑期,導演處女作《一出好戲》名利雙收;2019年春節,主演《瘋狂的外星人》大賣20億+。
自這之後,黃渤就沒什麼能讓我記住的角色瞭。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今天想討論的。因為,這與黃渤個人有關,又不僅僅與黃渤個人有關。
我拆分瞭一下黃渤的核心氣質,咱們一點一點,慢慢聊。
1.
“醜”
黃渤剛火那幾年,“醜”是主要的標簽之一,晉升一線後其實就很少提及瞭。
很多人可能下意識覺得,“醜”是喜劇演員的優勢,但如果我們掰著指頭數數,凡是能演男一女一的喜劇演員,其實國內國外真沒幾個醜的,單看現在國內的幾位:
葛優、徐崢、沈騰、黃渤、王寶強、鄧超、雷佳音、魏翔、賈玲。
這裡面,真能貼上“醜”這個標簽的,應該就是黃渤、王寶強和魏翔瞭。
不過相比黃渤,另外兩位在喜劇上都有自己比較鮮明的辨識度:
王寶強從“囧”系列到“唐探”系列,打的是裝瘋賣傻的直來直去;魏翔的神經刀氣質,也是差不多的邏輯。
而黃渤的“醜”,賣點是什麼?顯然就要抽象、模糊很多。
由上到下:《學爸》《唐探3》《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有人說,渤哥早就不走“醜”這個路線瞭,這話其實還真不假,但細想想:
對徐崢、沈騰這種顏值底子不錯的演員,中年發福對喜劇效果可能還有加成。黃渤就恰好反過來,現在肯定是比過去精致多瞭,但相應的,也沒有過去那麼有喜感瞭。
而且,“醜”對這些男一、女一喜劇演員最大的限制是:
演愛情戲,很容易就尬得一批。
徐崢、沈騰、雷佳音,甚至60多歲的葛大爺,近期拍喜劇都還在拍愛情。反過來,王寶強、魏翔的喜劇就幾乎不怎麼涉及感情戲。
黃渤呢?其實也能看出來在盡力規避愛情戲,這兩年的作品清一色都是離異或喪偶的前夫設定。但說真的,黃渤和美女談戀愛,總還是覺得別別扭扭:
《學爸》是美女醫學博士嫁給瞭他這個社會小老板,怎麼想都不讓人信服,《熱烈》《外太空的莫紮特》演他前妻的是齊溪和梅婷。
再往前,《被光抓走的人》是譚卓,《一出好戲》搭的是舒淇,《記憶大師》是徐靜蕾,《心花路放》是袁泉,《親愛的》是郝蕾,《101次求婚》是林志玲,《假裝情侶》則是江一燕。
不數不知道,黃渤搭過的女演員,演過的愛情戲,還真不少。
由上到下:《一出好戲》《101次求婚》《假裝情侶》
平心而論,十年前精瘦的渤哥,
和美女談戀愛還沒後來那麼違和
但咱們客觀說,上面搭瞭那麼多女演員,真正算得上效果不錯的,應該隻有《親愛的》和《被光抓走的人》吧。
偏偏那兩部,一個是離異的兩口子一起找孩子,一個講的是愛情已死、一地雞毛的中年夫妻……
要麼跟愛情沒關系,要麼就是愛情的反面。
十年前《心花路放》開始演離婚男,中間則是演各種感情不順,到這兩年,連著三部都是刻意規避愛情的“前夫哥”。
所以啊,拍不瞭愛情戲,真的是號稱戲路很寬的黃渤一大致命軟肋。
這麼看,最會用黃渤的,還是寧浩,“瘋狂三部曲”+《無人區》個個出彩,而每一部,還真的都是零感情戲。
《親愛的》
2.
苦
苦,是黃渤的第二種核心氣質。
年輕時候,黃渤演的基本都是底層草根,所以苦是苦逼中透著倔強不屈的那種喜感,寧浩和管虎都在強化他這份氣質。
後來,影帝拿瞭,50億、100億、150億票房節節攀升,除瞭寧浩《瘋狂的外星人》,黃渤基本不再演草根,差不多演的都是中產或小市民瞭。
於是,那份苦就從苦逼,變成瞭苦悶。
這裡問題就來瞭,因為苦逼可以苦中作樂,但苦悶,大概率是作不出什麼樂子的。
所以,苦悶的黃渤,在《親愛的》《記憶大師》《被光抓走的人》中是形神兼備、塑造精準的。但隻要涉及喜劇類型,那份苦悶就變得擰巴起來。
苦逼的搞笑,是依靠那種內在的旺盛生命力。而上有老下有小的苦悶中年,可能因為太過寫實,連搞笑都透著股辛酸和較真兒,哪怕笑出來瞭也是一臉苦笑。
《熱烈》中,小嶽嶽吐槽黃渤“醜”,說“長得像個蟾蜍”。要是年輕時的黃渤我可能還會笑,但一聯想到片中黃渤那張苦悶中年一臉落魄、不得志的面孔,這種人身攻擊式的吐槽隻會讓我覺得,人生已經足夠悲涼,你倆何必如此……
《熱烈》
當然,苦悶讓人笑不出來,除瞭黃渤的個人氣質,也有時代的因素。
過去,苦逼的黃渤能把我們逗笑,因為背後旺盛的生命力,與奮進向上、朝氣蓬勃的時代風貌是自成一體,相輔相成的。
現在,苦悶的黃渤讓我們笑不出來,也是因為,經濟下行,前途灰暗,生活已經夠苦的瞭,還要繼續看苦悶的黃渤在大銀幕上各種被現實毒打?
可算瞭吧。
《被光抓走的人》
3.
高情商
高情商,是黃渤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的另一個核心氣質。
其實這個標簽的開始流傳,差不多和黃渤整個人氣質的中產化是同一時間。因為所謂的高情商,背後指向的彬彬有禮、不卑不亢、氣定神閑、運籌帷幄,都是中產甚至再往上的階層詞匯。
當高情商在戲外成為核心氣質,就意味著黃渤在戲內,也離草根漸行漸遠瞭。
不過這都是我馬後炮的總結,沒什麼實際意義,關於黃渤的高情商,我真正想聊的還是:
黃渤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首先,我想沒有多少高情商的人,是真正在享受、欣賞自己的高情商的。
高情商背後,一定是一顆溫柔的內心,情緒穩定,頭腦清醒,沒有太多侵略性,且充分顧及他人的感受。
所以,黃渤的高情商不止體現在得體的回應,更表現在隻要有他在,這個場子就不會冷,妙語連珠、活絡氣氛等等,都是他所擅長的。
《熱烈》路演
但與此同時,這類高情商的人,往往也都會刻意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感。
當一個人太懂得強裝得體有多累的時候,他就一定會刻意與他人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對外表現出一種得體、但有距離的冷感。
或者說分寸感。
我疫情前采訪過黃渤,他給我的整體印象,就是這樣一種冷感和分寸感。
既不會兩三句話打發你,但也不會隨便跟你掏心掏肺。每個問題都回答得很真誠,但你也看不出他真正的情緒,要說那回答有多少幹貨有多少料,也沒有。
記得采訪完我感慨,這就是標準的職業明星啊。
《封神1》路演
那麼,黃渤這種高情商,對他的創作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在我看來,這可能會讓他陷入到討好自己、討好觀眾與討好片方的三重平衡與糾結之中。
糾結的結果,就是不上不下的溫吞。
聰明如黃渤,一定知道喜劇其實早已不太適合現在的他瞭。但不管是自己做導演,或者做監制,還是隻做演員,掌控力有強有弱,他似乎還是會為觀眾喜好考慮,為片方回本操心,於是結果就是始終丟不開喜劇,沒法真正做割席。
《一出好戲》如果砍掉那些刻意搞笑和迎合觀眾的三俗,《學爸》如果能在現實映射上走得更遠,票房可能會受點影響,但兩部作品就可能真的會被時間留存——我想,後者才是黃渤個人更想要的吧。
看看王寶強,《八角籠中》就跟喜劇的王寶強徹底分道揚鑣。
但這就是黃渤。這就是高情商要承擔的後果。
黃渤、王寶強
最近的新聞,黃渤又因路演高情商回答上瞭熱搜,觀眾現場質疑去年的《外太空的莫紮特》為什麼那麼爛,黃渤一番回應被稱贊。
我把黃渤的回應打在下面,整個看下來,我就一個想法:
做個高情商的人,說那些高情商的漂亮話,照顧到所有人的感受,是真的很累啊。
我們都是普通人,會面臨高、面臨低,面臨失誤,或者面臨有一些選擇,甚至像有一些題材,你不去嘗試,就會永遠站在原來的地方。去嘗試,它就有可能會成,有可能不會成。
我沒辦法永遠站在原地,往前走一步,都有可能是一個分岔路口。我有繼續往下走的必要,我有我自己的追求也好、選擇也好,我也從中得到瞭很多,當然也會失去一些東西。
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在思考,自己也在判斷,當然也感謝你們一路的陪伴。我不希望自己的一生永遠是在一馬平川的路上,都是希望有一些不同的尋找、不同的嘗試,當然,人也不可能永遠走在上坡的路上,無論起伏,都是我的人生,我都要面對它。
《學爸》路演
4.
意義
順著高情商,我想再補充一點,黃渤,是一個追求意義的人。
這是他和其他喜劇大咖很不一樣的地方,葛優很隨和,徐崢很精明,王寶強很樸實等等,這其中,和沈騰的對比最為明顯。
說起來,沈騰算是在國產喜劇領域,接棒黃渤的那個人。
都擅長演小人物,不過沈騰就像是黃渤的反面,黃渤是打不死的苦中作樂,沈騰則渾身透著一股滿不在乎的松弛勁兒。
所以,沈騰雖然如今是國內喜劇第一人,但我從他身上似乎也感受不到多少野心和上進心。
他在所有作品中,差不多都是類似的風格和模樣,“吊兒郎當”,滿不在乎,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毫不費力,觀眾就能笑半天。不管什麼類型的電影,沈騰一來,都能瞬間被他的松弛勁兒影響。
這是沈騰的魅力,或者說天賦。
《超能一傢人》
相比沈騰輕輕松松的天賦碾壓,黃渤後天努力的成分看上去就要多很多。
做個不負責任的比較,如果說沈騰隻是把拍電影當成一份普通的工作,那黃渤或許更把電影當做神聖的事業。
所以他會在乎表達,會追求意義。
他會對第一次做導演的《一出好戲》百般雕琢,討好觀眾的基礎上,表達盡可能做到瞭最深刻;會不願意浪費拍戲間歇和不拍戲的時間,做繪畫、陶塑等其他藝術的嘗試等等。
在作品的選擇上,也能梳理出他的意義追求。近五年來,國產電影整體不太景氣,黃渤的個人代表作不多,但拋開那些不得不演的硬核主旋律,細分析,每一部似乎都還是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意義:
《瘋狂的外星人》《被光抓走的人》《外太空的莫紮特》都是國產軟科幻的嘗試;
《奪冠》《熱烈》都是國產體育類型的嘗試;
《封神1》是國產魔幻類型的嘗試;
《風平浪靜》《學爸》兩部監制,都來自他發起的HB+U新導演計劃,是作為圈內前輩扶持新人創作者的嘗試。
《奪冠》
說實話,追求意義這個事兒,和高情商一樣,都挺累的,好多時候,結果也不一定理想,更可能是出力不討好。
就像,會有觀眾質問黃渤為什麼拍爛片,但我也懷疑,未來是否會有人站起來問沈騰,《超能一傢人》為什麼那麼爛嗎?
怕是不會。大傢看沈騰,就是圖一樂,哪怕電影爛,也大概率不會怪罪到他頭上。
但對黃渤,觀眾似乎天然就是會高要求,你是影帝,你是票房保證,你是高情商,你不能拍爛片,你要有創新,等等等等。
一個完美主義的演員,可能就是會有完美主義的觀眾。
5.
未來
到明年,黃渤就50歲瞭。
雖然出道晚,但也在這個圈子摸爬滾打20年瞭。未來,黃渤還是不是中國電影的扛票房主力?更多可能還是要看類型、情緒價值和整體質量。
不過,以我個人的看法,他應該適當放下高情商帶來的壓力,做點自己真正想做的東西瞭。
更具體的建議是:
不要拍喜劇瞭,除非導演是寧浩;
回歸小人物,塑造真正復雜的角色,“絕境求生”的角色,即便國內的環境肯定會對尺度、深度有所限制。
比如還是待映狀態的《涉過憤怒的海》,裡面的黃渤,很可能是過去十幾年都未見過的黃渤。
《涉過憤怒的海》
結語
其實啊,我們這種業餘旁觀者,給人傢專業人士提建議,這事兒本身就是瞎說瞎聽,做不得數。
單是客觀存在的信息差,就會讓我們這些外行的很多判斷失去意義,繼而顯得幼稚。
隻能說,拍電影是個很復雜的事情,在中國拍電影,又尤其復雜。
還是祝福黃渤。
像他這樣仍在堅定追求意義的電影人,確實不多瞭,尤其是他們這一批中流砥柱。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