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浩月

自疑似歌手李玟生前控訴《中國好聲音》的錄音與視頻傳出,前後已有近一周時間,《中國好聲音》母公司星空華文股價遭到腰斬,兩天暴跌240億元,浙江廣電集團發文稱“將以負責任的態度進一步調查核實”,而據媒體自《中國好聲音》燦星文化內部匿名人士處瞭解到,“《中國好聲音》照常播出、照常錄制”。

目前李玟與《好聲音》之間曾有的摩擦,已掀起輿論的驚濤駭浪,但如同風暴眼內部也有平靜一面一樣,社交媒體上的熱議,以及網友的情緒,並沒有真正淹沒《好聲音》,8月18日晚《好聲音》的正常播出,表明在輿論與節目之間,仍存有一道隔離墻,罵《好聲音》與看《好聲音》的人,分別處於墻內墻外,兩不相幹,而正是因為這檔節目仍有觀眾,所以它還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理由。

曾經,《好聲音》在社交媒體刷屏,當時節目新穎的表現形式,以及熱門選手的視頻,陪伴過網友們打發掉不少娛樂時間。如今,2023年的《好聲音》已經是第12季,在它曾經火爆過的社交媒體上,已經罕有人關註,加上李玟的緣故,這屆《好聲音》在豆瓣上被打出驚人的低分2.5分,這種情緒化的打分模式,來自網友無處釋放的憤怒。

網友的憤怒,來自於李玟錄制節目期間所遭到的不公正對待,這是顯而易見的表現原因之一,而促使網友集體發聲的潛在動力,則屬於對弱者的同情,平臺的強勢,使得李玟處於弱勢一方,而李玟因為身患腿傷、癌癥以及抑鬱癥,無形中又擴大瞭雙方的強弱對比,網友在幫李玟鳴不平的同時,亦有替世間所有弱者呼喊的行為動機。如果搞不清楚這一龐大、有力、不熄不滅的集體情緒深處來源,那麼被批評的一方,也便找不到準確的回應言語,模棱兩可的回應隻會火上澆油。

而之所以《好聲音》相關方面,對網友的抵制與激烈批評給不出滿意的答復,是因為還有“沉默的大多數”在社交媒體輿論場外給予節目支持,據報道,《中國好聲音2023》首播節目收視率突破0.63,是同時段衛視收視冠軍,周華健、薛之謙、潘瑋柏、劉憲華四位導師也引起各自粉絲們的關註。如果統計一下《好聲音》目前的主流觀眾群,很有可能會發現他們多來自於下沉市場,當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網友不斷追逐著一個又一個娛樂熱點的時候,早期《好聲音》的影響力剛剛穿透城鄉,傳導到對娛樂消費反應較慢的群眾群當中,直白一點說,《好聲音》已經不再是辦給一二線城市觀眾看的節目瞭,而它的新興觀眾群,則會對節目制作內幕的關註度與敏感度沒那麼高。

李玟雖已逝,但她這次仍然被動地被推舉到瞭“代言人”的位置,她的故事,為人提供瞭勵志、美好的一面,她的遭遇,激起瞭人們對於痛苦、屈辱、悲傷的共情,哪怕對李玟不怎麼熟悉的網友,也會不自覺地站在她這一邊,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如果得不到疏導與解壓,那麼當下一次有類似事件曝光時,將會成倍地再次爆發出來。

在近20年的歌唱選秀史中,曾有無數個激動人心的瞬間,也有不少默默無聞的歌手,通過選秀一夜成名,成為娛樂圈的明星。哪怕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選秀的本質是一場“秀”,是設計好的演出,有不少虛構的情節,但知道真相的人,仍然會選擇較為客觀的態度,來評價選秀這枚硬幣的正反面。但在後期,選秀節目暴露出來太多不堪的一面,比如“倒牛奶打榜”等,選秀真正讓人看到瞭貪婪、愚蠢、醜陋等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選秀對於“野蠻生長”模式的推崇,對於制造“爆炸新聞”的嗜血式追求,還有為瞭滿足流量欲望所使出的各種大小動作,其實已經寫進這一娛樂形式的基因當中,在制造這一娛樂產品的過程裡,產生矛盾、沖突、甚至是暴力,便不足為奇瞭。

龐大的市場需求,需要大量的視頻內容來滿足,把選秀內容放在當下整個視頻消費領域當中,它仍然破具賣相,罵的人可能已經不再看選秀,但看的人仍會蜂擁而至,在泥沙俱下中,有百般面孔……在這輪風波過後,《好聲音》大概率會如相關人士的判斷那樣,“照常播出、照常錄制”,來自網友的“有罪推定”以及來自相關方面的“無罪辯護”兩相抵消,在擅長遺忘的時代,用不瞭多久,這輪風波就會像沒發生過一樣。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