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日你肯定已經從朋友圈感受到瞭——

母親節。

祝天下的母親節日快樂。‍‍‍‍

但這個節日,又很難是單純的快樂。‍‍‍‍

因為想到又是一年,媽媽又增長瞭一歲。

因為一年裡除瞭這一天,媽媽總是很容易被忽略,我們也很難表達出愛。

生產,哺育,持傢。

媽媽把子女們送入成年,同時也送走瞭她的青春年華。

於是我們總說母親是偉大的。

但Sir總覺得,偉大是一種遺忘,突然想起媽媽的時候,也就隻好用一句“偉大”搪塞過去。

其實,比起用鮮花和禮物,媽媽更期待的可能是理解。

比如,一個簡單的問題:媽媽今年幾歲瞭?

你也許很快能說出答案。

但小心,媽媽告訴你的年齡,可能“騙”瞭你。

△ 此處有彩蛋,稍後揭曉

今天這一篇,Sir不想再重復媽媽們有多辛苦,多偉大。

而是想揭開媽媽年齡的秘密。

在這幾年的影視劇裡,湧現出瞭越來越多“不一樣的媽媽”,她們的的年齡一個比一個更像是謎。

不信嗎?

解開這個謎的的過程,就是我們長大的過程。如果可以,真想回到小時候,什麼也不用知道,好像媽媽也永遠不會變老……

01

《漫長的季節》在不起眼的角落裡,塑造瞭一個讓人驚嘆的媽媽——

太像瞭,太像瞭。

王陽的媽媽,羅美素。

有時候,媽媽總是看起來大一些。

大概相當於丈夫的年紀加上孩子的年紀

為啥?

劇中的王響成為父親後,好像隻顧著自己老去,孩子的成長在他的視野裡是缺失。

但媽媽羅美素不行。

兒子一天天長大、變化,都疊加在她的年齡裡。

在傢修煉多年,其實擁有十足的生活智慧。

她周旋在兩個“不會表達愛”的男人之間,軟化爺倆的關系。

火車司機王響,有能力,當然也有愛面子的大男子主義。

下夜班回傢,見爐子裡沒粥,嫌幹巴,張嘴就抱怨。

兒子蔫瞭吧唧一看就來氣,剛想叨叨幾句,瞧美素怎麼治。

不硬來,示弱,給好。

兒子呢,不愛表達,脾氣也急,可心思細。

王陽不復讀,打工來的第一筆工資,就給老頭買瞭件騷氣的紅毛衣。

介意兒子不讀書去打工的王響心裡樂呵,嘴上不肯松口。

毛衣有點小,有點緊。

瞧瞧咱羅女士:你隨口抱怨,那我就隨口應付唄。

咋有點緊(穿穿就松瞭)

是不是有點小(洗兩水就大瞭)

但正事兒不能忘。

假裝吃醋提醒王響抓重點,強調兒子的心意。

既給瞭王響的嘴硬以臺階,又解決瞭問題。

說真的,羅美素的教育方法,比冷硬地隻會單方面輸出的王響,要高明太多。

她真正尊重孩子,願意傾聽王陽的想法,而且無條件支持孩子的任何決定。

兒子不懂的社會閱歷,她已經是過來人。

丈夫不懂小年輕的想法,她能夠傾聽。

一個羅美素的心理年齡,可不就是王陽和王響的總和嗎。

羅美素看起來最無能,可就是這樣一位無能、幾乎沒有存在感的母親,道出瞭全劇最精辟的一段總結。

這句話簡直是打通瞭父子兩代人代溝的“上帝視角”。

很多時候,母親不得不比她的實際年齡懂得更多。

02

母親,很包容、很寬厚、很成熟。

是嗎?

不過是我們的從小的“刻板印象”。

你越長大,就越可能被顛覆。

最戲劇化的一個可能是——

媽媽的年齡,和你的年齡調換瞭。

來自今年的新片《臍帶》,一位身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草原母親,娜仁左格女士。

因為疾病,她忘瞭自己的身份和周圍的人,也得以脫掉母職,仿佛像個小孩一樣“調皮搗蛋”。

她會在墻上尿尿;

聽歌聽到興起會到湖邊跳舞;

認認真真地看螞蟻搬傢。

當她做這一系列事情時,兒子會出來管她。

大兒子不耐煩,攔腰把母親扛到浴室,粗暴地用花灑沖洗。

小兒子溫柔些,為瞭防止母親逃跑,用一根繩索牽在母親腰上。

一個鏡頭,母親哀傷且依戀地喊出瞭“爸爸”。

母親成為“女兒”,兒子成為“父親”。

兒子和母親的年齡好像調換瞭。

但他們真的能調換嗎?

——論耐心,兒子對母親,不及母親當初照顧他時的百分之一。

另一個巧妙的設計:

醉酒的卡車司機撞破瞭老房子的一面墻,兒子用塑料薄膜暫時封起。

這座房子就成瞭一個巨大的子宮,塑料薄膜像是胚胎外包裹的透明羊膜,從這裡,她看到瞭載歌載舞的父母。

卡車司機撞破瞭墻面之後,她以生命的初始狀態看到瞭內心最深的自我:一個可以撒嬌的女兒。

在母親成為“母親”之前,她也是少女、也是女兒、也是孩子。

而她腰上的繩子意蘊再明顯不過:

幼時剪斷的臍帶以另一種形式再生,不同的是,兒子肚上的臍帶用來輸送養料,母親腰上的臍帶(對她來說)是層束縛。

剪斷臍帶,脫離瞭母親身份的娜仁左格,反而有瞭更敏銳的觸覺去連接天地的神經末梢。

最感人的是結尾處。

篝火晚會時,娜仁左格再次看到瞭載歌載舞來迎接自己的父母。

兒子站在她面前,與她跳舞,和她說話。

他眼裡含著淚水。

此刻母親變得分外陌生:她不像媽媽,不像妻子,不像長輩。

而是那個年輕的,他從未見過的娜仁左格。

她不需要再負擔任何身份,隻想被稱呼那個最初的名諱。

看著他的眼淚,這個被叫做娜仁左格的少女有些吃驚。

閃爍著亮晶晶的好奇,輕聲問道:

而兒子隻是流著淚看她,搖搖頭回答:

03

說起母親,我們什麼時候容易泛起淚花?

是母親的皺紋,是母親的白發,是離開瞭傢以後見面的次數就進入瞭倒計時。

媽媽會老,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但同時我們也沒發現——

媽媽會越活越年輕。

《俗女養成記》,與其說是一線城市社畜回鄉記,不如說是陳嘉玲和母親回到過去的時間歷險記。

40歲已經成為女人的陳嘉玲,邂逅瞭已經完成母親任務再次成為女人的吳秀琴。

童年時期,吳秀琴望女成鳳,對陳嘉玲實行種種“壓迫”:

嚴抓學習、被迫學鋼琴、強硬地不許她離傢太遠上大學……

陳嘉玲與傢庭的沖突,對象全都是與母親。

看似,這是一個強勢母親與倔強女兒的針鋒相對。

其實深究背後,都是吳秀琴對陳嘉玲的挽救,她不想女兒重復自己的的命運。

嚴抓學習,是因為她自己小學畢業就去做女工。

學鋼琴,是怕女兒也變成那個“粗魯”的自己。

不讓去遠方上大學則是考慮更多,怕天高皇帝遠、怕女兒過於放縱、怕她被男孩騙、怕年紀輕輕就像自己一樣早早懷上孩子……

全劇中吳秀琴最大的成長時刻是在發鬢斑白時。

她懷疑丈夫出軌,跑到咖啡館去堵“小三”。

卻在餐廳意外發現有人要給“小三”下藥。

作為原配妻子,她應該是看到“情敵”越慘越好,可沒有猶豫,吳秀琴沖出去演瞭場戲,默默保護瞭“小三”。

而她在救完“小三”後說:

從現在開始,我再也不怕這隻鳥(給小三起的外號)瞭

怕是因為,一旦小三介入。

那麼她的傢庭就可能破裂,她就失去瞭完整母親和妻子的身份。

不怕是因為——

她終於發現,即是剝去瞭這些身份,她依然可以做回自己。

“不怕”之後,吳秀琴也慢慢開始跟陳嘉玲和解,這同樣也是和過去的自己和解。

兒時,陳嘉玲遭遇猥瑣男猥褻,母親見嘉玲一直重復教她的防狼口訣,一下子就明白發生瞭什麼,沒有一句詢問,她緊緊抱住瞭嘉玲。

陳嘉玲成年後,同樣是一個雨夜,當懷疑父親出軌的母親來到嘉玲門前,她也同樣並未多問,將母親擁入懷中。

劇從沒煽情地大道“和解”,但從這些巧妙的互文中,寫盡瞭女兒與母親的終極邂逅。

04

所以。

媽媽到底幾歲?

Sir不像用一個確切的數字定義。

因為對於媽媽看法,主流社會總是太單一,太固定。

而一旦你開始真正地去理解媽媽,才會發現她那麼多變,那麼多個側面。

有時,她得成熟到自己都想象不到。

有時,她又想起那個愛穿花裙愛吃零食的小姑娘。

有時,她很堅定,現在正是大好時候,足以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

還想知道更多嗎?

一支短片,帶你揭開媽媽年齡的未知數——

你看出來瞭。

媽媽,原來不是一個單一的身份。

她的年齡,原來可以和我們同頻——

孩子1歲的時候,她的“媽齡”一歲。

面對一個新生命,面對自己的新身份,媽媽也是個小哭包。

隻不過小時候可以躲到爸爸媽媽懷裡撒嬌哭鼻子的她,在把自己懷抱給出去的時候,卻不知道去哪裡找一個懷抱瞭……

“5歲”的媽媽,要背著愛模仿的孩子偷吃小零食。

明明都是自己小時候最想擁有的。

現在卻說,小孩子不要吃零食,多喝牛奶才能長高長大……

“16歲”的媽媽,學會瞭在孩子的生日聚會上搶麥。

你哪能想到,當年媽媽和閨蜜在KTV唱得有多瘋,唱完第二天的喉嚨有多腫。

那時的媽媽愛唱歌。

現在的麥霸媽媽,表面上在唱歌,其實是想讓女兒把自己當成閨蜜……

越往後,她也越來越熟練,自如。

“媽媽”這個角色,沒耽誤她回歸職場,拿到獎杯。

哪怕在女兒的婚禮,她也不怕別人說她顯眼。

自己女兒的大喜日子,美一點怎麼瞭?

媽,你這口紅會不會太紅瞭

還不夠紅

當“母親年齡”30歲的母親看到女兒的孩子,31歲的女兒,成為1歲的母親,生命進入輪回。

當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和ta,就是互相嵌入彼此生命的存在。

《俗女養成記》原著寫道,進入青春期的自己踏上的是一輛“媽媽正在搭乘、而阿嬤即將按鈴離座的那班身為女人的列車”。

代際交替,愛卻不散。

媽媽也在成長。

媽媽也需要陪伴。

或者說陪伴和成長,本來就是相互的。

當我們還是一個小小的生命,隻知道啼哭;當我們開始青春叛逆,中二地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媽媽就知道,自己必須變強,才能為我們擋住外面的風雨。

可是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自己強大起來。

證明個媽媽看——

其實,您不需要勉強。

其實,您也可以做回一個快樂孩子。

媽媽的“年齡”是會變化的,我們和媽媽的強弱關系也會變化。

不變的,是同一份愛,也是同一份堅持。

媽媽和孩子,互相點亮瞭對方的生命。

王陽能有愛人的底氣和自信,少不瞭羅美素的包容;

陳嘉玲有勇氣回鄉重新開始,也離不開母親嘴硬的周全;

娜仁左格能在老年無牽無掛做回“女兒”,恰也是兒子們“愛的放手”;

“同歲媽媽”也正是在陪伴孩子的成長中,疊加瞭雙倍的生命厚度,也像是重遇瞭被遺忘在瞭過往歲月中的自己……

請記住,媽媽是什麼樣,從不該有標準答案。

也不管幾歲,媽媽都可以被重新認識。

媽媽最美的形容詞,不是“偉大”。

而是三個字——

她自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