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2024眼界仲夏夜·腾讯新闻精品内容粉丝节在南京举办。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内容从业者和爱好者共聚一堂,探讨好内容的精神价值。面对外界的嘈杂和多变,透过好内容审视自我,认知世界,更从容、松弛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可能,唤醒“内有引力”。

在此次精品内容粉丝节上,腾讯新闻负责人何毅进分享了腾讯新闻与南京的两个故事,折射出了腾讯新闻回归精品资讯,成为内容守望者的态度和决心。何毅进表示,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理想的内容资讯产品必然需要常试常新,但不论技术如何迭代,人在爱、审美、意义感上的独特追求,是用好一切新技术的密码,人本精神也将永远站在工具效率和智能化技术之上。

腾讯新闻负责人何毅进

在碎片化时代中抵御情绪逆流

在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面对繁杂信息的侵袭,和外界多变的压力,微短一时风靡。据艾媒咨询预测,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接近电影票房市场规模的70%,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

如何解读微短剧带来的爽感?《执笔》总制片人宗楠表示,主要出自创作逻辑:只要符合人物设定,并不强求逻辑是否合理,因此有强情节、强设定和强反转的特点,从而给观众带去爽感。

由于微短剧行业发展时间短,导致大量制作公司涌入,泥沙俱下,让微短剧似乎被长剧所鄙视。横屏和竖屏之间真的有鄙视链吗?业内人如何看待“横竖屏之争”?

其实,用户群体的庞大性,决定用户的消费需求永远是多层次、多领域的,既有严肃内容的消费需求,也有娱乐内容的消费需求,横竖屏只是在内容形态上有所不同。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便认为,横竖屏之间不该有鄙视链。从业者要去关注商业模式背后的成功逻辑,同时摒弃违规和价值观缺失的内容,找到公众需求和文化产品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左起:腾讯新闻首席节目主理人何润锋,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执笔》总制片人宗楠,君和影业联合创始人阳波

微短剧爆火的背景之一,是生活变得碎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显得熟悉又陌生,亲密又疏离。而大众在繁忙之余,更倾向于待在自己的安全区内,断亲、搭子文化、不恋爱等等新的现象出现,自我被无限放大,患上对大多事物都没有什么兴趣的“淡淡综合征”。

腾讯新闻首席制作人陈晓楠认为:“自我不一定是悬浮着它就能清楚地看清自我,有的时候着落在一些关系里面,才能生成一个更真实的自我。”

“他者是认识自我的坐标系”,知名博主花总,进一步把视角剥离,将自我当成他者观察也可以更好认知自我。

左起:腾讯新闻首席制作人陈晓楠,GQ报道记者康堤,得到APP会员总编辑贾行家,知名博主、《归途》导演花总,人文学者梁永安

精品内容是抵达精神旷野的司南

当快节奏社会加速着整个时代的脚步,年轻人逐渐成为“新候鸟”群体,在辗转奔波中寻找着心目中的“理想国”。

有人选择远离北上广,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有人选择回乡创业,重燃对生活的热情。在这种背景下,展现乡土生活的内容,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水木年华缪杰一曲《家乡》唱罢,更是让人很难不对“家里水更甜月更亮,何苦去他乡”产生沉思。在缪杰看来,如果“一个人有机会在自己的家乡过更有尊严的生活,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的背井离乡”。

中国内地男歌手、水木年华成员缪杰

墨岩堡农业主理人、前互联网大厂员工康少见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谈了谈回乡是否适配所有人。他之所以返乡创业,是由于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时期部分工作内容在三农领域,有超越常人的行业认知和行业资源,选择逻辑充分且恰当。如果“有朋友要回家乡,我一般会让他们冷静一下,”康少见说。

康少见发出“劝告”的大背景,是乡村社会正在发生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图景之余,也存在不少潜藏的危机。用胡小武的话说,“青年朋友们成为‘新农人’,确实很了不起,但也伤不起”。

左起: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周睿鸣,中国内地男歌手、水木年华成员缪杰,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武,前互联网大厂员工康少见,腾讯制作人徐勍

当有人以回归乡土为疗愈,有的人则跟着内容去旅行。从淄博、哈尔滨、红山森林动物园,再到天水、阿勒泰,比起传统旅游,当下的人们更为关心目的地是否跟自己有情感连接。

以红山动物园为例,该园园长暨中国动物园协会副会长沈志军表示,红山之所以能受万千网友的喜爱,是因为他们与用户理念一致,即“要让动物撒欢、撒野、甚至撒泼”,用户经由网络和实地的双重切身体会后,很难不对红山形成一定程度的文化认同。

红山动物园、淄博等景点和城市的爆火,也折射出一个相当明显的趋势,如社科院教授魏翔所说,“旅游需求分层已从年龄、职业等人口统计特征,发展为情绪价值的分层”。

左起:腾讯新闻产经主编刘鹏,社科院教授魏翔,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园长沈志军,《琳时出发》主持人常琳,西岐英歌队队长洪英宝

科学解压拥抱生活中的不确定

面对身心压力,越来越多人重视预防胜于治疗的“治未病”,于是“赛博养生”流行,人们依托互联网上的科普内容来获取医学和健康知识。

虽然互联网上的科普内容良莠不齐,但也不乏优质内容,“持续关注优质慢病科普,为预防慢病上一份免费‘保险’”,腾讯新闻高级制片人姚巍如此形容关注优质科普内容的部分意义。

医疗科普有助于对患者治疗的准确高效,正如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梁春教授所说,“在漫长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以及急性发病之前,重视心脑血管的危险分层,找准自己的定位”。

帮人们“治未病”并非根本目的。知名眼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教授、博导陶勇表示:“做医生不是为了遇见患者,是为了还原每一位患者的社会属性 ,而每一位患者都会为健康科普的传播增添一份力量。”

左起:腾讯新闻高级制片人姚巍,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教授,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梁春教授,诺华中国心血管、肾脏及代谢治疗领域兼创新患者服务负责人管宏,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医生》总导演张建珍

现代人一部分的压力来源于“不确定”,于是人们开始追求用精确的数据定义自己。身高、体重、BMI、考试分数、绩效考核、热量摄入、运动数据、睡眠深度……做一次MBTI人格测试,它都能告诉你,你的i人属性具体的百分比数值。

但是,用更精确的数据描摹自己,我的人生确定性就会增加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于思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而她的回答是,“让自己所有的参数可以被测量、被获知,这带来的其实不见得是生活的更可控、可把握,反而可能是人对自我的异化”。

当追求确定性逐渐成为主流价值选择,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认为,我们拼命追求确定性时,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因此,永远不会有绝对的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就是生长、流动、发展,是生命的本源”。

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又有何解法?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认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要学会自解,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拥抱这种不确定性,向外仰望更生动的大宇宙,向内充盈内心的小宇宙。

左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于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齐锐

以内有引力探寻生活的意义

何为日常生活?我们很自然的想到伴随着人类生存需要与精神需要而自然发生的日常小事,但在这个时代,日常生活正被全面纳入到媒体内容生产与消费的循环中,内容和生活成为共生关系。

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泳教授看来,随着”文本衰落、上升”成为时代大背景下,我们最终会迎来所谓的“生活变成内容,内容变成生活”,也会迎来“我们生活在内容里,也被困在内容里”。

而从另一面看,我们可以借助内容来拓宽并提升生活。每个人都是内容的消费者,每个人也都是内容的创作者,有限时间内所思所想所做的能量总和,决定着生命的浓度与高度。对于内容创作的经验,黎贝卡异想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崔斯坦总结了三点,“做内容不要自恋,不要脱节,不要停下来”。

左起:腾讯新闻华文好书主理人王姝蕲,黎贝卡异想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崔斯坦,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收获》杂志社主编程永新

如何借助精品内容,为用户拓宽生活的边界、探寻生活的意义,需要内容创作者给出一份新的美好答卷,而答卷显然不止一个优秀范本。《收获》杂志社主编程永新说:“哪怕是在做直播带货,如果其中的内容对生活有提升度,那就是有意义的。”

方向万千,可能无限,但前行的路总是会被好内容照亮。不管技术如何迭代,腾讯新闻始终相信时间自有力量,好内容自有引力,也将与所有内容从业者一道,坚持人本精神,做好内容的守望者。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