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总在中国农历新年之际如期而至。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预测,2024年春运大约有90亿人次出行,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6.4倍。
其中80%是自驾出行,72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剩下20%属于传统营业性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合计约18亿人次。
看似夸张的数字背后,首先是统计口径的变化。
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对出行一客表示,随着出行方式的多元,春运的统计口径逐步扩大,近两年先是新增纳入私家车、跨区域网约车,再从高速公路扩大到普通国省道,因此整体出行人次、自驾出行人次相比此前都有明显提升。
出行方式的变迁,见证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铁路和民航发送旅客数量在逐年递增,自驾、跨区域网约车等多元化出行方式也随之兴起。
春运,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国出行史。
一、90亿人次出行,怎么这么多?
首先要区分人和人次,一个人可以创造出几次、甚至十几次的出行人次。
打个比方,一个人从北京过年回老家,首先往返就是两人次出行,期间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旅游度假,每跨城一次,又新增了两人次的出行,因此,出行人次往往是人数的几倍。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预测,2024年的春运数据大约是90亿人次,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6.4倍,就是这个道理。
90亿人次的春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统计口径扩大。
一位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对出行一客表示,从2023年开始,交通部的统计方法发生变化,以往只统计交通部登记在册的营运车辆,如今将私家车、跨区域网约车都新增纳入统计范围,引入了“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的新概念,因此整体出行人次相比此前有明显提升。
私家车、跨区域网约车成为春运的重要力量。滴滴提供给出行一客的数据显示,跨城、异地用滴滴的出行需求上涨显著,同比2023年上涨48%,同比2019年上涨80%。十大热门场站主要分布在广州、北京、长沙、成都等地,用户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五线城市流动的特征明显。
随着出行方式的变迁,原有的统计方法不能完整反映出行结构,近两年春运的统计口径逐步扩大。
根据《中国交通报》报道,2023年春运之前,客流仅统计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的营业性客运量;2023年春运首次引入“人员流动量”概念,在营业性客运量基础上,将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纳入春运客流统计范围;2024年春运进一步扩大统计口径,引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概念,将普通国省道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增列其中。
因此,90亿人次的春运,不是狭义的过年返乡,更是国际间、城际间、城乡间商务、旅游等跨区域人员流动规模的总和。
二、80%是自驾出行,怎么理解?
2024年春运的一大特点是自驾出行占比高,甚至高达80%。
这同样是因为统计口径的扩大。上述接近政策制定的人士对出行一客介绍,今年春运开始统计私家车、跨区域网约车的出行人数,这部分运量是营业性公路客运的一倍以上,带动自驾出行的占比从2023年的66%直线攀升到2024年的80%。
但对比同口径数据来看,也能说明自驾的群体越来越大。出行一客整理2024年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发现,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较大,尤其在春节前两天(2月8日)起,同比增长均在40%以上,甚至2月17日同比增长95.4%。
公安部数据显示,中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全年新注册登记汽车2456万辆,新注册登记量已连续10年超过2000万辆。
租车市场的涨幅颇为抢眼。滴滴租车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后,滴滴租车的订单同比2023年增长632%。租车平均时间达4.7天,订单量最高的城市为成都、广州、北京和西安。
顺风车也是春运的出行方式。哈啰顺风车提供给出行一客(ID:carcaijing)的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以及郑州、济南等省会城市,人口向周边城市迁徙的趋势尤其突出。搭上老乡的顺风车回家过年,不光免去了大包小包转车的劳碌,也直接带动全国核心城市顺风车需求量涨幅普遍超过100%。
72亿人次自驾出行,高速公路堵车也越来越常见,尤其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很容易导致大规模的拥堵。
2月19日,京昆高速仍有不少拥堵路段,摄/邓雨洁
比如今年春运期间的湖北冻雨,就导致长达几十小时的高速拥堵;在海南的进出岛必经之路,也出现长时间的排队等待。面对出行新趋势,交通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都需要加强应对。
三、十年春运,有什么变化?
为了更好地观察春运出行结构变化,出行一客整理了2014年到2023年的春运数据,展现十年的变化趋势。
从时间刻度来看,扣除疫情影响,2015~2019年的春运出行人次基本稳定在28~30亿,而到了2023年,总人次上升到47.33亿,涨幅超过50%。
这是因为统计口径的变化。交通运输部在2023年春运首次引入“人员流动量”概念,在营业性客运量基础上,将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第一次纳入春运客流统计范围。
2024年春运的大幅增长同理,根据交通运输部《客运统计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统计口径,将普通国省道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增列其中。
统计数据在变,有一些趋势恒定不变——公路出行一直都占春运的绝大多数。
2014年至2019年,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占比超过80%,是春运出行的绝对主力。铁路排名第二,客流占比为12%左右。
但公路出行的具体方式已经悄悄改变,长途客运减少,私家车增多。近年长途大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2020年以来,营业性公路客运受到了较大影响,与之相对应的,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呈总体上升趋势。
人们对于出行安全性、私密性、便捷性的需求明显增强,自驾出行需求愈发强烈,一家人、一辆车成为春运旅途中常见的景象。
出行方式的变迁,见证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一客发现,在2014年到2019年,铁路和民航发送旅客数量在逐年递增,铁路从2.66亿人次增至4.1亿人次,民航从0.44亿人次增至0.73亿人次。
同期,公路发送旅客数量逐年递减趋势明显,从32.6亿人次降至24.6亿人次;水运则保持稳定。
疫情之后的2023年,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发送旅客3.48亿、11.69亿、2245.2万和5521.4万人次,分别比2022年同期增长37.5%、55.8%、37.1%和38.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5%、47.5%、55.1%和75.8%。
热闹的2024年,截至2月16日,春运前22天全国已经有50.92亿人次人员流动。随着更多人踏上旅途,春运里的中国出行史还在继续书写。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