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科技訊(作者/楊倩)OPPO是不是AI Fast暫不明確,但是“集中所有資源把AI做好”已經是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的明確思路。

在剛剛結束的OPPO Find X7系列產品發佈會上,OPPO帶來許多“首個”:Find X7是全球首個端側應用70億參數大語言模型的手機、帶來首個AI大模型語音摘要,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對話內容並生成重點明確的摘要內容。

在發佈會結束之後,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OPPO影像產品總監張璇以及OPPO軟件創新中心總經理張峻與媒體進行瞭一場坦誠的對話。

在這場對話中,劉作虎還透露瞭很多信息:

1、 OPPO不做芯片,但保留有一個“很強大”的芯片團隊——既懂用戶又可以和平臺商一起為OPPO定制芯片。

2、 OPPO已將所有AI相關的“夥伴”,全部集中在一個獨立的“AI中心”系統裡,就是要集中所有資源把AI做好,由技術負責人兼管AI中心。

3、 OPPO會根據大模型和算法需求來定制芯片。芯片該怎麼設計?是基於OPPO對芯片的理解和對用戶的洞察,反過來用芯片的語言給芯片廠提需求,這也是OPPO的核心競爭力。

4、 劉作虎判斷,明年還不佈局大模型的手機企業,市場競爭力絕對將受影響。

5、 關於諾基亞事件,OPPO尊重知識產權但也反對“霸權”式的不合理的專利做法。

6、 劉作虎稱OPPO Find X7 Ultra 會讓友商焦慮一陣子,接下來也會有很多人跟進雙潛望。

7、 華為回歸帶來會帶來市場競爭,隻要產品足夠好,銷量也都會不差。

OPPO首次在Find X7 Ultra中推出瞭衛星通訊版本,衛星通訊是否是雞肋呢?

劉作虎對此回應表示,我記得華為餘承東曾說過“一生用一次,一次救一生”。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就像今天買的車險是一個道理,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但是需要這個東西。也許你一生都用不到,但對於喜歡徒步、爬山、遠行的人來說這個功能特別重要。這塊我們不覺得是雞肋,還需要持續深耕。

以下為劉作虎、張璇、張峻與現場媒體對話實錄:

OPPO不做芯片但保留核心結構師

劉作虎:我們保留瞭一些核心的架構師,目的就是跟平臺廠商,比如說高通和聯發科的深度定制芯片。因為我們做過芯片,我們很核心的價值就是每天和產品線在一起,因此更加理解用戶。

每天和聯發科、高通不停地溝通,才能把我們對用戶的理解轉化為芯片的語言。以前如果你不懂芯片,沒有做過芯片,隻能停留在“水上漂”,而不能進入到底層,你不知道哪個地方有問題,比如說今天我們說的潮汐架構,這個價值比重新做的價值更大。

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結合自己的能力,能更貼合目標用戶的需求,就是這個團隊最核心的價值。我們自己不做芯片,但是我們有一個很強大的芯片團隊,就是懂用戶,然後跟平臺商一起定制為我所用的芯片。

關於在OPPO Find X7上面的專利,潮汐架構裡面有很多專利,並且這些專利隻能是OPPO自己用。雖然我們和聯發科有聯合實驗室,但它是“雙鑰匙”模式,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裡面有很多專利技術。包括AI裡面也有很多專利,我們的手持通信和衛星手機裡面也有很多通信的專利。

關於芯片的調教

劉作虎:從技術層面來講,不是說大傢用同一個芯片就可以做同樣的事情,你怎樣把你這套模型部署到端側,這本身就是非常核心的技術,這就是我們做過芯片的人知道該怎麼去部署,這也是我們的一大優勢。

所以,為什麼我們能夠第一個把70億大模型真正在端側運用起來,這套模型、算法與GPU、NPU如何適配和部署,這是核心技術,不是簡單往上面一丟就行瞭,這本身就是我們很大的優勢,或者是差異化。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與平臺廠緊密溝通,根據大模型和算法來定制芯片,芯片該怎麼設計,這是基於我們對芯片的理解和對用戶的洞察,反過來給芯片廠用芯片的語言給它提需求,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因為我們自己不做芯片,因此平臺廠就非常願意開放跟我們探討芯片該怎麼幹,從而實現強強聯合,這是我們自己不要做芯片開發,而是與平臺廠合作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我認為在未來這幾年其實核心是要用產品來驅動,基於要做什麼產品,進而確定大模型該怎麼訓練,該用什麼樣的算力,整體路線還是以產品驅動技術。

例如我們的通話摘要,大傢會覺得這是很小的功能,事實上對用戶的價值是非常大的,我第一次使用時覺得太爽瞭。我給同事打瞭電話之後給他分咐瞭幾件事情,使用這個功能一看待辦事項和討論的主要觀點都整理出來瞭,估計以後很多夥伴跟我打電話時就主要使用這個功能。

這種通過用戶洞察方式來做產品是最重要的,這本身就是差異化競爭。誰對用戶最理解,誰真正地懂產品,誰就能在競爭中保持差異化,始終擁有核心競爭力。

Find X7 Ultra 肯定會讓友商焦慮一陣子

劉作虎:Ultra 已經說瞭“極致沒有中間態”。我們就希望做一個極致的巔峰旗艦,把我們能想到的最好的東西都放上去,當然未來也會不斷地探索。我相信每一年都會有科技的迭代,也相信未來會有更加極致的產品給到大傢。今天不能把未來給你做一個答復,這是我們的一個追求。從Find X6 Pro之後,我們在影像領域是引領行業的,很多人想各種辦法打聽我們是怎麼幹的,包括夥伴、供應商和器件都在打聽我們是怎麼幹的。相信這次OPPO Find X7 Ultra 肯定會讓友商焦慮一陣子,接下來也會有很多人跟進雙潛望。這至少是在2024年Ultra級的產品中最頂尖的。

價格是給用戶的誠意

劉作虎:我覺得給用戶一個誠意的價格,就是把旗艦的規模做得更大,讓更多人享受更好的體驗。我們的標準版和以前相比還是有升級的,芯片比以前更強,希望讓更多人體驗到,特別是新的AI的能力。隻有更多的人用到,它的價值才會更大,沒有其他目的,隻是希望給一個更誠意的價格給更多人使用。

外觀還是太主觀的東西

劉作虎:大傢覺得Find N3的攝像頭有問題嗎?Find N3也是同樣的佈局。

外觀還是太主觀的東西,我做瞭十多年手機,每一代產品外觀一定是會被爭議的點,無論做成什麼樣都一定會被爭議,但是總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

我覺得X7是非常耐看的,甚至是突起,其實多看幾次真的是挺好的,它就是一個新的東西。

有個現象,外觀第一眼看上去如果跟想象中的不一樣,就自然覺得有問題。甚至有人畫瞭圖在微博上發給我,X6是一條直線,X7是一條弧線,說“如果做成一條直線該多好”。

但是,如果真的做成一條直線,別人又會說怎麼一點變化都沒有,這是比較主觀的東西。(這次外觀的改變)和雙潛望裡面放不放得下沒有直接的關系。

堅定的在影像、性能、AI賽道上加大投入

劉作虎:我們做旗艦這幾年,最大的收獲就是堅定賽道,明確賽道,在裡面持續的投入,這是我們最大的收獲。比如說我們的性能、影像,在AI上面的投入,現在是非常的堅定。

前提是我們對這個賽道的明確和堅持。未來在公司技術的戰略規劃中非常明確,就是在現有的明確賽道中持續加大投入,這就是我們未來最重要的事情。

以前可能有一些賽道沒有那麼清晰,這一年多我們是非常堅定和清晰。在過去一年,我們在影像的進步是超越大傢想象的;我們在一加性能手機上的表現也是超出預期的。

在AI上,今天大傢看到的很多產出,可能也是讓大傢興奮的,至少看到大傢在臺下的反應。因為在上一次N3發佈時,很多人問大模型的東西,我說等拿出真實的產品再說。

其實我們很早就在投入,可以告訴大傢“文生圖”,在2023年其實就看到瞭。事實上,我們在2022年公司的OPPO INNO DAY就展示過“文生圖”的技術,這些前瞻性的技術我們一直在投入。

對於我們來講就是未來怎麼堅定的把這幾個賽道——影像、性能、AI的賽道加大投入,做出更好的體驗,要加碼,要更聚焦。

影像最難的地方就是系統

張璇:事實上影像最難的地方就是系統。你把每一個模塊單獨來看,每一個潛望的技術模塊都可以獨立完成,最難的地方是在如何真正把它做到產品裡面去,讓產品最終實現好的結果。

我們做的時候有三大塊內容:

第一,當你決定做雙潛望的結構形式時,第一個挑戰是這個結構形式對於外觀的沖擊有多大。換句話說,在項目立項時就確定瞭Ultra 影像表現力為第一的超旗艦產品,它有一個先決的條件是不能因為影像整體的創新而影響瞭這款手機作為移動手機的使用,這是我們做Ultra 時首先考慮的要點,即它首先是一款手機,而不能把它做成一款相機,在整體設計的前期裡面做瞭非常多潛望的方案,雙潛望是我們最終確認的方案,實際上,我們還做過很多沒有上市的方案。目前真正落地的雙潛望方案,是我們認為目前能夠兼具影像競爭力、外觀獨特性和外觀本身輕薄化極限解決的方案。

第二,在發佈會時介紹瞭非常多“人像”相關的效果,事實上大傢看到的6倍135mm焦段現有的人像效果是兩顆潛望協同打開完成整個計算過程的,涉及到算法鏈路的部分。

第三,當我們將四顆攝像頭組成完整系統時,如何確保在不同的焦段和模式下保持效果的一致性,所以整體來看這樣一個系統的框架對於不同的廠商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影像隻有用系統化的框架來思考它,才能給出一個綜合瞭多個要素最終放到產品上大傢覺得是一個創新的東西。

70億參數端側大模型實際運行下來對於內存和續航的影響是怎樣的?

張峻:首先70億大模型正常的模型大小是28GB,為瞭真正在端側部署,我們用高精度4比特來對模型進行壓縮和輕量化,壓縮和輕量化之後從28GB最後可以壓縮到最小的3.9GB左右,無論是存儲還是內存占用都是這個量級,從文件大小就可以大概看出來這個模型的大小。

從性能角度來講,大模型在端側性能消耗還是比較大的,這塊核心還是期望能夠通過並行計算的算子優化、對於內存管理的優化等等來降低損耗和系統資源占用。另一方面,續航時間是根據本身用機的情況來看的,應該說控制在用戶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同時把它做成任務型的,用的時候才會消耗系統資源。

真正的國際化叫本地化

劉作虎:肯定是的,因為我們從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在海外佈局,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首要原因是做本地化,我以前講過一個概念就是“真正的國際化叫本地化”,你要進入到一個國傢必須要理解這個國傢的人民的需求,我們在海外所涉的東南亞、印度這些地方的本地化做得不錯,用戶洞察和本地的服務及其他很多的工作,這是做海外市場最重要的。以前大傢一談國際化都感覺像外貿公司,真正的國際化必須要紮根本地,你把自己當作是當地的本地公司,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關於OPPO的人事變動

劉作虎:中國區是我們的樹幹,如果把公司當成一棵樹的話,中國市場就是樹幹,如果樹幹不在其他枝葉再怎麼繁茂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國區的重要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也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市場。

在這個市場投再多的資源、再多的關註都是值得的,所以我們就讓Henry(段要輝)來分管中國區,當然其實Bobee沒有任何變化,隻是從EMT層有一個人專門看護中國區,給它更多的支持。

段要輝好像是學營銷的,但是20年前和現在是兩碼事瞭,段要輝的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夥伴,所以我們希望真的能夠給中國區加碼,把樹幹做得更加紮實,這是唯一的一個考慮。

此外,我們今天還是正式宣佈,我們在上周五把公司所有AI相關的夥伴,全部集中在一個獨立的系統叫AI中心。以前有軟工、數字和研究院長,各個地方都在做AI,今天大傢也看到瞭我們有很多不錯的產品出來,AI的實力還是可以的。

但是為瞭未來,我們不好意思說AI Fast,但是就是要集中所有資源把AI做好,作為核心競爭力,所以把AI相關的資源全部集中在一起成立瞭一個AI中心。整體的技術負責人兼管AI中心。

做十分說八分,不要做六分說十分

劉作虎:我們的確是從2019年就開始舉辦INNODAY,並且對外開放。但是從2023年開始,我們做瞭一些變化,因為我覺得現在技術的變化太快瞭。

我們之前做過眼鏡,但是發現它的價值也沒有那麼大,這個技術變化太快瞭,未來我們更多還是聚焦內部,練內功,這是我給技術團隊的要求。我們做好瞭再去講,甚至做十分說八分,不要做六分說十分,這就是我們公司的文化。

我們還是要回到務實低調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內部依舊還在做,就在上個月剛做,隻是沒有給媒體老師開放而已。的確有些東西開放的性質就變瞭,有些東西也不好意思開放。

最終用戶就是關註你的產品怎麼樣,你講那麼多虛頭巴腦的技術沒有什麼意義,可能INNODAY至少這幾年不會改變這個策略,但是內部肯定會有的。

未來的方向不用說,AI一定是最重要的,我們成立瞭一個單獨的AI中心。影像也會持續投入,包括性能,性能是所有用戶體驗的基礎,無論你是打遊戲也好,還是大傢日常使用的輕快流暢也好,包括AI也好,這個性能都是它的核心底座,所以我們在性能這塊的投入依然是非常大的。最重要的肯定是AI,相信無論你問哪一傢手機公司,大傢告訴你的答案是一樣的。

目前手機、手表、平板、耳機這幾個產品做的都挺好的,但我們還是聚焦在移動科技領域,為什麼一直在講和IOS、MacOS以及Windows的打通,因為我希望對用戶不要有太多的約束。

比如說我們的拍照和視頻可能蘋果要好一點,用戶就想如何傳到蘋果裡面,我們要解決用戶的需求,所以我們的隨身工作臺非常方便,我們的PhoneLink也已經發瞭,就是和Windows系統打通之後,隻要手機靠近Windows電腦,註冊瞭OPPO的賬號就可以自動連接上,和蘋果的體驗已經非常接近瞭,這就是我所追求的。

現在市面上所有的PC裡面,Windows還是絕對的大頭,至少80%肯定是有的。你說為什麼要自己一年做幾百萬臺電腦,而不是連接全球幾十億臺的電腦呢?我們更多是希望以開放的生態給用戶更好的體驗,這是我個人一直以來所推崇的一種理念,就是開放。

關於明年手機高端市場

劉作虎:華為回歸的問題是不可回避的,但實際上其實對每一傢都是一樣,隻要產品足夠好,銷量也都會不錯。看到一些機構數據,4000-6000的市場是在增長非常大的,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好像是蘋果,至少在過去半年的市場結果是這樣的。未來,各傢就需要找差異化,AI這塊我們也有很多差異化的優勢。

尊重知識產權但也反對“霸權”式的不合理的專利做法

劉作虎:說到和諾基亞的事件,我們一直是比較尊重知識產權的,但是也反對“霸權”式的不合理的專利做法,現在也基本上看到重慶法院有一些判決,我覺得是相對合理的,很快會解決這個問題,大傢現在也在友好溝通。

開放最大的力量就是生態

劉作虎:我們的閃充其實是OPPO擅長的,我們是第一個做快充的。我們應該把標準開放出來,讓更多人到這個標準裡面。

可能有些媒體老師不一定知道,這裡面也是有中國標準和國際充電協議標準之爭的。我們隻有把標準開放出來,形成更強大的聯盟,才能在國際上與國外品牌抗衡,不然隻能用別人的專利。

比如說兼容的快充協議其實就是一個專利之爭,如果說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專利進入到這個組織裡面,實際上中國企業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大。

如果你說隻是自己搞一個自己才能用的東西,那麼你的影響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覺得開放最大的力量就是生態,讓更多人可以參與進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