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彩虹邨由11幢高低不一的大厦组成,望上去错落有致,丰富了视觉效果。

  有逾60年历史的彩虹邨面临重建,它见证香港变迁,承载着港人的集体记忆。彩虹邨当年落成后,凭建筑特色获颁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度最高荣誉“银牌奖”,近年更成为国际知名的“打卡”热点,推土机下,从此灰飞烟灭?

  有资深建筑师表示,彩虹色已成为彩虹邨的建筑“符号”,缤纷的外墙深受大众喜爱,以颜色命名的楼宇、街道都体现了当代人的智慧,蕴藏文化价值,还有当年屋邨揭幕牌匾和获奖奖牌,都建议保留,甚至可参照美荷楼经验,考虑保留翻新一幢低座楼宇作社区用途。居民则重视一起生活数十载的老树,希望透过保育老树,让彩虹邨生命延续。\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文、图) 麦润田(图)

  获建筑师学会最高荣誉奖

  1962年建成入伙的彩虹邨,由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设计,融入包浩斯风格元素,大厦呈L形及T形,1965年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年度最高荣誉“银牌奖”,奖牌现时仍放置在位于观塘道的屋邨入口处的揭幕牌匾上。

  资深建筑师兼房屋委员会前委员林云峯表示,牌匾记录了当年时任港督主持屋邨开幕的信息,还记录彩虹邨是由房委会的前身——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建设,这些信息十分有趣,而且具有历史意义,值得保留。

  彩虹邨的外墙在1994年髹上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2014年重刷后,减去了红色和青色,由七色减至五色。香港大学房地产及建设系客席副教授卫翠芷认为,彩虹外墙是彩虹邨的建筑符号,从保育角度,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不只代表颜色本身,已成为了一种集体回忆。”

  彩虹邨球场平台的地面亦髹了彩虹色,站在球场上,犹如被彩虹包围。林云峯认为,除了受大家喜爱的七彩外墙,在这种具有沉浸式体验、高低错落的布局,在重建时亦应考虑保留。

  楼宇街道名称呼应彩虹

  彩虹邨共有11座楼宇,包括翠琼楼、紫薇楼、红萼楼等,与彩虹颜色息息相关;屋邨内的七条道路,也以彩虹七色作为首字,包括红梅路、橙花路、黄菊路、绿柳路、青杨路、蓝鐘路、紫葳路。这些与彩虹邨名字互相呼应、充满“视觉系”的楼宇及道路名称,林云峯和卫翠芷均认为值得保留。

  林云峯表示,彩虹邨是经典的优秀建筑,形容是香港公屋发展的里程碑,“在1960年代资源贫乏、以低成本建造,奠定日后公共房屋的建筑方向,也影响私楼建筑。”他认为重建时可考虑,保留一幢低层建筑,翻新改造作社区用途,例如老人中心、社区中心等,让大家可以回忆当年屋邨的原貌和特色。

  卫翠芷认为,可在重建后新的彩虹邨设置怀旧阁,展示旧邨原貌的相片、文本等资料,也可做一个旧街原貌设计,放置旧邨店舖的招牌和路牌,重现屋邨昔日生活面貌,“以后来参观的人,都可以指着这些招牌说,‘我阿爷以前都在这里买过雪条’。”

  鼓励老舖重返屋邨经营

  彩虹邨的低座楼宇有不少地舖,例如杂货店、鐘錶行、旧式理发店、酒楼等,部分已经营数十年。卫翠芷说,“这些店舖已经融入居民的生活圈,就算着拖鞋落去买东西,都不会觉得尴尬,犹如在家的感觉,是屋邨友善的体现。”她建议政府提供优惠措施,鼓励旧舖重返屋邨经营,亦要考虑他们在重建期间的过渡安排。

  房屋局局长兼房委会主席何永贤日前宣布重建彩虹邨时表示,明白彩虹邨是很有特色的屋邨,设计团队会在农历新年后,“落邨”咨询居民与团体,对彩虹邨很有特点的地方,会尽量吸纳在“新彩虹邨”的重建计划内。她相信彩虹邨的七彩颜色,会是居民提出的意见之一,希望“彩虹再现”的时候,会较现时更漂亮更有光彩。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