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醫管局引入基因療法治療“脊髓肌肉萎縮癥”,在上月底首次用新藥“阿哌奧諾基”,為一名患有該癥的10個月大男嬰提供治療,病人隻需接受一次靜脈註射新藥,不需長期使用傳統藥物。主診醫生表示,男嬰現時手拿東西更加有力。醫管局已將新藥納入“關愛基金極度昂貴藥物”資助范圍。
“脊髓肌肉萎縮癥”特征是脊髓和腦幹下方運動神經元持續衰退,甚至死亡。病童會出現肌肉無力和萎縮,失去行動能力,呼吸、吞嚥和進食逐漸出現困難的癥狀,患者的智力發展通常是正常的。
全港首個接受此療法的男嬰在出生後兩周,接受篩查時發現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癥一型,一個月大時出現肌力較弱,手腳無法舉起,開始接受傳統藥物治療;當嬰兒10個月時開始接受一次性“阿哌奧諾基”基因療法,現時男嬰用手拿東西時速度變快,更有力氣。
該男嬰的主診醫生、香港大學醫學兒童及青少年系臨床副教授陳凱珊強調,脊髓肌萎癥一型患者占所有患者六成,預期兩歲前死亡,發病年齡為6個月前,並且不能坐穩。臨床數據顯示,使用“阿哌奧諾基”後的7.5年,其療效持續存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