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化石偵探億年追蹤龍重登場

  這些化石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我們手握幾億年前的生命,那感覺很奇妙。

  “這麼珍貴的化石,讓我們知道史前的香港原來這麼漂亮。香港是有故事的,那故事不隻是幾百年前,是億年前,很厲害吧?”他是龍德駿,是香港一位古生物化石工作者,龍氏化石達人,與恐龍似乎有某種“緣分”。

  古生物學的研究范圍很廣闊,【香港奇職EP4】專訪這位香港“化石偵探”,看看他怎樣從化石堆中探索數千萬年前,甚至數億年前的生命奧秘,“化石並不是遙不可及,古生物都不隻限恐龍。”\大公報記者 陳淑瑩(文、圖)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化石旅程”

  從網上論壇開始

  古生物化石工作者在香港絕對稱得上是冷門職業,龍德駿說當初隻是誤打誤撞開始瞭這段“化石旅程”,“香港沒有這行業,沒有人教你怎樣做,初時是基於興趣,在網上分享。”2000年龍德駿設立瞭香港第一個有關化石的網站,交流有關化石的資訊,發現香港原來有不少“愛石”之人,他便慢慢投身這行業,“自己不斷增值,因為這門知識是會不斷變化,會隨著新研究、新發現而改變。”

  古生物化石工作者與古生物學者不同,後者做研究寫論文,但相關科研工作在香港並不多,“化石工作者做的是發掘、修復,甚至做一些復原圖。另外,就是科普工作,教育推廣、與博物館、商場辦展覽,將深奧的知識向公眾展示,這是科普和科研最大的分別。”

  窺探史前香港

  化石除瞭有石頭形狀,冰河時期的長毛象幹屍、琥珀中的昆蟲都是化石。化石形成要符合多個條件,首先生物死後要埋藏在有沉積物的環境,如海洋。軟體部分會分解,而骨頭、外殼則會慢慢石化,最後因地殼移動或人為挖掘才能重見天日。專傢估計上百萬個遺體,才有一個可以保存為化石。

  “香港是有化石的,但香港很少推廣這方面的知識。”近年,龍德駿與他的團隊和香港大學的地球科學系合作,致力尋找、修復化石。去年,龍德駿與地質學傢合作的地質考察項目,在西貢北部及大埔海一帶發現本港有紀錄中體型最大的菊石化石,以及本地最大規模的生物痕跡化石。這次重要發現,讓研究人員更瞭解香港的史前生態。“這麼珍貴的化石,是唯一的證據,告訴我們史前香港的世界原來這麼漂亮。香港是有故事的,那故事不隻是幾百年前,是億年前,很厲害吧?”

  化石在身邊

  浴室都有發現?

  龍德駿幾年前開設化石工作室,繼續推廣古生物學,但總有到訪的市民質疑“真化石怎會在這裡?”其實,化石並非想像中遙不可及,但古生物學在香港不被重視,大眾認知有限。

  “我不建議大傢去西貢或者大嶼山隨便找(化石),在本港進行任何巖石采集,也要申請許可。但大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我們之前在車站的雲石墻也有發現,化石其實就在你我身邊。”雲石來自一些石灰巖,經過高溫、高壓後變質制成石材。部分古生物有堅硬外殼能夠承受高溫高壓,保存在雲石中,“那些商業大廈、電梯大堂,甚至傢裡浴室的雲石磚墻可能都會有發現。”

  幾十億年的歷史書

  “這方面的題材在香港的學校,一直沒有正式的科目教授。”龍德駿說近年多瞭學校找他們合作,舉辦興趣班或短期課程,“我們會帶真化石到學校,同學看見很開心,可以接觸到化石,都挺受歡迎的……平時讀歷史可能是幾千年的事,但這部歷史書是幾十億年,可以探索的范圍非常大。”

  繪復原圖

  重現全貌

  古生物復原師需要運用知識與想像,重現古生物的生活習性。一般以平面圖為主,若要更清晰展示結構,也會制作3D立體影像,“我們的團隊與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相關的研究機構合作做復原圖……首先你要對畫圖有天分,對這方面有研究,我小時候已喜歡畫恐龍。”龍德駿表示,近年他們都會用上3D打印技術,制作不同類型的古生物模型。

  化石達人最愛三葉蟲

  “香港人隻認識恐龍,但其實恐龍隻占古生物的一小部分,一成都沒有。”恐龍以外,三葉蟲、菊石、盾皮魚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古生物,龍德駿說他最喜歡三葉蟲,“它在五億幾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已經存在,恐龍還沒有出現,三葉蟲已經統治整個海洋。”三葉蟲有過萬品種,造型奇特,有些有刺,有些有角,有些有很大的復眼,“結構很科幻,它已經完全滅絕,沒有後代。”

  本地最大規模痕跡化石

  去年在大埔海吐露港一個島嶼發現的痕跡化石則佈滿二疊紀晚期,即約2.5億年前的生物行走時所留下的足跡,以及在泥層中挖掘隧道的鉆跡,可能是由蠕蟲、節肢動物或棘皮動物等生物所留下。化石體積約34厘米乘21厘米乘4厘米,本港發現過最大規模的一件“痕跡化石”。這次發現有助研究二疊紀時期的生態模樣。

  香港首次發現大型菊石

  菊石比恐龍更早出現在地球上,是其中一種最有代表性的古生物,與恐龍同在6600萬年前滅絕。菊石是頭足類海洋生物,觸手長在頭部四周,有像鸚鵡螺的外殼。去年在西貢北部發現的菊石化石,專傢推算原本長30至35厘米,以往發現的菊石多數是幾厘米至手掌般大。而發現這塊菊石化石的地層,屬於赤門海峽組地層,年代屬於侏羅紀早期,即約1.9億年前。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