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心影薈”在中環街市舉行《疫情亦晴》新書發佈會暨攝影展。

  【大公報訊】記者邵穎報道:新冠疫情過去,但留下的精神創傷不容忽視。有疫下失業的廚師陷入抑鬱,一度想過自殺,經求助精神科醫生及藥物治療,現時情況穩定。有疫下高壓工作的公院護士重視精神健康的重要。“心影薈”創會會長、精神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出,很多人未有適當處理負面情緒,鼓勵市民踴躍求助,強調求助並非弱者,而是負責任的表現。

  求助非示弱 而是負責任

  任職廚師10年的許先生在疫下失業後,曾轉行賣菜、賣魚、做裝修工等,但是一再被裁。作為傢庭經濟支柱,他感到鬱悶不已,甚至產生心悸、呼吸急促等問題,連走路都不穩。幾經求醫,造成各種生理癥狀的原因仍未明。巨大壓力下,他甚至想過自殺,所幸尋求社工協助後,獲轉介至精神科醫生,確診“自律神經失調”。在調整思維模式及服藥後,終走出困境,並深感受情緒困擾要向外界求助,否則可能走向自我瞭結的路。如今各行各業復常,他亦重返廚房工作。

  註冊護士林Sir在醫院救治危重病人,由2003年沙士到2019年新冠肺炎,可謂見盡生死。在持續的疫情下,他對死亡產生恐懼,不知何時自己也會倒下,逆轉成被照顧者。他回憶,新冠時曾有一對染疫的老夫婦同時入院,數天後未能見對方最後一面,已天人永隔。經常處於高壓下,他尤其重視精神健康,“多些與人溝通和分享,多做運動,尋找娛樂,對放松心情都很重要。”

  新冠疫情促使全球焦慮及抑鬱癥病發率增加25%,“心影薈”創會會長、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出,很多人誤以為忘記傷痛屬最好方法,但若無適當處理負面情緒,當傷痛再次來襲,潛伏的情緒病便會湧現。

  昨日出席發佈會的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分享說,當初與病毒搏鬥時面對很多壓力,惟從沒想過離開工作崗位,形容迎難而上找出解決方案就是紓壓方法。非牟利團體“心影薈”於6月18日至21日,在中環街市舉行《疫情亦晴》攝影展,盼以攝影和故事發揮自我療癒作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