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公报》早在去年四月初已报道指定垃圾袋带来的问题。
垃圾收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影响面广。《大公报》持续关注社会对垃圾收费的舆情,如实反映社会不同阶层及不同持份者对垃圾收费的关注,先后推出“垃圾收费前瞻”、“垃圾收费试行”、“垃圾收费透视”、“垃圾收费之放眼世界”、“韩国环保减废启示”等多个系列报道,揭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处所,应对垃圾收费的安排及问题,记者更亲身走访日韩多地,实地了解当地垃圾处理安排,探讨外国经验对香港的启发。
“垃圾收费前瞻”系列报道率先走访三无大厦、乡郊地区、大型私人屋苑等地,采访居民、业委会、清洁及物业管理业界等持份者,对垃圾收费的准备情况报实情、提警示、谋对策,希望推动垃圾收费计划顺利推行。
政府在4月1日推动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大公报》随即推出“垃圾收费试行”系列报道,反映不同处所落实垃圾收费的情况及问题。
“垃圾收费透视”系列则采访公屋户、私人楼宇、三无大厦、㓥房户、豪宅户在计划下的难处,㓥房户慨叹家居没空间做分类回收、豪宅户担心增加管理费等,反映出不论贫富市民对垃圾收费有顾虑。
记者亲身体验前线清洁工辛劳
《大公报》记者更亲身体验前线清洁工的辛劳,从倒垃圾、洗垃圾桶等,亲身体验厌恶性工作的劳碌和辛酸,并了解到若实行垃圾收费,清洁工将百上加斤。
《大公报》的报道更放眼世界,记者亲身到日本及韩国,了解这些外界眼中的垃圾治理榜样,实际是怎样处理垃圾的,到底哪些地方值得香港借鉴。
此外,《大公报》更直击打鼓岭堆填区与村民“相处”30年,期待焚烧垃圾发电设施加快兴建;以及调查报道厨余回收真相,向市民深入报道厨余回收的背后真相。
《大公报》亦透过网上问卷调查,收到逾3.1万份有效回复,发现超过九成受访者不支持8月1日推行垃圾收费,建议先做好宣传教育,兴建焚化炉,为减废政策创造有利条件。
大公报记者钟佩欣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