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高永文认为,香港应积极与内地开展合作,搭建中医中药材的国际贸易平台,制定全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图为浸大孔宪绍博士伉俪中医药博物馆。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一直是连接内地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全国政协常委、本身是注册西医的高永文认为,香港不仅在药材和临床方面有与世界接轨的国际标准,更是一个全世界最自由的贸易港,在离岸贸易、金融结算、法律咨询等方面构建起非常好的网络。香港应积极与内地开展合作,搭建中医中药材的国际贸易平台,制定全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发挥贸易信用平台角色,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
有学者建议通过强化香港及内地中药品牌,拉动东盟市场,为争取中药走向世界创造利好条件。此外,港商与美国药典委员会共商中药标准,并将之纳入《美国药典》,有助加快被国际社会认可,成为争取话语权的途径之一。/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 黄山(文)
任由碎片式发展 将窒碍传承
全国政协常委高永文形容,中医药发展正面临内忧外患,若不正视问题,不但中药产业链的高增值部分遭外国剥夺,更会影响中医药的传承及发展。中医药在国际愈来愈受欢迎,但外国所谓的发展中医药流于片面,往往只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发展,例如针灸师、草本药等,并不完整,“我们不能靠碎片式发展传承中医药,任由他们这样发展,这对日后中医药发展造成窒碍。”
除了加强和内地合作,探索落实“研发在港澳、产业化在内地、市场向海外”的中医药发展合作创新模式,高永认为中医药要国际化,贸易环节尤其重要。为此,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去年牵头成立了中医药全产业链香港中心,推动中医药贸易平台建设。
高永文表示,平台会把握好标准,包括安全、质量标准等,利用香港在国际贸易的优势,提供专题配套服务,例如会计、法律、保险等,若香港能做大做强中医药贸易平台,不但有助中医药走向国际,更有助提升话语权,建立国际标准,“现在国际上没有通用的中药标准,也没有人敢说‘我的标准是对、你的标准是错’,标准是市场做出来的,若市场都承认,我们的标准就会变成国际标准。”
设中药专员统筹规管与发展
“政府中药检测中心及首间中医院将相继于今年及明年启用,硬件及软件(品牌优势)都已俱备,政府应及早调整政策,清除发展路上的障碍物。”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执行)郑宏泰博士对大公报记者表示,医务卫生局管理中医院、中医诊所、中医药发展基金,辖下的中医中药发展委员会审视中药科研和产业发展,订定发展目标优次,另一辖下单位中医药处主责中药和中药商的规管及注册。卫生署辖下中医药规管办公室审批药材及中成药的进出口许可证申请及销售,中医药管理委员会则规管药材质素、审批中成药注册和中药商发牌及续牌等申请,以及监管药商的执业操守。
政府的政策显然是以规管为主,推广产业为辅。郑博士认为需要设立由行内人士出任的中药专员,统筹中药规管及发展事宜,工作焦点不独规管中医药业,更要在协助和支持发展产业中取得平衡。
拆墙松绑 助业界取GMP认证
在注册方面,由于中成药由多味药材组成,在煎煮时会产生新成分,其不稳定性难以在西医药为主导体系下达标注册。另方面,中成药的申请注册需时颇长、费用不菲,要成功注册动辄数年及花费数十万元,政府资助额偏低且掣肘较多,窒碍了中成药的注册,截至2020年底累计1.8万宗注册申请,仅15%约2700只中成药成功注册。
此外,政府于2003年推行GMP认证制,将GMP认证列为药物注册条件。惟香港中药商多为中小型规模,难于承担千万元建厂费,政府资助属杯水车薪。认证制推行至今,仅21家药厂取得认证,难以让“香港制造”中药品全速进军内地及国际市场。
郑博士认为,政府要拆墙松绑,改变多年来以西医、西药为主导的中医药管理体系,减少政策掣肘,采用客观指标重新界定中药的达标成分,简化注册要求及程序,加快注册速度,加大资助额及放宽用途,扶持业界发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