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聞

迎接新成員/中央送贈大熊貓 消息:9.26抵港

图:特首李家超早前亲赴四川,为新一对大熊猫来港安排进行协商。  市民热切期待中央再赠送香港的一对大熊猫早日来港。消息透露,海洋公园专家已到四川一段时间,以便熟悉该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明日(星期四)会再到四川跟进大熊猫来港安排。据报道,这对大熊猫有可能于9月26日抵港。  须检疫隔离 料12月可亮相  消息人士向《大公报》透露,海洋公园早已派专家留在四川一段时间,熟悉该对大

東區區議員植潔鈴:建地區蓄洪池減水浸風險

图:去年的“世纪黑雨”,令柴湾区出现严重水浸。  去年的“世纪黑雨”暴露了香港抵挡大暴雨的不足。东区区议员植洁铃表示,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生,类似的情况相信会愈加发生,值得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植洁铃指出,当时东区灾情处处,在社区造成了混乱及恐慌。她倡议参考港岛西区的防治洪水成功经验,在区内的一些地区建设蓄洪池,以便在洪水高峰时暂时储蓄洪水,以降低出现水浸的机会。  此外,植洁铃建议特区政府“

沙田區議員李貞儀:完善獨居長者資料庫

图:随着社区人口老化,“以老护老”情况普遍,急需优化长者支援措施。  本港近年发生数宗涉及照顾者不堪压力、“以老护老”失救等的伦常悲剧。随着社区人口老化,社区支援服务显得捉襟见肘。  沙田区议员李贞仪表示,在完善后的地区治理体系下,更有必要加强跨界别的合作,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有效运用资源来回应居民的需求,尤其是针对独居、双老长者的生活需要。从个人、邻里、社区、长者中心等的“四层架构”系统化地支援独

元朗區議員王曉山:加密巴士班次 改善“元天”交通

元朗区议员王晓山表示,交通拥堵是目前区内的显著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元朗及天水围的交通系统承受愈来愈大的压力。建议政府能够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增加巴士和铁路班次,并改善交通设施,让居民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此外,政府可以研究新建一些停车场,以疏导过多的私家车流量。  社区设施不足也是区内居民经常反映的问题。王晓山说,区内缺少公园、运动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康乐设施,限制了居民的休闲活动及社

油尖旺區議員黃舒明:加碼維修基金 改善舊樓安全

图:黄舒明倡加码楼宇维修基金,协助旧楼处理大厦消防、结构及升降机维修问题。  油尖旺区议员黄舒明表示,油尖旺区作为传统香港商业与旅游中心地区,同时也是居住密度高的社区,面临着楼宇老化、㓥房林立、公共空间不足、旅游景点活化等挑战。对此,她建议加码楼宇维修基金,协助处理大厦消防、结构及升降机维修问题。另外,对区内三无大厦及不活跃法团推行“联厦联管”,还可于旺角及佐敦设立“社区客厅”、增加课余托管名额,

中西區區議員楊開永:善用新技術監控水管狀況

图:杨开永建议特区政府善用新技术手段,加大精准投放科技管道监控水管状况。  中西区区议员杨开永表示,特区政府于去年5月公布完善地区治理建议方案,而在地区层面仍需要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例如他所在的区内水管经常爆破导致停水,直接影响民生及商店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杨开永建议特区政府善用新技术手段,加大精准投放科技管道监控水管状况。他还指能够探索和实践各种创新做法,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地区发展动态,借助

施政咨詢/區議員:突破舊思維 重視民生大小事

图:施政报告正开展公众咨询,有区议员认为地区治理需要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引入高新科技等解决居民需要。  2024年施政报告正开展公众咨询,“全力发展经济、聚焦改善民生”是特区政府三大工作方向之一。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表示,期望通过施政报告不同措施,帮助市民解决日常关注的大小问题。大公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多位区议员,他们提出许多当区市民关注的事项和区内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表示会通过地区咨询在内的不同渠道

記者實測/處方心臟藥 網上竟輕易購得

图:二手拍卖平台有卖家出售日本牌子二手湿疹药膏,该药品在日本需“登记贩卖者”才能提供贩卖服务。  今次HKTVmall事件,有消费者收到公立医院的处方药物,不但造成病人私隐洩露的问题,亦造成公众对于在网上平台购买药物的质素及安全性的疑虑。《大公报》记者昨日发现在其他二手购物平台有人售卖相同产品,有卖家收到记者查询后便删除产品,记者更发现有人在网上售卖在海外购买的受规管药物,更有人公然在网上售卖需医

拆 局/二手藥料有四大來源 議員促徹查

对于网上公然售卖公立医院二手药,药物来源估计有四种可能,包括:病人剩余太多药物、病人试新药后因不合适而卖掉、有人拾获弃置药转售,并有所谓“职业病人”,求诊目的纯粹为取药,然后出售图利。  《大公报》综合病人组织、药剂师、议员等意见及分析,相信二手药的源头,主要来自上述四种可能,当中的“职业病人”,据了解个别病人向医生要求取得完整药盒,方便转售。翻查资料,2018年曾有媒体揭发,“职业病人”将抽筋药

以人為本/提供AI培訓 免弱勢群體被孤立

每种新技术刚出现时,社会不同群体的接受程度会有所不同。岭南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姚新观察到,一般而言,年轻人较多看到技术的正面,对新技术接受程度较高;但年纪较大的人则更多考虑风险。他续指出,AI亦可能让社会分化渐趋明显、会用AI与不会用AI的人之间产生数码鸿沟。在他看来,政府、教育机构及慈善组织应联手,举办培训课程等,不要让部分人被落下。  而由于长者信息接受渠道所限,在AI发展过程中如何保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