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神州》專訪
臺灣資深媒體人唐湘龍
吳小莉:有很多的年輕人對於地緣政治議題,都不再關心。
唐湘龍:他們支持的柯文哲選不上,國民黨他們不喜歡,民進黨他們失望。
吳小莉:這種青年低薪的情況,是怎麼影響臺灣社會的?
唐湘龍:薪資不動但是物價漲、房價漲,那個壓力一定很大。
吳小莉:臺灣負債的增加,對臺灣的民眾意味著什麼?
唐湘龍:臺灣現在跟美方、跟西方的這些產業的連接關系,就有點類似“冷戰時代”。
臺灣年輕人最關心的是什麼?
吳小莉:你的“飛碟電臺”廣播秀中收視率最好的,大傢最關心的是什麼?
唐湘龍:因為廣播本身是很本地的東西,所以它一定是針對臺灣民眾最關心的議題,大部分就是繞著臺灣的時事走,不過我堅持就是說一定要有一些過去臺灣很冷門的,兩岸以及國際的元素進來。
吳小莉:兩岸和國際的新聞元素在臺灣很冷門?
唐湘龍:當然,當下你或許會覺得兩岸問題好像大傢比較關心,但其實並不是。兩岸的問題在臺灣,你關註電視臺的收視率就知道瞭,兩岸和國際新聞是這幾年隨著兩岸關系的升溫和緊張,它才開始慢慢地有越來越多的談話性節目鎖定兩岸和國際議題,在過去我們常常形容就是說臺灣人其實對於國際事務是很冷感的,那也不太有國際觀的。
吳小莉:就是因為在這個地方保有自己的小確幸就可以瞭?
唐湘龍:對,其實這種情況有一段時間瞭,嚴格講就是從所謂的“中華民國”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所有的國際新聞都充滿瞭對於“中華民國”的否定。所以在那個過程當中,包括臺灣官方媒體也在淡化國際新聞,因為大部分都是負面,因此,其實臺灣官方媒體也並沒有特別琢磨國際新聞。
吳小莉:但是在你那一代,其實是很有國際觀的。
唐湘龍:一方面,我自己念國際政治,我們這一代,特別像我們這種眷村小孩,多多少少會從父母親那邊保留一些大國情懷。你看我父親經常跟我講,他16歲的時候跟著他的八個同鄉出來抗戰,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剩下他一個,他會跟你講的故事,大部分都是這種,即使他自己也沒有受到很高深的教育,可是他的那種故國情懷,對我們來講,感染力是很深的。所以我在考大學的時候要填志願,我就隻填法律跟政治,其它的我都不填,就是覺得應該要關註一些大國事務,但是臺灣本身的那種環境,你看到報紙、電視等等媒體,是沒有大陸媒體前面15分鐘時事新聞的,臺灣這種新聞非常少。
臺灣年輕人不再選擇民進黨?
吳小莉:《紐約時報》曾評論過臺灣政治,認為年輕人至關重要。然而,我們也知道自蔡英文上臺以來,年輕人一直是她和民進黨的堅定支持者。8年後,許多年輕人對政治和兩岸議題失去瞭興趣,更關心的是民生問題。在過去的8年裡,到底發生瞭什麼,導致民進黨過去是臺灣年輕人和“首投族”的首選,而現在他們卻在逐漸離開?
唐湘龍:這個現象當然是存在的,蔡英文的選票不是賴清德都能夠接收的。一方面,兩岸關系的緊張使得年輕人開始意識到政治帶來的風險,他們不願意承擔與兩岸政治緊張局勢相關的風險,這不僅僅是就業問題,還涉及到戰爭的風險。舉例來說,從2024年1月1日開始,臺灣2005年後出生需要服兵役的男性要出國,必須提前一個月登記,這是十幾二十年來的罕見情況。對於那些持有“臺灣護照”的年輕人來說,以前是很容易出國的,但現在卻需要提前登記,否則無法通關。當類似這些訊息出現的時候,年輕人會不會有感覺?當然會有感覺。傢裡面有這種18歲或者即將年滿18歲孩子的父母親會不會有感覺?當然很有感覺,當你知道兩岸沖突時我的孩子是要到第一線的,那這種感覺會影響到年輕人以及影響到這些父母親的動向,因為政治的風險會落在他們的身上。
第二個原因是蔡英文之所以能夠得到年輕人的支持,一方面是因為在2016年之前,臺灣發生瞭第二次大型的學運,“太陽花學運”。“太陽花學運”與民進黨有著深度的聯系,你現在可以看到“太陽花學運”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幾乎都成為瞭民進黨新一代的培養對象或者成為其側翼。因此,“反服貿”、“反國民黨”、“反中”這些對於“太陽花學運”來講是三位一體的。這是一個青年“臺獨”運動,與“臺獨”政黨緊密結合。再加上蔡英文選舉期間她對年輕人的痛苦做瞭很多過度的承諾,不管是購物的問題、房價的問題、就業的問題、青年低薪的問題,她每一樣都做瞭非常多的承諾。尤其把自己打扮成清純、清廉的這種形象,所以年輕人在2016年的時候相信瞭蔡英文的承諾。然而,到瞭2020年的選舉,如果不是香港“修例風波”,2019年初時蔡英文的民調是很低的。
吳小莉:確實是很低。
唐湘龍:賴清德那個時候就要挑戰蔡英文,因為他認為蔡英文不會贏。通常情況下,這是大忌。但賴清德在2019年公開挑戰蔡英文,像賴清德這樣的這些老“臺獨”都在趕蔡英文下臺,就是因為經過不到4年的時間,蔡英文失去瞭年輕人的支持。再過4年,你會發現答應解決的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加上民進黨的貪腐問題,這讓人們對民進黨產生瞭強烈的厭惡感。對於那些青年“臺獨”運動而言,理論上來說,他們可以在賴清德身上找到一種寄托,賴清德是一個公開喊“臺獨”的人。可是年輕人呼籲“臺獨”是很爽的,但不能有戰爭,因為戰爭時他們要上前線,因此,年輕人既有對“臺獨”運動的激情,但又不希望這種運動給自己帶來風險,而賴清德本身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因此,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賴清德多次進校園都引起瞭差評,雖然不是被轟出來的,可他離開校園之後惡評如潮。雖然年輕人對社會現狀不滿,但是對於三組候選人,他們支持的柯文哲選不上,另外的兩組候選人,國民黨他們不喜歡,民進黨他們失望,投不下去,所以年輕人對於政治議題不太關心。
臺灣媒體言論 真自由還是假自由?
吳小莉:在過去的8年,蔡英文“執政”的民進黨當局都打著“民主”的口號,在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比如說言論自由,其實是受到瞭一些鉗制的,您又是在媒體行業,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唐湘龍:當民進黨把兩岸政治,把“統獨”無限上綱的時候,“臺獨”就是民進黨最高的道德,任何的道德主張跟“臺獨”抵觸都是無效的,所以隻要你支持“臺獨”,你其它方面的不道德,都是有彈性的,都是可以被赦免的。比如說新聞自由、言論自由,這些當擺在“臺獨”的框架裡時,它就變得有彈性瞭。因此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去包裝操作新聞媒體,就像臺灣現在的媒體,不管是平面或者是電子媒體,你會發現絕大部分都是綠的,是非常非常綠的,它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一個政治的惡意操作下面所產生的。那這個對於臺灣媒體和政治的平衡感的破壞,就非常大瞭。在民進黨蔡英文任內的時候,對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打壓是很誇張,很離譜的。
唐湘龍: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臺灣媒體歷經“兩蔣時代”的威權戒嚴,解嚴後媒體百傢爭鳴,看起來是很自由,是很蓬勃的百傢爭鳴。然而,這一百傢爭鳴的自由表象掩蓋瞭背後金融和土地資本的影響。金融跟土地資本是非常本土化的資本,這兩個系統基本上面是綠營,就是臺灣“獨派”主要的支持力量,這些也都滲透到媒體裡頭。特別是在新聞頻道中,在處理這些新聞訊息的時候,媒體必須表現出對特定政黨的忠誠,這是臺灣的媒體裡面最糟糕最腐敗的情況。
慢慢的,非綠的意見逐漸轉向網絡,藍營的這些政治人物,尤其比較年輕的政治人物,他們似乎比綠營的政治人物更嫻熟於新媒體。為瞭逃避民進黨的政治封鎖跟打壓,以及整個臺灣的傳統媒體結構環境幾乎已經完全綠化的情況下,這些非綠的政治人物或非綠的意見就在往成本比較低、自由度比較高、更年輕化的媒體上面轉,這個是現在臺灣的媒體環境當中最特別的。總體來說,臺灣媒體所謂的新聞自由在資本結構和政治綁定層面隻是表象,實際上受到政治立場和資本影響。
唐湘龍:第二點呢,在臺灣形成瞭一種肅殺之氣的綠色恐怖,任何跟大陸走得比較近的,比如說國民黨要和大陸方面舉行海峽論壇,或者是國民黨派瞭一些代表到大陸,或者比如最近國民黨的副主席夏立言去大陸,這類的事情你隻要跟大陸有接觸,幾乎都會被“扣帽子”。這種“扣帽子”的做法旨在產生臺灣內部政治的影響力,並在社會中制造一些肅殺效果,並非是警告夏立言等人不得訪問大陸,因為他們知道無法直接控制這些人,而是通過對其他可能效仿的人施加威懾,使其望而卻步。新聞工作這麼久瞭,我們當然會有一些自己的經驗值比較,坦白講回頭去看的時候,陳水扁即使受到當時媒體非常強烈的批判,可是他都忍著沒有對媒體動手,可是蔡英文並不是,蔡英文就把“中天”關瞭,即使事後所有對“中天”的指控,10個指控全部都被推翻,可是“中天”失去的頻道再也回不來瞭。
青年低薪?物價上漲?
臺灣的經濟現狀如何?
吳小莉:臺灣的經濟現狀怎麼樣?比如說青年低薪這個問題,青年的薪水近幾年並沒有漲幅很高,我看到臺灣畢業生的基本工資大概2.5萬臺幣,跟30年前差不多,甚至比30年前某些行業更低,這種青年低薪的情況會怎麼影響臺灣社會?
唐湘龍:如果你看平均薪資,是在慢慢變高,這和基本工資也慢慢變高是有關系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臺灣的產業很兩極化。從科技業來講,科技業非常好是因為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的“反中”政策要切斷跟中國大陸的供應鏈,但臺灣是整個全球的供應鏈當中,跟中國大陸的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可是當美國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裡面,它要切斷對中國大陸的供應鏈依賴的時候,也就在削弱臺灣跟中國大陸的這種供應鏈的連接關系,那因此美國不斷地把資源要鞏固為自己的供應鏈的時,臺灣就出現瞭像是“冷戰時代”一樣的狀況。“冷戰時代”正是臺灣、韓國、香港以及新加坡,所謂“亞洲四小龍”崛起的時代,這是為什麼?雖然“冷戰”把兩岸之間所有的互動跟在當時的蘇聯陣營全部都隔離,可是它在一個封閉演化的情況下面,它其實是能夠把“亞洲四小龍”作為它一個供應鏈的主體能夠拉得起來,臺灣現在跟美國、跟西方的產業連接關系,就有點類似“冷戰時代”,所以科技業的薪資很高。臺灣這幾年的時間,房地產漲幅最大的不是在臺北市,而是在幾個科學園區附近,你到新竹去看,新竹現在的漲幅都不隻是20%、30%,都是翻倍漲的。
吳小莉:在臺灣如果不讀理科、不讀電子的話是不是就沒有前途瞭?
唐湘龍:如果你不是在這些科技產業裡面工作,如果你不是在科學園區的旁邊生活,這些年你完全不會感覺到臺灣的經濟有任何的進展。
吳小莉:到底臺灣的經濟在過去8年或者是這幾年裡的經濟情況好不好?
唐湘龍:你在不同產業的感受會差別非常大,但是畢竟臺灣經濟的70%,終究在服務業。在服務業領域你一定會覺得經濟非常爛,因為服務業是在疫情期間受創最重的,畢竟人跟人之間的互動沒有瞭。第二個服務業本來就低薪,總體來講從臺灣的民眾、從政治的角度,大部分的人會感覺到這8年的時間裡,他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瞭,因為房價是漲的,物價是漲的,可是他的薪資,如果他不是在高科技領域裡面,他的薪資幾乎是不動的,薪資不動,但是物價漲、房價漲壓力一定很大。我有談過一件事情就是說,臺灣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可能不會意識到在臺灣他剛出社會的那段時間,他實質所得的,比在臺灣的外勞都還要差,為什麼?因為來臺灣工作的外勞,他是住在雇主的傢裡,他吃的三餐是雇主供應的,這些都沒有表現在雇主付給他的薪資上面,所以雇主每個月付給他2萬多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5千元),還包吃包住。
吳小莉:對,這是實拿的。
唐湘龍:對,可是臺灣的年輕人並不是,臺灣年輕人剛出社會時,從事服務業工資大概2萬多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5千元),不會到達你說的平均工資3萬5新臺幣(約合人民幣8千元),那是很多高低薪加起來平均的數據,如果一般服務業能夠到2萬8,3萬新臺幣(約人民幣6千元)就不錯瞭,可是你要知道你要付房租,所有的一日三餐要料理,這些扣完瞭之後,實質的薪資,能夠有個1萬出頭就不錯瞭。所以這種實質能夠支配的所得比外勞都還要差的情況,可能要工作三五年之後才有機會慢慢地改善,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你要知道臺灣大部分的年輕人,尤其是不在科技業的年輕人現在過得真的很辛苦。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